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霞 王建萍
(新疆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楊紅霞 王建萍
(新疆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探討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腦卒中偏癱患者60例,根據(jù)康復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都開始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方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強化運動療法。結果 兩組康復前的上肢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康復后都有明顯上升,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康復前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和癥狀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康復后組內與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動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運動療法;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
腦卒中是臨床上比較危重的疾病,以缺血性腦卒中為主,表現(xiàn)為腦血栓和腦栓塞。腦卒中多伴隨有偏癱癥狀,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同時每一種腦卒中患者都有著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機制、血管損傷的部位及不同的危險因素,造成對癥處理與預后判斷比較困難[2]。在干預方法中,運動療法是在常規(guī)干預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運動,通過科學的運動能改善腦功能與上肢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3,4]。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60例,入選標準:符合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診斷標準;首發(fā)腦卒中;能配合完成相關調查問卷。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最小38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54.52±3.25)歲;卒中類型:腦出血32例,腦梗死28例;病程最短1d,最長30d,平均(12.36±0.48)d。根據(jù)康復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康復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2 康復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組別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總分康復前康復后康復前康復后康復前康復后康復前康復后康復前康復后治療組(n=30)27.61±0.7314.17±0.4111.27±0.427.62±0.5115.64±0.527.82±0.7014.62±0.717.44±0.5369.02±2.3336.90±2.12對照組(n=30)27.32±0.8319.3±0.5211.30±0.419.25±0.5315.88±0.6311.63±0.6614.34±0.609.63±0.7068.72±2.4949.76±2.34 t 0.2157.8520.1928.5210.4237.8510.4256.8950.6127.125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1.2 康復方法
兩組都開始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方法,每日1次,每次40min,共治療8周??祻头椒òㄖw擺放、被動關節(jié)活動、橋式運動、針灸、物理因子治療等。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強化運動療法,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后在安靜的空間進行,25min/次,1次/d,訓練1周,休息1周,也持續(xù)8周。主要方法為疊被、掃地、寫字、抓拿、下棋、吃飯、梳頭、拋物、持杯、用筷、切割食品、梳頭、拋物等。這個過程需要每日堅持,循序漸進,要由易到難,順序進行。同時在日常生活時間,鼓勵患者進行實際的功能任務練習,并指導家屬參與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在康復前后進行上肢功能評分,選擇運動評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中上肢部分,最高分18分,評分越高上肢功能越好。②兩組在康復前后采用改進的SF-36量表評估生活質量,包括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和癥狀4個維度,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比檢驗方法涉及配對t檢驗與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上肢功能對比
經(jīng)過觀察,兩組康復前的上肢功能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康復后都有明顯上升,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見表1。
表1 康復前后上肢功能評分對比(分,)
表1 康復前后上肢功能評分對比(分,)
組別例數(shù)(n)康復前康復后治療組307.52±0.1416.85±3.62對照組307.46±0.3312.77±3.09 t 0.3628.995 P>0.05<0.05
2.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經(jīng)過觀察,兩組康復前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和癥狀評分對比都無明顯差異,康復后組內與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腦卒中是導致長期偏癱的一個主要原因,在美國有超過4萬人因腦卒中而導致殘疾。我國每年新發(fā)腦卒中200萬,偏癱率75%[5]。早期康復的實施已給諸多患者帶來了福音,但是對于上肢功能障礙的恢復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卒中的類型中,出血性腦卒中多因顱內出血表現(xiàn)為腦溢血,主要是由血壓高、動脈硬化造成的,通常發(fā)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達50%以上。腦血栓80%是由于動脈硬化、高血壓造成的,另有20%是從其他部位[6]。
運動療法是治療腦卒中偏癱的一個重要手段。對偏癱的運動療法是全方位的,其中上肢的運動和訓練十分關鍵。因為上肢是整個身體運動感覺的最前端,其運動感覺的恢復可影響整個機體的運動感覺程度。在康復中,首先設定一個難度剛剛超過患者上肢運動能力的動作,患者需付出相當?shù)呐蟛拍苓_到目標,一旦能輕松完成時,則再增加動作難度并重復訓練[7]。訓練內容的設計緊密結合日常生活活動,患者及家屬都要有耐心,運動方式由被動、輔助到自主運動順序進行??梢允紫葘⒖祻陀柧毞旁诖采线M行,運動的位置和強度因人而異,讓每個關節(jié)和肌肉從被動運動轉向主動運動,這也是康復的過程。再進行坐位練習,然后是站立,最后是行走和上下臺階等,以免出現(xiàn)“誤用綜合征”[8,9]。在應用技術中,當前強迫性運動療法、運動想象療法、機器人輔助治療、經(jīng)顱磁刺激技術、肌電生物反饋療法、鏡像療法等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兩組康復前的上肢功能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康復后都有明顯上升,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康復前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和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康復后組內與組間對比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運動療法應用于腦卒中偏癱患者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槐雅萍,悶彥寧,賈予善,等.“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9):681-682.
[2] 王剛,何建永.“運動想象”療法對恢復期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12):1096.
[3] 閆彥寧,槐雅萍.運動想象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14(1):55.
[4] 賈子善.“運動想象”療法在腦卒中康復中的廊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11):867.
[5] 王麗亞,趙振彪,黃明威,等.強制性誘導運動治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10):296-297.
[6] 趙軍,張通.強制性運動療法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5,38(2):198-201.
[7] Sterr A,Freivogel S,Sehmalobr D.Neurobehavioral aspects ofrecovery: assessment of the learned nonuse phenomenon in hemiparetie adolescent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2,83(8):1726-1731.
[8] 王文清,楊曉蓮,姜貴云,等.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康復的新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10):188-189.
[9] Byrnes ML,Thickbroom GW,Phillips BA,et al.Long-term changes in motor cortical organization after recovery from subcortical stroke[J].Brain Res,2001,889(2):278-287.
R743.3
B
1671-8194(2013)33-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