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峰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南 焦作 454150)
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王占峰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南 焦作 454150)
目的 探討患者超敏 C 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2011 年 9 月至 2012 年 9 月期間,我院診治的 60 例腦梗死患者(其中分為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和重型、中型、輕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另外選取 60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檢測和比較兩組超敏 C 反應蛋白(hs-CRP)和纖維蛋白原(FG)水平。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 hs-CRP 和 FG 水平顯著升高,隨著梗死灶面積的增大和嚴重程度的加深,hs-CRP 和 FG 水平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hs-CRP 和 FG 水平越高,腦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積越大,病情的嚴重程度越重。
腦梗死;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危險因素
近年來,腦梗死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導致死亡。有研究表明,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炎癥反應的生物學標志物,能夠反映急性期炎癥反應,還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促炎性因子,纖維蛋白原(FG)作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1]。
1.1 一般資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間,我院診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其中分為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和重型、中型、輕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另外選取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60.5~87.0歲;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61.0~88.0歲。在年齡和性別等方面,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腦梗死的分型
60例腦梗死患者中,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CT/MRI掃描結果,并結合腦組織缺損評分,將其分為重型(31~45分)、中型(16~30分)、輕型(0~15分),每型各20例;根據(jù)CT/MRI掃描顯示病灶直徑,結合Adama分型法,將其分為大梗死灶(直徑≥3cm,累及2個部位)、小梗死灶(直徑為1.5~3.0cm)、腔隙性梗死灶(直徑≤1.5cm),每型各20例。
1.3 檢測方法
入院當天,抽取大約5mL靜脈血,分離血清,-20℃保存待檢。通過免疫比濁法測定纖維蛋白原(FG),通過貝克曼免疫分析儀,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hs-CRP和FG水平顯著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隨著梗死灶面積的增大和嚴重程度的加深,hs-CRP和FG水平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和表3。
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炎癥的時相反應泛白,被證實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2],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hs-CRP水平顯著升高,并且隨著梗死灶面積的增大和嚴重程度的加深,hs-CRP水平也相應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充分說明腦梗死患者體內(nèi)存在炎性反應,并且梗死灶面積越大,病情越重,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越高,證實hs-CRP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
表1 兩組患者hs-CRP和FG水平比較(均數(shù)±標準差)
表2 不同梗死灶面積患者的hs-CRP和FG水平比較(均數(shù)±標準差)
表3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hs-CRP和FG水平比較(均數(shù)±標準差)
纖維蛋白原(FG)是肝細胞合成的大分子糖蛋白,能夠改變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通透性,刺激平滑肌細胞增殖,損傷血管壁,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功能異常[3]。FG水平升高,導致循環(huán)系統(tǒng)處于高凝狀態(tài),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造成血小板聚集等,繼而導致血栓形成,誘發(fā)腦梗死。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FG水平顯著升高,并且隨著梗死灶面積的增大和嚴重程度的加深,F(xiàn)G水平也相應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充分說明腦梗死患者FG水平顯著升高,并且梗死灶面積越大,病情越重,F(xiàn)G水平越高,證實FG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
綜上所述,hs-CRP和FG與腦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并且hs-CRP和FG水平越高,腦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積越大,病情的嚴重程度越重。所以,hs-CRP和FG可作為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用于預測病灶情況及病變嚴重程度[4]。
[1]黃景超.不同類型急性腦梗死與LDL-C、FIB、CRP相關性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50(8):73-74.
[2]陸賢.急性腦梗死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醫(yī)學新知雜志,2010,20(5):492-493.
[3]楊文.老年急性腦梗塞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脂蛋白(a)和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7,33(6):1066-1067.
[4]戴雋.血中CRP、MPV、PT、Fg和PAgT聯(lián)合檢測對腦梗死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9,30(9):883-884.
R743.3
:B
:1671-8194(2013)03-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