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順成 黃一青
小學數學習題編寫與生活聯系的思考
■ 祁順成 黃一青
2012年10月19日《廣州日報》報道了一個叫阿仔的小學生對一道數學應用題的質疑。應用題是這樣的:“一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165千米,已經行駛了12小時,離乙地還有380千米。問: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四年級的阿仔給出的答案是:“此車超速并疲勞駕駛,違反交通法?!币粋€小學生幼稚的回答,既引起了警方的評論,又引發(fā)了關于數學習題編排的爭議。表面上看,作為一道數學習題,符合數學邏輯,也符合當時的教學情境,看似無可厚非。但阿仔的回答,不得不令我們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深思。“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能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201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清晰地闡明了數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闡述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在提高公民素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懊啃r行駛165千米——超速!”“行駛12小時——疲勞駕駛!”這樣的習題編寫,能有效地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嗎?能有助于學生的素養(yǎng)健康發(fā)展嗎?這樣是我們應該追尋的良好的數學教育嗎?這些問題讓人深思。
數學習題編寫的宗旨是讓學生領悟知識,促進理解,形成技能,并在學習的推進中積累經驗,發(fā)展數學思維,提升數學素養(yǎng)。為此,讓數學練習題帶有生活的影子,貼近學生的生活,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給學生以熟悉的感受,使數學問題的解決具有可靠的原型支撐,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研究的興趣,提升學習的信心。
數學源于生活。習題的編寫要展現生活的某個層面,凸顯某方面的人文感知。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感悟、不斷積累的重要過程。因此,習題的編寫能否貼近學生生活,能否符合時代精神,能否體現一定的文化特質,就應成為我們教師必須思考和精準掌控的層面。我們要擯棄數學就是運用知識進行算賬的教學理念,并努力地走出這個誤區(qū),使學生在習題的思考、分析、研究中獲得較為科學的認知,完善對應的經驗,豐厚人生的積累,為終身學習奠基,為和諧成長儲備。
小學數學習題的編寫更應立足學生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習題的編寫既要滿足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建構認知的需求,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滿足學生數學素養(yǎng)提升的需求。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時代的脈搏,大力倡導情境式的課堂教學,努力實現情境式的習題編寫,利用生動的、形象的、符合學情的情境片斷,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數學問題。如“圓的面積計算”中的習題編排形式。①一個圓的半徑是5米,計算出它的面積?②草地上,一只羊被一根5米長的繩子拴著,它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平方米?③一種摩天輪裝上一根半徑長5米的擋板,旋轉一周,擋板劃過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審視這組習題的編寫,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一些不同。當然,如果從純解題的角度去思考,本質是一樣的。但我們也很清楚第②③題更具有趣味性,學生更樂于去思考它們,研究它們。同時,學生在研究和解答這類題型時,也會獲得更多的體驗,積累更為豐富的經驗,使學生明白更多的事理,從而走出數學就是計算的誤區(qū)。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蔽覀儚V大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透徹解讀數學的文化特質,透徹解讀習題編寫的人文化和數學化的程度。因此,數學習題的編寫不只是盯住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嚴謹性不放,還要努力追求數學化程度的提高,更要關注時代背景,以及時代背景所能涉及到的政治、法律、道德和倫理等層面的人文因素,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悟到文化的力量,并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阿仔的回答,很直接地揭示了教師在習題編寫中所存在的嚴重不足。如果我們的命題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的編寫就不會出現過多的有悖常理、有悖法規(guī)的現象。我們很早就遇到過相遇問題,試想一下,這種所謂的相遇在生活中有這樣面對面行駛的的車輛嗎?還會有那些一面進水、一面放水的習題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嗎?因此,我們教師在習題編寫的過程中要理性地把握,使自己的命題符合常理,符合實情,具有濃濃的人文氣息,也具有濃郁的數學味。
習題的編寫是我們教師都必須直面應對的問題。小學數學習題的編寫要牢牢地把握命題的意圖: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情境?考查學生哪方面的知識?訓練學生哪方面的技能?向學生傳遞哪些信息?關注哪些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和積累?……同時還要把握數學習題設計的核心點,體現數學的本質,體現精中求簡、返璞歸真的要求,呈現數學特有的教育形態(tài),使得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領會和體驗數學的價值和魅力。為此,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善于學習,更加全面、細致地了解知識的落腳點,吃準一些基本的常規(guī),掌握一定的倫理、道德、法規(guī)常識,使自己編寫的習題有趣味,更具理性。
習題的價值最終要落腳在考查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訓練層次、基本經驗的積累水平和基本數學思想的感悟程度。為此,數學習題的編寫就得通盤考慮,全面掌握,有助于學生的認知架構,促進學生的數學建模。
如對“軸對稱圖形”進行教學訓練,教師可設計一些有助于學生聯想,豐富學生感知,促進學生視野拓展的習題。如:①找一找自己學具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說說理由。②說說生活中你認識的軸對稱圖形。③動手創(chuàng)作一件軸對稱圖形的作品,并匯報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④在26個大寫字母中,屬于軸對稱圖形的有哪些?0~9這10個數字中呢?……讓學生在訓練中有所積累,在訓練中思維能力也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習題是數學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傳動帶。習題編寫的多層面、多元化,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以豐富的感知。注重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能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立足于課本,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掌握一定的生活、法規(guī)常識能使我們數學習題的編寫更加嚴謹,更加科學。
(作者單位:祁順成 江蘇省寶應縣水泗小學 黃一青 江蘇省寶應縣桃園小學)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