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亮生
關(guān)于幸福觀,雖然因人而異,但從科學角度看還是有客觀標準可循的。健康,應(yīng)該是最為廣泛的幸福標準,容易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誰丟失健康,都難以擺脫病痛的煩惱和折磨。
健康標準,良莠不一。那些半夜莫名其妙醒來的失眠者,那些食欲不振的人,也許會說“能吃會睡”就是健康,而對于盲人、聾啞人而言,除了能吃會睡外,還渴望看得見、聽得到、會說話。似乎是缺少什么,就感到什么是健康,失去才會懂得珍惜。四肢健全的人,難以體會少腿缺胳膊的人對四肢的渴望,也難以體會他們以擁有健全四肢為最大的幸福。
人的健康標準是難以統(tǒng)一的,如果大家都以體育健兒的健康標準來衡量的話,那些過胖的、太矮的、瘦小的許許多多的人,豈不全被健康淘汰了?
顯然,健康難以跟別人比,最好自我比較,并且要把自己過去的最佳健康狀態(tài)記錄下來,好好牢記。若發(fā)現(xiàn)身體的各項指標低于這個記錄,就要給自己一個病變的警示!并拿出積極的對策;反之,越是接近這個記錄,表明自己越健康,也就擁有越多身體帶來的實惠和幸福。
我們姑且稱這個健康記錄為健康的“個人值”,最好從睡眠、飲食、視力、聽力、嗅力、體力、智力,乃至體溫高低、脈搏次數(shù)、血壓數(shù)值、皺紋多少、白發(fā)有無、牙掉幾顆,以及有無便秘等情況,都列表留下簡潔的文字記載,注明日期。以后每隔一段時間或半年就以這些指標來衡量自己,才會知道是否偏離健康遠了。之所以要記錄“個人值”,是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容易淡忘本屬于自己的健康。沒有參照數(shù)值作比較,就可能悄然與健康揮別,漸去漸遠,還渾然不知。人是具有很強適應(yīng)力和可塑性的,健健康康是活。亞健康也是活,帶病忍痛還能活。只有健康的活,才有生命質(zhì)量。健康,是幸福的載體,健康的活,才能活出許多幸福、快樂和精彩。
慢性病的進展慢,癌癥、尿毒癥等病,總是悄無聲息地病變,具有很大的欺騙性,等查出病來往往走過了很長的早中期,接近晚期,治療是相當困難的。有了健康“個人值”記錄,并隔段時間常以之自我對照,學會自己給健康打分,就可以及時預(yù)防偏離健康值。
人的衰老,本十分緩慢,只有重病、并發(fā)癥才會導(dǎo)致人的迅速老化。尤其對于中年人,常常牢記健康的個人值,并努力維持這個值,還可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