韓雪盈
(新疆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螺旋CT與MRI在肝門部膽管癌診斷中的應用
韓雪盈
(新疆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目的觀察探討螺旋CT與MRI在肝門部膽管癌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總結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為肝門部膽管癌的患者46例,對其螺旋CT與MRI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經CT診斷為肝門部膽管癌有42例,符合率為91.3%,主要表現(xiàn)為肝內膽管擴張與肝門部軟組織腫塊;MRI診斷為肝門部膽管癌有有46例,符合率為100%,皆檢查可見有肝內膽管擴張與肝門包塊,所有患者經動態(tài)增強掃描皆可見包塊呈現(xiàn)出逐漸強化。結論CT與MRI皆能準確診斷及鑒別診斷肝門部膽管癌,而MRI在顯示肝門區(qū)腫塊范圍、大小,門靜脈受累、膽管壁浸潤的程度,淋巴結腫大等方面優(yōu)勢更為突出,并結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明顯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漏診,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螺旋CT;MRI;肝門部膽管癌;增強掃描
肝門部膽管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肝外膽管癌,約占60%以上,包括范圍較廣,如匯合部的膽管、肝總管或左右肝管一級分支等。該癌變位于膽囊管開口處水平以上直到左右肝管的二級分支開口處,因其生長部位較為特殊,起病隱匿,且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而特殊,臨床上對該病的診斷一直較為困難,多依賴于影像學的輔助性診斷[1]。而對該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夠對其預后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這也一直是肝膽外科影像學診斷研究的重點之一。本文作者通過對我院部分經手術病理證實為肝門部膽管癌患的螺旋CT與MRI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觀察這兩項檢測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為肝門部膽管癌的患者46例,對其基本情況及螺旋CT與MRI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4.28±5.64)歲。所有患者均具有以下臨床癥狀及體征:間歇性的出現(xiàn)皮膚及功能的黃染、黃疸,中上腹部的脹痛或不適感,且有進行性加重,體重下降。所有患者AFP檢查為陰性,均進行病理檢查,且以病理檢查結果和手術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確診為肝門部膽管癌[2]。
1.2 檢測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螺旋CT與MRI影像學檢查結果及診斷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螺旋CT掃描:應用GE公司提供的16排螺旋C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上腹部的掃描。囑患者于檢查前的4~6h內禁食,在掃描前30min快速飲水800mL,并在檢查前進行10mg的654-2肌內注射,再次快速飲水500mL[3]。掃描范圍為患者膈頂部到腎臟的下極;掃描參數(shù)為120kV,250mA,層厚為1.0~5.0mm,螺距為0.875:1,進床速度為17.5mm/rot;造影劑:非離子型碘比醇,300mgI/mL,80~100mL,推注速度3.0mL/s??梢韵冗M行5mm層厚的常規(guī)掃描,對發(fā)現(xiàn)膽總管擴張的患者進行1~3mm的薄層掃描,并加做增強掃描。MRI檢查:應用GE公司提供的1.5T核磁共振掃描儀,線圈使用體部相陣控列,造影劑使用Gd-DTPA,15~20mL,推注速度為3mL/s,患者呈仰臥位,足先進,在一次屏氣時間內完成全肝部的掃描。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MIP重建。
1.3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17.0版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檢驗水準為0.05,可信區(qū)間95%,P<0.05為樣本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CT診斷為肝門部膽管癌有42例,符合率為91.3%,主要表現(xiàn)為肝內膽管擴張與肝門部軟組織腫塊;MRI診斷為肝門部膽管癌有有46例,符合率為100%,皆檢查可見有肝內膽管擴張與肝門包塊,所有患者經動態(tài)增強掃描皆可見包塊呈現(xiàn)出逐漸強化。見表1。
表1 螺旋CT與MRI的診斷效果對比
肝門部膽管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膽管細胞癌,屬于由類膽管上皮癌細胞所構成的腫瘤,其臨床發(fā)病較少,多發(fā)生于50~70歲,但惡性度較高,以乳頭狀腺癌較為多見[4]。該病病灶位置較為特殊,腫瘤瘤體較小而且隱秘,周圍的解剖結構較為復雜,臨床癥狀亦復雜多變,包括臨床觸診均不易查出。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方法基本圍繞手術切除展開,而對于惡性腫瘤越早切除越容易控制病情的擴散,對患者的預后越好。因此在臨床上提倡“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也因此對該病的診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5]。
隨著影像學檢驗手段的快速發(fā)展和其相配套儀器設備的不斷更新,現(xiàn)代化的高技術檢驗方式越來越多的推廣普及到臨床應用中。其中多層螺旋CT和MRI已經逐步的開始應用于肝門部膽管癌的臨床輔助診斷中。本文通過對我院部分肝門部膽管癌患者的CT與MRI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可知,其CT表現(xiàn)多為低密度的占位性病變,亦有單純的膽管擴張,可見有分葉征象,肝門部的結構增加等表現(xiàn);MRI表現(xiàn)多可見肝門部的孤立腫塊、膽管擴張或管壁出現(xiàn)不均勻的增厚等,T1W1上瘤體表現(xiàn)為低、稍低信號,T2W1上瘤體表現(xiàn)為高、等高信號,邊界不清、不銳利,瘤體周圍的膽管呈現(xiàn)放射狀,可在截斷處見到鳥嘴樣、杯口狀改變。
由本文研究結果可知,CT與MRI皆能準確診斷及鑒別診斷肝門部膽管癌,而MRI在顯示肝門區(qū)腫塊范圍、大小,門靜脈受累、膽管壁浸潤的程度,淋巴結腫大等方面優(yōu)勢更為突出,并結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明顯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漏診,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孔瑞明.MSCT及MRI對肝門膽管癌診斷的價值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9):129-129.
[2] 許剛,張建淮,郭莉莉,等.MSCT和MRI術前評估肝門部膽管癌可切除性的價值[J].江蘇醫(yī)藥,2011,37(5):534-537.
[3] 唐子東,王芳,劉大鵬,等.肝門部膽管細胞的CT和MRI對比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7):93-94.
[4] 陳文娟.MSCT及MRI對肝門膽管癌診斷及可切除性評價的對照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0.
[5] 于金芬.超聲、螺旋CT與MRI在肝門部膽管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泰安:泰山醫(yī)學院,2010.
R735.8
B
1671-8194(2013)18-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