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東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長春 130051)
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開胸手術的臨床分析
陳繼東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長春 130051)
目的 探討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開胸手術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我院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 120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60 例。觀察組患者均給予瑞芬太尼麻醉,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芬太尼麻醉。結果 兩組患者的麻醉深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的意識消失時間、麻醉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氣管導管排除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P< 0.05)。觀察組患者在不同時間的 HR、MBP、NE 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 0.05)。結論 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開胸手術可以有效的縮短麻醉時間,術后患者蘇醒比較長,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瑞芬太尼;全麻;開胸手術
筆者采用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開胸手術60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病例均為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9.75±5.89)歲;體質(zhì)量50~80kg,平均體質(zhì)量(61.38±11.49)kg;其中10例患者為賁門癌開胸切除術,41例患者為肺葉切除術,9例患者為食管癌根除術。ASA分級:37例患者為Ⅱ級,23例患者為Ⅲ級。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48.96± 8.34)歲;體質(zhì)量51~82kg,平均體質(zhì)量(62.13±10.58)kg;其中11例患者為賁門癌開胸切除術,40例患者為肺葉切除術,9例患者為食管癌根除術。ASA分級:36例患者為Ⅱ級,24例患者為Ⅲ級。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病情、ASA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χ—±s,min)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HR(次/min)、MBP(mmHg)、NE(mg/L)比較(χ—±s)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患者均為擇期開胸手術;患者均為18歲以上;患者均為自愿參加此項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伴有嚴重心腦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排除精神異常的患者;排除濫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排除伴有嚴重內(nèi)分泌疾病的患者;排除不愿參加此項研究的患者。
1.3 麻醉方法
1.3.1 觀察組
首先在麻醉前30min給予0.5mg阿托品肌內(nèi)注射,0.05mg/kg的咪達唑侖肌內(nèi)注射。然后建立動靜脈通路,并進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全麻誘導麻醉使用1μg/kg的瑞芬太尼和0.5mg/kg的異丙酚靜脈緩慢注射,手術過程中使用6 mg/(kg·h)的異丙酚和0.05μg/(kg·h)的瑞芬太尼進行麻醉的維持,當患者的意識完全消失后,給予患者0.1mg/kg的維庫溴銨靜脈注射,注射3min后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手術結束后,停止麻醉輸注,待患者完全清醒無異常后,將動靜脈通路中的插管拔出。
1.3.2 對照組
首先在麻醉前30min給予0.5mg阿托品肌內(nèi)注射,0.05mg/kg的咪達唑侖肌內(nèi)注射。然后建立動靜脈通路,并進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全麻誘導麻醉使用3μg/kg的芬太尼和0.5mg/kg的異丙酚靜脈緩慢注射,手術過程中使用6 mg/(kg·h)的異丙酚和0.2μg/(kg·h)的芬太尼進行麻醉的維持,當患者的意識完全消失后,給予患者0.1mg/ kg的維庫溴銨靜脈注射,注射3min后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手術結束后,停止麻醉輸注,待患者完全清醒無異常后,將動靜脈通路中的插管拔出。
1.4 觀察指標
使用腦電雙譜指數(shù)分析儀對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麻醉深度進行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BIS指數(shù)。
記錄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物使用情況、患者麻醉完全起效時間、麻醉停止至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麻醉停止至患者睜眼時間、麻醉停止至患者拔管時間。
記錄患者術前靜息時(T0)、氣管插管時(T1)、、切皮時(T2)、開胸探查時(T3)、拔管時(T4)的心率(HR)和平均動脈壓(MAP),并同時分別采取靜脈血2ml,檢測血漿去甲腎上腺素(NE)濃度。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全部數(shù)據(jù)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麻醉深度比較
觀察組60例患者的麻醉深度BIS評分為(48.64±6.48)分;對照組60例患者的麻醉深度BIS評分為(49.37±5.89)分;兩組患者的麻醉深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手術過程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意識消失時間、麻醉時間、恢復自主呼吸時間、睜眼時間、氣管導管排除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 患者在不同時間的HR、MBP、NE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不同時間的HR、MBP、NE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瑞芬太尼(RF)是臨床上使用的新型阿片類μ受體激動劑,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時間短、體內(nèi)代謝快、麻醉選擇性高、能夠快速達到血-腦平衡的特點[1]。在麻醉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所受到的應激反應[2]。瑞芬太尼目前在臨床麻醉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主要用于全麻誘導和全麻維持鎮(zhèn)痛。異丙酚是目前臨床手術的首選麻醉藥,但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如果的應激反應比較強烈[3]。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抑制患者術中的應激反應。與異丙酚聯(lián)合麻醉,可起達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開胸手術可以有效的縮短麻醉時間,術后患者蘇醒比較長,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王 全 勝,岳謙.瑞 芬太 尼全 麻 復合硬 膜 外麻 醉用于 開胸 手術 的 臨床觀察[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0,31(5):398-399.
[2]李小鋒.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靜脈麻醉用于開胸手術的效果[J].海南醫(yī)學,2011,22(1):35-36.
[3]王貴思.瑞芬太 尼全 麻用于 開胸 手術的 臨床研 究[J].中國醫(yī) 藥指南,2012,10(17):546-547.
R614
:B
:1671-8194(2013)10-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