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廖春梅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臺采訪青年作家梁曉聲時,英國記者忽然讓攝像機停下來,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能毫不遲疑地用‘是或 ‘否來回答,好嗎?”梁曉聲不知是計,欣然答應(yīng)。
誰知英國記者一揚手,遮鏡板“啪”地一聲響,記者把話筒放到自己嘴邊,說道:“沒有‘文化大革命,就不會產(chǎn)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來究竟是好是壞?”說完把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嘴邊。攝像機對準了梁曉聲的臉。梁曉聲的形象和聲音將會由攝像機傳播給廣大觀眾。
此時,無論梁曉聲回答“是”還是“否”,都是笨拙的??磥韺Ψ绞切钜庖鏊难笙?。
梁曉聲卻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也問您一個問題: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也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好是壞?”梁曉聲把話筒轉(zhuǎn)向英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