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云
(河南省鄲城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鄲城 477150)
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臨床價值研究
張素云
(河南省鄲城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鄲城 477150)
目的 對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收治的 156 例胎盤早剝患者,其中 74 例患者采用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82 例患者采用剖宮產。在患者分娩后對其胎盤進行檢查。結果 在 156 例胎盤早剝患者中,妊娠高血壓疾病引起胎盤早剝的比例最高;對患者的分娩方式進行選擇時,需要以患者病情的類型和發(fā)生時間作為依據(jù),同時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患者中以輕型為主。結論 對胎盤早剝患者的分娩方式進行選擇時,需要對患者年齡、胎兒狀況等綜合信息進行考慮,盡量降低對患者的損傷。
胎盤早剝;分娩;經陰道實施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在20周之后或者是胎兒娩出之前,正常位置的胎盤從子宮壁上,全部或部分剝離。其病癥存在出現(xiàn)與發(fā)展迅速的特點,必須進行及時處理,不然可能會導致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母嬰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在確診為胎盤早剝之后,大多會進行剖宮產,以終止病情發(fā)展。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胎盤早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76例患者實施經陰道胎盤早剝分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6例胎盤早剝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32.4歲。其中74例患者實施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82例患者實施剖宮產。
1.2 方法和標準
156例胎盤早剝患者分娩后,對其胎盤進行檢查。將患者的癥狀分為兩種類型。①輕型:分娩后經檢查,患者的胎盤從子宮壁上剝離,剝離面積小于胎盤大小的1/3;視為SherⅠ型;②重型:分娩后經檢查,患者的胎盤從子宮壁上剝離,剝離面積大于胎盤大小的1/3,且患者出現(xiàn)陰道出血、持續(xù)腹痛等現(xiàn)象,視為SherⅡ、Ⅲ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資料均采用IBM 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引起胎盤早剝的原因
156例胎盤早剝患者中,由妊娠高血壓疾病引起胎盤早剝的比例最高,如表1所示。
表1 引起胎盤早剝原因的構成分析
2.2 病癥類型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74例采用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患者中,53(71.6%)例為輕型;82例剖宮產患者中,27(32.9%)例為輕型。可以看出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患者中以輕型為主,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早剝發(fā)生時間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對患者早剝發(fā)生時間和分娩方式的關系進行研究。156例胎盤早剝患者中有86例早剝發(fā)生在臨產之前,其中輕型為42(48.8%)例;70例早剝發(fā)生在分娩過程中,其中輕型為53(75.7%)例?;颊咴鐒儼l(fā)生時間和分娩方式的關系,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未臨產的患者主要實施剖宮產,而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患者,大多是在第二產程中出現(xiàn)胎盤早剝現(xiàn)象。
2.4 兩種分娩方式的出血情況和DIC對比
將采用兩種分娩方式患者的出血情況和DIC進行比較。156例胎盤早剝患者中,33(21.2%)例出現(xiàn)產后出血現(xiàn)象,3(1.8%)例DIC。經陰道實施胎盤早剝分娩的患者中有4例出現(xiàn)產后出血現(xiàn)象,平均出血量(280.3±176.5)mL;1例出現(xiàn)DIC,為死胎,并在生產后24h內出現(xiàn)大出血,出血量1360mL。剖宮產的患者中有29例出現(xiàn)產后出血情況,平均出血量(497.5±205.9)mL;2例出現(xiàn)DIC。
表2 早剝發(fā)生時間和分娩方式的關系[n(%)]
胎盤早剝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血性羊水、陰道出血、下腹持續(xù)疼痛等,是引起妊娠晚期出現(xiàn)陰道出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同時還是導致孕婦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對胎盤早剝進行早期診斷,并且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對母嬰的護理和治療有著重要作用[1]。預防胎盤早剝的方法:①增強孕婦產前的檢查力度,以降低妊娠高血壓對胎盤早剝發(fā)生率的影響;②對早產進行預防,對出現(xiàn)陰道出血,出血量較少并且沒有疼痛感,但是很難抑制出現(xiàn)早產現(xiàn)象的孕婦,需要注意可能是胎盤早剝;③防止胎膜發(fā)生早破,如果出現(xiàn)了胎膜早破現(xiàn)象,需要加強對孕婦的監(jiān)護,并實施相應的抗感染措施,同時還應避免外傷傷害;④先兆早產的孕婦需要長期臥床,如果沒有高危因素的影響,鼓勵孕婦加強活動,同時還應采取左側臥位,以加強對胎盤早剝的預防;⑤對引產指征需要進行嚴格掌握,在引產過程中必須時刻注意,以防止子宮收縮過強。同時加強對胎兒心率情況的監(jiān)護;⑥孕婦需要學會怎樣進行自我調節(jié),進而確保自己保持較好的狀態(tài),減少害怕、焦急等負面情緒的影響[2]。
由于人們對胎盤早剝的認識不斷加深,使其對母嬰造成的傷害逐漸降低。但是依然需要對胎盤早剝進行有效預防,并選擇與孕婦狀況相適應的分娩方式,以減少對母嬰的傷害[3]。由于出現(xiàn)胎盤早剝后會產生凝血活酶,而這種酶能夠導致DIC的發(fā)生。因此,在確診為胎盤早剝后需要及時采取措施終止妊娠,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例如:嚴重出血、胎死腹中等。在胎兒出生后需要將胎盤進行人工剝離,同時對孕婦的子宮進行按摩,并持續(xù)使用宮縮劑,以防止產后出血。因為無論孕婦的懷孕時間是多少,都有出現(xiàn)大出血和DIC的可能,尤其是在產后24h內,所以對于胎盤早剝患者,需要在產后的兩天內對其凝血功能、血液變化進行定時監(jiān)測。并且在患者產后一周內對其生命特征進行檢測,如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則需要對患者液體攝入量和尿量進行檢測,以防止患者出現(xiàn)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嚴重病癥[4]。此外,隨著我國醫(yī)療設備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為胎盤早剝患者的分娩方式進行選擇時,需要對患者的年齡、胎兒狀況等綜合信息進行考慮,進而減少對子宮的傷害,為患者的下次妊娠提供保障[5]。
[1]何軼,孟海燕,袁淑貞.影響胎盤早剝臨床結局的相關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2):19-20.
[2]翁慶蓮.雙胎妊娠分娩方式與妊娠結局13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5):134-135.
[3]權紅琴.雙胎妊娠98例的分娩方式與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3(13):108.
[4]何建風,王彩霞.雙胎妊娠分娩方式與妊娠結局120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22(12):114-116.
[5]蔡敏,朱瑞丹.胎盤早剝并發(fā)子宮胎盤卒中32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5):55-56.
R714.43
:B
:1671-8194(2013)07-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