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長也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初中物理課,其課堂導入至關重要。因此,好的“課堂導入”法不僅是一種教學藝術,同時也決定了整節(jié)課的成敗,所以一節(jié)課的導入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導入;課堂教學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 要能“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立疑激趣,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種植學生對知識渴望的種子,叫開課堂的門戶,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在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短短的幾分鐘往往決定著整節(jié)課的成敗[1]。所以導入顯得尤為重要,怎樣開展好有效的導入活動呢?下面通過舉例淺談幾種導入的方式方法。
1.復習引入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2]。這種教學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
如上《電功率》時,可先用提問的形式復習機械功率的公式、定義和單位,再現(xiàn)一學期前學過的知識。然后教師提出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呢?告訴學生,電流做功的快慢,僅從它做功的多少來考慮是不行的,必須看它們在相同的時間里哪個做的功多,這就跟比較運動快慢和物體做功的快慢相似。這樣,便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新課的教學。在本節(jié)課中采用的實驗復習導入法,既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直觀的環(huán)境,又可以較好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情景引入法
所謂的情景引入法,實際上是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巧妙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高度相關的一些問題情景,而且“境”要設得“新”。所謂“新”,就是有新意、有吸引力。能激起學生對自己原先的態(tài)度、目標及知識的挑戰(zhàn),從而引發(fā)真正的探究興趣。
例如在《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一課中,我讓學生帶來豎笛、鈴鼓、吉他等各種樂器,一同演奏同一首曲子,然后讓他們用手去感受樂器的振動,用耳朵感受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差別。細心的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如果在一把吉他演奏的時候,在它附近放另一把吉他,在某一個位置也可以發(fā)出嗡嗡的聲音。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起求知欲,為以后的學習做鋪墊。
這樣為學生設身處“境”的課堂導入,伴隨著一個又一個新奇發(fā)現(xiàn),學生親自參與到真實可感的、有趣的物理情境中,使學生在整堂課中都懷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學習。
3.提問引入法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講課之前巧妙的設置懸念,突出主題,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產生探究物理問題的強烈愿望。
如在初中“透鏡”一節(jié),巧妙地設置懸念、疑難導入新課的導入:我們的許多同學由于眼睛近視要戴眼鏡以矯正視力,我們還知道,老人們也常常要戴眼鏡才能看得清楚。你是否注意到老人戴的眼鏡和我們戴的眼鏡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這樣的不同?這樣由教師將問題展示在學生面前,以啟發(fā)式講解入手設疑激趣,把學生引入相關的問題情境中,讓他們的思路循著問題順利進入新課。
如此導入新課,層層設疑,步步設問,學生思維活躍,興趣較濃,學生可在較短時間內進入狀態(tài)。
4.游戲引入法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笨梢?,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學好物理的前提。
如上“壓強”時的導入活動:讓學生們伸展雙手放在課桌上,身體前傾,用雙手支撐起全身的重量。然后,再讓學生將雙掌握成雙拳,用拳面支撐起全身。讓他們回答兩次活動中,手的感覺,并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并順勢引出“壓強”課題。學生體重一樣,對桌面的壓力相同,但兩次活動中,受力面積不同,造成手的痛覺是不同的,從而體會到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在有限的受力面上,分配到的壓力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壓力強度——壓強——化抽象為實際體會,在游戲中讓學生輕松地找到了學習“壓強”概念的的觸覺與邏輯的切入點。
正如拉夫.科斯特所說:“游戲就是在快樂中學會某種本領的活動”。有目的、有規(guī)則、有樂趣的游戲比賽,既可以“激活課堂”又能使學生全員參與,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形式。[3]
5.實驗引入法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4]所以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根據新課教學的內容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小實驗,為新課講解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準備一個口徑稍小于去殼熟雞蛋的玻璃杯,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小團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棉花后立即將去殼的熟雞蛋蓋住杯口,神奇地發(fā)現(xiàn)雞蛋被吸到杯子里去了。這樣通過實驗引入新課,很容易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有學習新知識的熱情,為新課的教授埋下伏筆。
6.表演引入法
在以教師為主體的物理課堂導入方式里面,表演類導入恐怕是最受學生喜愛的導入方式了。
我在能量的轉換與守恒一課,就用了魔筒表演導入。這是一只金屬圓筒,稱之為"魔筒",我把它沿臺面滾出去,看一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演示后學生奇怪,滾出去的圓筒還會滾回來,而且還反復地滾來滾去?原來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間拴著一個重物。為什么這樣的結構就會產生這種奇特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能量是怎樣轉換的?強烈的好奇喚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和積極思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和參與的欲望,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為課堂教學順利的進入下一階段提供最佳的情形。
好的導入猶如一部樂曲的第一個音符,能定位調子,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好的導入如同一座橋梁,承前啟后、承上啟下;好的導入有如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聚攏提升;好的導入更像一支導火索,點燃、引爆學生的情感。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的那樣:“教育者的藝術表現(xiàn)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弊鲇兴囆g的教育者。讓“課的第一錘應該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他們思維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樣把他們牢牢吸引住。”[5]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承箸.中學物理教學法.山西教育出版社.
[2]王棣生主編.中學物理創(chuàng)新教法.北京學苑出版社.
[3]朱宏雄箸.物理教育展望.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2.
[4]項云霞箸.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初探.聊城大學學報,2004,9.
[5]論物理課堂導入的設計.鄭淵方物理教學探討,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