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艷 石紅俊
【摘 要】納蘭性德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甚至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納蘭詞”在詞壇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本文通過分析納蘭性德的詞作對其人物性格特征進行分析。
【關鍵詞】納蘭性德 詩詞 性格特征 追憶悼念
納蘭是癡情的、凄苦的、清高絕俗的、清幽脫俗的。他對深愛的人能夠一往情深,癡情追憶;他雖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人生經(jīng)歷,渴望能夠遠離世俗紛擾;同時他也擁有著超逸的才華。
一 人物生平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納蘭性德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shù)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國子監(jiān)讀書,為國子監(jiān)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19歲時準備參加會試,卻因病沒能參加殿試。而后數(shù)年中他更發(fā)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納蘭性德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jīng)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了四卷集的《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xiàn)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興趣愛好。
1674年,納蘭性德與妻子盧氏結(jié)婚,而康熙十六年(1677)盧氏因難產(chǎn)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撥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甚至連他自己也無法超越。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對此就給予了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二 詞人的性格特征
1.納蘭的真摯癡情
納蘭性德在二十歲的時候娶了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當時盧氏剛剛年滿十八歲,他人對她的評價是“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納蘭夫妻十分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的美滿生活激發(fā)了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但僅三年,盧氏因難產(chǎn)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的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直接向人抒發(fā)了納蘭的悼亡情思:“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偸莿e時情,那待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奔{蘭直接在文中表達出他的悼念情深:人生,最濃最痛,當是愛到血肉相連,卻不得不分開。有時,是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有時,是不能愛,不可以愛。欲言又止,欲說還休,萬千心事,誰與共?只隨浮云掠過。愛之人蹤影全無,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樹的悲涼情境了。
2.納蘭的清幽高潔
納蘭的《眼兒媚·詠梅》詞:“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墻。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凄涼??蓱z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此詞雖然寫的是對梅花冰肌玉骨斗寒開放,清幽高潔自然標格,不與凡花為伍的傲岸節(jié)操的欣賞,實際上卻是詩人節(jié)操的側(cè)面表現(xiàn),表現(xiàn)出詩人一種自足、一種孤往的性格與情懷,但也不乏孤高自賞、清凄自適的孤傲之情。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詩人的高尚人格可以說是與時代的主流格格不入,使人不禁聯(lián)想到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的才氣,一樣的傲岸,一樣的癡情。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性德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所崇尚的境界。鄭板橋的竹、金農(nóng)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態(tài)、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了詩人的性情。至今甕山泊畔芙蓉十里,玉泉山下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無不說明荷花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chuàng)作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荷花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3.納蘭的愁苦哀傷
在納蘭的詞《長相思》中有這樣的描寫:“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边@是一篇軍旅中思鄉(xiāng)寄情的詩詞,納蘭用“山一程,水一程”及后面的“風一更,雪一更”寫出了外出的士兵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面對自己深愛的故土時所生發(fā)的一寸寸故土的熱愛情感,以及身漂異鄉(xiāng)、夢回家園的凄苦意境,文章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卻更加真實動人,使人產(chǎn)生共鳴。
納蘭最著名的代表詞作大致要屬《木蘭詞》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這首詩是納蘭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tài)與之決絕。是啊,當一個人從一開始的專情狂熱到后來的冷漠淡然,真的會讓人忍不住感慨,希望每一個戀人都能夠做到人生若只如初見——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納蘭容若是一個情感豐富、心思格外細膩的人,他曾說自己不是人間的富貴花,而是天上的癡情種,人間的惆悵客,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正是這樣的一個納蘭,讓人不禁為他哀傷惆悵,并且無法自拔地被他的獨特氣質(zhì)所吸引,即使有著三百年歷史的鴻溝,也能夠讓無數(shù)感悟到其詞作的人克制不住地默念著他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