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霄行 張秀果 王燕燕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東莞 523945)
腹腔鏡對婦科急腹癥的療效探討
黃霄行 張秀果 王燕燕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東莞 523945)
目的 探討腹腔鏡在婦科急腹癥的應用療效觀察。方法 將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之間收錄的8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隨機的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觀察組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觀察兩組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通過兩組的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的情況,數據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結論 臨床中對于婦科急腹癥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較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有明顯的效果,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治療時間,并減少術中出血量,從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中應用。
婦科急腹癥;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臨床療效
婦科急腹癥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中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是由于其創(chuàng)傷比較大,導致術后并發(fā)癥也比較多,嚴重的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因此,臨床中如何有效的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成為醫(yī)師們關注的重點。隨著臨床中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手術逐漸的應該到臨床治療中,而且屬于微創(chuàng)技術,在臨床中具有較廣泛的應用[1]。本文對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間收錄的8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具體的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間收錄的80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并將其隨機的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患者的年齡為20~44歲,平均年齡為(35.3±2.4)歲。異位妊娠患者12例,黃體破裂患者8例,卵巢囊腫蒂扭轉患者11例,卵巢腫瘤破裂9例。觀察組40例患者,患者的年齡為22~46歲,平均年齡為(36.6±2.2)歲。異位妊娠患者10例,黃體破裂患者10例,卵巢囊腫蒂扭轉患者10例,卵巢腫瘤破裂10例。兩組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本組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麻醉,檢查其病灶區(qū),并進行腹部探查術切口處理,一般切口大小為5.0~8.0cm,在打開患者的腹腔之后進行有效的觀察其病灶區(qū)域與周圍的臟器之間的關系。然后,避開附近動脈與靜脈等相關的血管,并對病灶進行鈍性分離,從而有效的提出與切除。在治療中腹腔內有炎癥與紅腫且伴有積液的情況發(fā)生,一般需要采取吸引器將所有的膿液進行清理,術后予4號絲線縫合切口。
1.2.2 觀察組方法
本組的患者均進行氣管內插管靜脈全麻,麻醉成功后患者先取平臥位,用布巾鉗提起腹壁,切開臍孔下緣皮膚10mm,持套管針與腹部皮膚呈90度穿刺,當套管針從切口穿過腹壁筋膜層有突破感,使套管針方向轉為45度,穿過腹膜層進入腹腔,去除套管針針芯,將腹腔鏡自套管鞘進入腹腔,連接好二氧化碳氣腹機,以20~30L/min的氣體流量進行持續(xù)腹腔內充氣,整個手術過程維持腹腔內壓力12mmHg,打開冷光源,即可見盆腔視野。然后取頭低臀高位(傾斜度為15°~25°),在腹腔鏡的監(jiān)測下,根據不同的手術種類選擇下腹部不同部位的第2、3或4穿刺點,分別穿刺套管針,插入必要的器械操作。最后,在術野中進行有效的分離病灶,并對殘端進行電凝止血處理,取出其標本,沖洗盆腔,檢查無出血,無內臟損傷,停止充入二氧化碳氣體,并放出腹腔內二氧化碳,取出腹腔鏡及各穿刺點的套管鞘,縫合穿刺口[2]。
1.3 觀察指標
本組研究主要觀察兩組的患者治療情況,觀察指標主要有:①手術時間;②術中出血量;③術后恢復時間;④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的數據資料均采取SPSS17.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并采取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比分析()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比分析()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4055.2±22.695.5±22.433.3±2.56.3±1.3觀察組4045.6±13.580.4±24.514.6±5.63.5±1.1 t -11.32740.312212.40359.5644 P -<0.05>0.05<0.05<0.05
通過兩組的數據比較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情況,數據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兩組的數據比較如表1所示。
婦科急腹癥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癥狀,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病情發(fā)展也比較迅速。臨床中由于腹腔內部的環(huán)境比較復雜,在進行手術操作中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的癥狀,從而嚴重的影響患者身體健康。
通過本次的研究分析,婦科急腹癥患者在治療中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明顯的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效果。資料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的情況,兩組數據的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其中,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且手術的切傷也比較小,術中出血量也大大的降低,有效的避免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中所產生的不良反應[3,4]。
綜上所述,臨床中對于婦科急腹癥患者采取腹腔鏡在治療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效的縮短患者手術治療時間,并提高恢復時間,從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中應用。
[1] 向愛玲,郭立偉.腹腔鏡在婦科急腹癥中的應用(附570例分析) [J].臨床急診雜志,2012,22(5):324-325.
[2]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3] 吳國華.婦科急腹癥腹腔鏡診治67例療效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23(6):407-408.
[4] 喻曉萍,李美芳.婦科急腹癥腹腔鏡手術88例治療體會[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7,13(6):785-786.
R656.1
B
1671-8194(2013)23-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