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寧 廖 藝* 盤紅梅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31)
門診口服降糖藥物的使用分析
韋 寧 廖 藝* 盤紅梅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31)
目的 了解門診口服降糖藥的使用情況,為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醫(yī)院門診2012年11月-2013年2月份的口服降糖藥處方,對處方數(shù)、處方量和銷售金額、聯(lián)合用藥等進行統(tǒng)計,計算用藥頻度(DDDs)和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結果 在105694張?zhí)幏街泻诜堤撬幍奶幏接?770張,占處方總量的1.67%;使用的口服降糖藥共10種,有4種藥物的DUI值>1;使用頻度最高、銷售金額最高的是阿卡波糖(合資),其次是吡格列酮片,馬來酸羅格列酮已不再使用。聯(lián)合用藥702例,占口服降糖藥處方總數(shù)的39.66%,其中二聯(lián)用藥最多。結論 我院門診降糖藥物使用基本合理。
處方分析;降糖藥;限定日劑量
糖尿病(DM)是糖代謝異常所致的慢性疾病,是危及人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最常見的是2型糖尿?。?DM),即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約70%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口服降糖藥的用藥是否合理,對糖尿病病情控制有重要意義。本次對醫(yī)院門診口服降糖藥處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旨在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我院2012年11至2013年2月門診處方共計105694張,凡處方中使用口服降糖藥物中任何一種 ,即納入本研究。
1.2 統(tǒng)計內(nèi)容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從處方中遴選出有治療2DM的藥物處方,統(tǒng)計患者性別、年齡、構成比。并對口服降糖藥用藥品種、用藥量、用藥天數(shù)、用藥金額、聯(lián)合用藥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 評價方法
以WHO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DD為標準,計算用藥頻度DDDs值、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值。DDD是指達到主要治療目時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各藥的DDD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1版[1]及《新編藥物學》第17版[2]規(guī)定的日劑量為準。用藥頻度DDDs=(總用藥數(shù)量×規(guī)格)/該藥的DDD值,DDDs值越大說明藥品的使用頻率越高[3]。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DDDs/實際用藥總天數(shù),DUI>1為不合理用藥,DUI≤1為合理用藥。排序值比 B/A=B(藥品銷售金額排序)/A(DDDs排序),此比值反映用藥金額與用藥人次數(shù)是否同步,>1表示同步較好,其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一致。
2.1 患者年齡、性別分布
105694張?zhí)幏街?,使用口服降糖藥處方?770張,男性977例 ,女性793例。其中患者年齡19~40歲共91例,占5.14%,41~65歲898例,占50.73%,>65歲781例,占44.13%。
2.2 口服降糖藥使用情況分析
某院使用的口服降糖藥共10種,DDDs前三位的分別為阿卡波糖片(合資)、吡格列酮片和二甲雙胍腸溶片。有6種藥物的DUI值≤1,表明使用較為合理;而阿卡波糖片(拜糖平)、阿卡波糖片(合資)、二甲雙胍片(格華止)和二甲雙胍腸溶片的DUI值>1,表明存在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詳見表1。
表1 10種口服降糖藥的DDD、DDDs、DUI及DDDS排序
2.3 各種降糖藥銷售金額、構成比及排序比(金額排序/ DDDs排序)分析
表2顯示,銷售金額前兩位的是阿卡波糖(合資)、吡格列酮片(卡司平),金額構成比分別為47.75%、12.70%,占全部口服降糖藥金額的60.45%。兩藥排序比為1。排序比可反映藥品的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是否同步,比值>1則表示該口服降糖藥價格低廉,患者樂于選用。排序比>1的有二甲雙胍片(格華止)、二甲雙胍腸溶片。有4種藥排序比<1,表示該藥價格較高,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差,詳見表2。
表2 各種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及構成比
2.4 口服降糖藥的聯(lián)合應用
口服降糖藥聯(lián)合用藥702例,占口服降糖藥處方總數(shù)的39.66%,其中二聯(lián)用藥為526例,占全部聯(lián)合用藥的74.93%。三聯(lián)161例,四聯(lián)15例。聯(lián)用方式詳見表3。
3.1 2DM患者年齡分布
19~40歲的患者占5.14%,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飲食方式多樣化,2DM患者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41~65歲的患者占到了50.73%,顯示2DM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人。其次>65歲的老年人也是患2DM的次要群體。男性患2DM為977例(55.20%),較女性793例多(44.80%),但比例相差并不懸殊,說明性別不是患2DM的主要因素。
3.2 各類降糖藥合理應用分析
①從表2可知,DDDs最高的口服降糖藥為阿卡波糖片(合資),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類的代表藥物,能明顯降低餐后血糖并能防止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長期服用可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濃度[4]。阿卡波糖片(合資)因價格適宜,其銷售金額最高,因其價格較阿卡波糖片(拜糖平)低,選用阿卡波糖片(合資)比進口的阿卡波糖片(拜糖平)患者多。而阿卡波糖片(拜糖平)金額排序為第6位,DDDS排序第7,排序比為0.86,說明用藥金額與用藥人次數(shù)同步性較差。提示醫(yī)生選擇藥物時,應該考慮患者的經(jīng)濟承受能力。但是阿卡波糖片(拜糖平)和阿卡波糖片(合資)兩者的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1,說明存在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部分病人因血糖控制不好而自行加大口服劑量,未按醫(yī)囑服藥。提示應重視患者用藥依從性教育,擅自增大用量不利于血糖控制。阿卡波糖口服劑量需個體化,宜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增量,于進餐前即刻吞服或與第一口主食一起咀嚼吞服[5]。②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為胰島素增敏劑,主要通過結合和激動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從而提高外周組織和肝臟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胰島素的作用而促進外周組織和肝臟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6],可作為胰島素抵抗為主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常用治療藥物,吡格列酮是該類的代表藥物。從表1、2分析,吡格列酮片DDDs及銷售金額均排第2為,原因是吡格列酮片價格低廉,患者樂于選用。另據(jù)報道[6]馬來酸羅格列酮因與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相關,我院已不再使用,這也是吡格列酮使用頻率及使用金額較高的原因之一。該藥DUI值為0.91,排序比為1,使用合理。③雙胍類降糖藥有二甲雙胍腸溶片和二甲雙胍片(格華止)2種。其他雙胍類藥物由于易導致嚴重的乳酸性酸中毒國內(nèi)外已停止或減少使用[7]。鹽酸二甲雙胍片的不良反應較低,國產(chǎn)二甲雙胍雖臨床效果不及進口格華止,但價格非常低廉,仍受臨床歡迎。結果顯示二甲雙胍腸溶片DDDs及使用金額均排第3位,排序比為2.63,表明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最高,反映出二甲雙胍腸溶片價格低廉,多數(shù)患者樂于選用。該藥屬于國家基本藥物,也體現(xiàn)了國家基本藥物政策得到良好實施。結果還顯示,鹽酸二甲雙胍腸溶片和鹽酸二甲雙胍片(格華止)的DUI>1,表明存在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主要是初次口服降糖藥的患者,不遵醫(yī)囑,不注意飲食,不注意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早期血糖控制不達標,而隨意加大口服劑量,增加服藥次數(shù),導致不合理用藥。④我院磺酰脲類使用品種較多,磺酰脲類主要靶部位是ATP敏感型鉀通道,屬于胰島素促釋劑?;酋k孱惙譃?代,第l代因嚴重的低血糖副作用已很少使用,第2代種類較多,常用一些較少引起低血糖的品種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齊特,第3代為格列美脲等較為常用[8]。格列美脲是一種新型長效、強效降糖藥,具有受體選擇性強、應用劑量小、不良反應小等特點,能通過與胰島素無關的途徑增加心臟對葡萄糖的攝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藥更少影響心血管系統(tǒng),尤其適用于2型糖尿病伴胰島素抵抗患者。從表1可知,其使用頻率居第5位,是磺酰脲類中DDDs最高的品種,原因在于格列美脲不良反應少,強效、安全等特點。從表2可知,格列美脲的排序比為0.8,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最差,分析認為是格列美脲價格昂貴,患者不樂于選擇,使用受限制。格列喹酮半衰期短為1~2h,引起持續(xù)嚴重低血糖的危險性較少,且僅5%經(jīng)過腎排泄,是目前磺酰脲類降糖藥中唯一不受腎功能影響的藥物,有別于其他經(jīng)腎排泄的降糖藥物,故腎損傷或糖尿病腎病不會影響其血漿濃度,這種消除特性使之成為腎損害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由表1及表2可知,格列喹酮DDDs較低,銷售金額排第7位,排序比為0.7,同步性較差,原因于格列喹酮價格昂貴,臨床使用受到限制。格列齊特排泄緩慢,療效穩(wěn)定,繼發(fā)性失效率低,還有輕度的調(diào)血脂、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適用于糖尿病伴血管病變或伴肥胖癥者,可用于老年伴心血管病的患者。而其他的磺酰脲類降糖藥則沒有這種作用。該藥DDDs及銷售金額均排較后,性價比一般。其使用頻率低,是否因其屬于醫(yī)保乙類藥品所致有待進一步調(diào)查。格列吡嗪控釋片屬于中等強度降糖藥,其代謝迅速,在體內(nèi)無明顯蓄積,較少引起低血糖反應。格列吡嗪控釋片每天服藥1次,較方便且降糖作用確切。肝腎功能不全者會影響本品的排泄,增加低血糖發(fā)生的危險,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特別是老年患者應慎用。由表1及表2可知,格列吡嗪控釋片的銷售金額排序、DDDS排序比均靠后,可能因格列吡嗪控釋片有體重增加和低血糖的副作用等。但是格列吡嗪控釋片的排序比>1,顯示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性較好。⑤瑞格列奈屬于非磺酰脲類胰島素促釋劑。其降糖作用快而短,避免了長期過度刺激所引起的β細胞功能衰竭。它可以模擬胰島素生理性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被稱為“餐時血糖調(diào)節(jié)劑”。具有進餐服藥、不進餐不服藥的特點適用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餐前給藥,餐后出現(xiàn)最大作用,可用于急性糖尿病患者。同時,瑞格列奈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呈葡萄糖依賴性,較少引起低血糖,臨床安全性好。與磺脲類相比,非常適合老年高血糖患者。此外,瑞格列奈在肝臟分解,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膽道排泄,因此非常適合腎功能不全的2DM患者[8]。瑞格列奈DDDS排序為第6,銷售金額排序居第3位,排序比最低為0.5,同步性最低,原因可能是瑞格列奈價格昂貴。
表3 口服降糖藥的聯(lián)合用藥情況
3.3 聯(lián)合用藥分析
各類口服降糖藥作用特點、作用機制各不相同,當單一藥物治療不能滿意地控制血糖時,就需要聯(lián)用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降糖藥物,以發(fā)揮不同類型藥物的優(yōu)點,
表3統(tǒng)計顯示,702例聯(lián)合用藥處方中,二聯(lián)用最多。較多有磺酰脲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及磺酰脲類+雙胍類2種方式,利用其協(xié)同作用減少血糖波動,臨床上口服降糖藥絕大多數(shù)屬于這種聯(lián)合?;酋k孱?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聯(lián)用最多,此聯(lián)用可以提高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于增強磺酰脲類降糖藥的降糖作用。磺酰脲類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聯(lián)用,可改善單獨使用磺酰脲類控制餐后血糖不理想者。但要注意:兩者作用相加,能增加低血糖的發(fā)生率。
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都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和聯(lián)合用藥中的基礎用藥?;酋k孱愃?雙胍類藥,不僅可以加強彼此的降血糖效果,還能減少2種藥的用量而減少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單用雙胍類不會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但兩類藥合用會增加低血糖的危險,對老年患者尤其引起注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與雙胍類降糖藥聯(lián)用也較多,但因為此兩類藥均有胃腸道反應,故應注意。通常餐后血糖較高者選用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空腹與餐后血糖均較高者選擇雙胍類與格列奈類。對于存在胰島素抵抗的2DM肥胖患者,宜首選噻唑烷二酮類與二甲雙胍合用,以改善β細胞功能。一般口服降糖藥不宜在同一類之間重復用藥,本次抽查未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
3.4 不合理用藥分析
糖尿病病因復雜,病情多樣,常伴發(fā)心腦血管、腎、眼及神經(jīng)等多種并發(fā)癥。聯(lián)合用藥,應根據(jù)藥物的作用機理病情而定,不僅可以提高療效,還可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分析發(fā)現(xiàn),處方中出現(xiàn)格列喹酮用于治療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格列喹酮是第二代磺酰脲類降糖藥,主要經(jīng)肝臟代謝,適用于糖尿病合并輕中度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可能因處方醫(yī)生非糖尿病??漆t(yī)生或診斷書寫錯誤所致。聯(lián)合用藥不適宜還表現(xiàn)在4種口服降糖藥聯(lián)用:瑞格列奈片(或格列吡嗪)+鹽酸二甲雙胍片+阿卡波糖膠囊+馬來酸羅格列酮片。口服降糖藥一般不宜超過3種,因為幾種藥物聯(lián)用,在治療作用增加的同時,不良反應也相應的增加,2DM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的機率、頻率都隨之增加。若口服降糖藥效果不理想,應考慮與胰島素制劑合用。
通過調(diào)查門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的使用情況,分析了聯(lián)合用藥的情況,系統(tǒng)的討論了各個口服降糖藥的應用機制和使用的利弊,顯示我院糖尿病門診降糖西藥用藥情況基本合理,不存在違規(guī)用藥行為,但在降糖藥聯(lián)合使用、加強患者用藥教育方面需加以改進,因此,醫(yī)院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并普及預防糖尿病知識,使人們能更好的了解口服糖尿病藥物使用方法[9],從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2]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609-617.
[3] 鄒豪,邵元福,朱才娟,等.醫(yī)院藥品DDD數(shù)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國藥房,1996,7(5):215-216.
[4] 張靜.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yī)院藥材處.2006—2008年我院降糖藥使用情況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235-237.
[5] 梅海權,羅艷梅,張靜,等.我院2008年門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使用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0,19(15):58-59.
[6] 曲靜偉,董文雅.格列酮類藥物的安全性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1,40(5):6-9.
[7] 趙曉輝.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yī)院.榮成市人民醫(yī)院門診口服降糖藥使用情況分析[J].藥事組織,2010,19(16):63-64.
[8] 任耘.口服降糖藥的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2, 22(9):547.
[9] 張桂芳,張金鳳,田紹麗,等.我院抗糖尿病藥物用藥分析.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0,4(15):267-269.
R587.1
B
1671-8194(2013)19-0100-03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自籌經(jīng)費科研項目(編號:Z2008447)
*通訊作者:E-mail: 048252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