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映春
(瑞昌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西 瑞昌 332200)
益生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的臨床價值
柯映春
(瑞昌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江西 瑞昌 332200)
目的探討益生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臨床價值。方法對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88例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患兒使用益生菌復方嗜酸乳桿菌進行治療,對照組的患兒給予口服思密達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治療療效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治療方法明顯減少了患兒的腹瀉程度和次數(shù),使大便的形狀得到了改變,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結論益生菌用于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使用和推廣。
益生菌;復方嗜酸乳桿菌;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兒科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上廣泛使用頭孢菌素和青霉素進行治療,是導致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小兒的腸道菌群處在建立階段,因此有較高的腹瀉發(fā)生率[1]。隨著微生態(tài)學的不斷探索,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微生態(tài)制劑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但是對于益生菌應用于小兒抗生素相關腹瀉治療的療效還沒有明確,現(xiàn)在對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88例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患兒分別使用復方嗜酸乳桿菌和思密達給予治療,對兩組治療方式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探討益生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288例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患兒,其中男患兒168例,女患兒120例,患兒的年齡在1個月~2歲之間。所有的患兒都符合兒科學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支氣管炎患兒占120例,肺炎患兒占168例,入院時患兒都沒有腹瀉等相關的腸胃疾病,患兒的病程>3d。所有的患兒都沒有慢性疾病、先天性的胃腸急性和先天性心臟病等,患兒在發(fā)病之前沒有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占144例,觀察組的患兒使用益生菌復方嗜酸乳桿菌進行治療,對照組的患兒給予口服思密達進行治療,兩組患兒在臨床基本資料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的患兒給予抗生素治療之后出現(xiàn)腹瀉癥狀時,不給予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給予患兒口服思密達治療;觀察組主要的方法是給予患兒0.25g復方嗜酸乳桿菌,根據患兒的年齡給予相應劑量治療,對于年齡>6個月的患兒每天服用兩次;對于年齡在7~12個月之間的患兒給予0.25g復方嗜酸乳桿菌,每天服用3次;對于年齡在1~2歲之間的患兒給予0.5g復方嗜酸乳桿菌,每天服用3次。對兩組患兒大便的形狀和次數(shù)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
1.2.2 根據腹瀉疾病的判定標準對兩組治療方法的治療療效進行判定,顯效指患兒在接受治理72h內的糞便性狀和次數(shù)均恢復正常,患兒的臨床癥狀小時;有效指患兒接受治療72h后糞便的性狀和次數(shù)明顯得到了好轉,患兒全身的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無效指患兒經過治療后糞便的性狀和次數(shù)以及全身的癥狀都沒有得到好轉甚至加重[2]。
1.2.3 選用軟件SPSS16.0對觀察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使用χ2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則表示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療效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觀察組的治療方法明顯減少了患兒的腹瀉程度和次數(shù),使大便的形狀得到了改變(P<0.01);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
表1 兩組治療方法臨床療效對比(n,%)
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主要原因是小兒的腸道菌群還沒有建立完善,局部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對于腸道菌群的調節(jié)能力較差,應用抗生素之后極易造成抗生素相關性的腹瀉發(fā)生。應用廣譜抗生素會對正常的腸道菌群造成紊亂,從而引起急性的腸黏膜炎癥[3]。益生菌對人體的耐受性較好,益生菌能夠和黏膜上皮細胞結合形成微生物膜,能夠保持黏膜的完整性,通過對外界菌生長繁殖的限制,能夠促進腹瀉的恢復。復方嗜酸乳桿菌作為四聯(lián)活菌在不同能的部位能夠發(fā)揮不同優(yōu)勢,能夠對腸道菌群具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
益生菌在預防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小兒腹瀉、炎癥性腸病、過敏性疾病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上述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療效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治療方法明顯減少了患兒的腹瀉程度和次數(shù),使大便的性狀得到了改變(P<0.01);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說明了益生菌用于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取得的臨床療效顯著,有利于小兒的健康生長,服用方便,安全性高,容易被患兒所接受,是一種安全有效地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使用和推廣。
[1] 岑選雄.益生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8):5008.
[2] 陳希鳳.益生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3):1552-1553.
[3] 邱靜,劉金倉.益生菌治療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48例療效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1):93-94.
R725.7
B
1671-8194(2013)12-0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