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才貴
【摘要】相聲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恰當應用,可以打破沉問的課堂氣氛,彌補教學內(nèi)容枯燥的不足,充分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撂求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的精神和思維迅速進入最佳狀態(tài)。教學中應把相聲語言的表達技巧與教學內(nèi)容有機整合,找準最佳的切入點,決不能僅為營造歡快的課堂氣氛而游離于教學內(nèi)容之外,喪失了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相聲 課堂 應用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一線教學的語文教師,課堂上,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懨懨欲睡的情景想必屢見不鮮。究其原因,固然有教學內(nèi)容枯燥的因素,但教師的課堂語言缺乏藝術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一種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趣味能使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優(yōu)勢的興奮中心,能使人的精神和思維迅速進入一種佳境,從而感知清晰、思維活躍、情緒穩(wěn)定、意志堅韌,有利于學習的成功。而想讓學生對語文課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無疑離不開教師幽默的語言。幽默是語言的潤滑劑,它是用諧趣的手段來表現(xiàn)言者的思想感情,能激起聽者的愉悅感,使之輕松愉快,爽心舒情。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幽默的語言,能夠打破死氣沉沉的局面,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基于上述因素,我們嘗試把相聲這一傳統(tǒng)文藝形式的幽默穿插于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愉快的笑聲中受到啟迪,領悟新知。
相聲是一種以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劇性的曲藝形式。它通俗易懂,幽默滑稽,形式活潑,戰(zhàn)斗性強,它以幽默通俗的語言風格,將一些抽象,深奧的道理,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來,使人們在開懷大笑中得到啟迪。其幽默的語言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得以體現(xiàn):包袱、曲解、示錯、夸張或荒唐怪誕、自嘲。另外相聲聲音和語言的各種變化、豐富的情感、適當?shù)捏w態(tài)語、立足生活、唱功、學功、虛設情景等也有許多值得語文課堂教學借鑒的地方。
教學中,講到李白的字時,我說:“在唐朝詩人中,誰的皮膚長得最白?”學生面面相覷,覺得老師的問題挺荒唐。我說:“李白。因為他的字叫太白?!睂W生哄堂大笑。
字叫“太白”,并不說明皮膚長得白。這里使用的是故意曲解,它能夠產(chǎn)生妙趣橫生的效果,能使學生輕輕松松地記住這個知識點,能起著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幾天后,我問起李白的字叫什么時,全都舉起了手。
在教學中,我講到唐宋八大家時,我說:“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壬安石、蘇洵、蘇軾、蘇澈、劉德華?!睂W生聽到最后一人時發(fā)出會心一笑。
這里,我就借鑒了相聲用示錯來組織包袱的方法。有時候教師故意說錯比正確地表達出來效果更好,它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馬上查找資料或調動記憶來糾正錯誤說法,學生了解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后,印象就會更深刻,正所謂“有意示錯反難錯,假假真真認其真”。
在教學的表達中,如果教師能成功地利用好夸張或荒唐怪誕,就能做到深刻、生動地提示事物的本質,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給人深刻的印象。
相聲在聲音方面千變?nèi)f化,從而產(chǎn)生無窮的妙趣。有時采用“貫口”(“‘貫口就是一氣呵成地敘述一段故事或羅列眾多的事物名稱,流利輕快,抑揚頓挫。
相聲在語言的風格方面也同樣豐富多彩。有時采用轍語式;有時采用順口溜;有時采用俏皮話;有時正話反說,有時反語正說;有時大詞小用……
一堂課,如果教師自始至終板著冷臉用平平淡淡的語調去講課,就很難喚起學生的“胃口”,很難引起學生對作品的共鳴。教師在語文課堂的表達上,可借鑒和學習相聲這些特點。這樣,教師的語言就能做到搖曳生姿、疊彩紛呈,就能搞活課堂氣氛,就能吸引學生。例如,在讀一些不關痛癢的文字時,教師可以采用“貫口”手法,快如三峽開閘之水,一瀉而出,一氣呵成。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又別有情趣。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奔词故菍W生不感興趣的材料,一旦用相聲這些手法包裝起來,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相聲要求演員進入情節(jié),進入人物,抓住人物的特征和語言特點,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情感人,給觀眾真實的感覺。
教師可以借鑒相聲以豐富的情感激趣這方面。教師在講授課文時應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和情感用自己聲情并茂的表演去感染學生,引發(fā)學生的喜、怒、哀、樂、愛、懼、憎,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學生也只有“披文人情”,才能深入地理解課文。
相聲要求演員手、眼、臉、身、腳根據(jù)演出的需要靈活表現(xiàn),特點是臉部表情要千變?nèi)f化,不能死魚似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鑒相聲以適當?shù)捏w態(tài)語激趣這方面。許多時候,教師的一笑一顰,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這種無聲的語言如果運用得好,可以與有聲的語言相得益彰,有時可以勝過有聲的語言。例如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微笑著點頭,也可以輕摸一下學生的頭,這給學生一個感覺:我被老師贊揚了,老師對我厚愛。又如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模仿皇帝游行時自負、驕橫、荒唐可笑的動作神態(tài)和內(nèi)臣們的阿諛逢迎。這些體態(tài)語形象、逼真,學生容易領悟,它勝過繁瑣的講解,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師應像相聲演員一樣,在課堂這個舞臺上,一舉手、一投足、一顰笑,都應該具有幽默感,都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去,動情處讓人回腸蕩氣,詼諧處讓人捧腹開懷,憤慨處讓人義憤填膺,豪邁處讓人信心百倍。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隨之波瀾起伏,師生合演的這臺“戲”必將獲得極大成功。
當然,相聲的可供借鑒之處遠不止這些,恰當?shù)亟梃b相聲的長處,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但借鑒時要注意取舍,決不能單純?yōu)榱俗非髿夥盏幕钴S而致使華而不實,使相聲激趣變成銀樣矖槍頭。實踐證明:“只有點燃了學生心中情趣的火花,并進而助長為志趣,那才是語文學習的深層的,不竭的力量源泉,這往往是學好語文的內(nèi)在的真正的原因。”語文課堂教學中相聲語言的應用也要做到“該出手時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