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蒂
網(wǎng)上看到海豚出版社的《民國童子軍獨立生存手冊》,又看到曉群兄的一帖:“童子軍:能夠看一看樹皮上的青苔,或天上閃爍的明星,分辨東南西北;能夠隔著山河,用旗語通話,或用燈光傳訊;能夠告訴你樹木和鳥獸的特性;能夠給傷者包扎;能夠在荒野宿營,洗衣煮飯,自食其力;身體健壯,不亂吃東西,經(jīng)常洗澡……”甚為有趣。
童子軍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位名叫Robert Baden-Powell的英國軍人,始于1907年,現(xiàn)在成為通行全球的青少年組織。童子軍稱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健康強壯的青少年,它重視露營、徒步、森林知識、水上活動、野外旅行等體格上的訓練。這些都是好事,但在西方,童子軍卻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相當保守的組織,特別在宗教信仰上,它具有相當深厚的基督教含義。Baden-Powell當年在他的童子軍的指導手冊《成功之路》中,就將不信神與賭博、酗酒、抽煙和梅毒等惡習相提并論,說若要取得成功,這些惡習都是童子軍們應該盡量避免的。據(jù)說最為保守的是美國童子軍,常常出現(xiàn)將無神論者和同性戀驅(qū)逐出童子軍的案例。
英國不像美國那么保守,而且時過境遷,英國童子軍也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一些變化。英國童子軍的基本誓言為:“我莊嚴宣誓,我將盡我全力,效力于上帝與女王,幫助別人,遵守童子軍規(guī)則?!?早在幾十年前,英國童子軍就意識到并不是人人都相信上帝,所以,誓言中的“上帝”一詞,可以用“安拉”或者“我佛”等其他宗教信仰的神明代替。然而,要參加童子軍,你必須有信仰,如果不信神,你可以作為輔助成員參加童子軍,但卻不能成為正式成員。
21世紀的英國,三分之二的孩子們不信教,或者不知道自己是否信教。我女兒學校的“宗教學習”的課程中,老師問全班學生她們的宗教信仰是什么,24個孩子,有7個說她們相信基督教,7個說她們是無神論者,9個說她們不知道,1個說她是人道主義者。在這樣的社會情況下,童子軍的誓言顯然有些過時。
然而,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大家對這種過時一直視而不見,也可能因為從來就沒人仔細考慮過自己口中吐出的誓言。直到去年10月,薩姆塞特郡的一位名叫喬治·普拉特的11歲男孩在正式加入童子軍的儀式之前(他一直屬于幼兒童子軍),仔細閱讀了誓言,突然覺得不對勁,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怎么能發(fā)誓說效力上帝呢。他心中非常忿忿不平,他的朋友中有信仰印度教的,信仰伊斯蘭教的,他們都能正式參加童子軍,而他卻不能。也有人勸這位男孩虛偽些吧,這么多年來,怎么可能所有宣誓的人都真相信上帝呢?不就宣個誓么。但是喬治卻堅持自己的看法:我是無神論者,我不相信上帝或安拉或佛祖,我沒有辦法宣讀這個誓言。他渴望參加童子軍的種種活動,但卻不能在這點上妥協(xié),所以,他宣布:童子軍的誓言,是對無神論者的歧視。
喬治的犟脾氣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繼而在英國展開了一場爭論 。去年12月,英國童子軍組織出來澄清,說他們會允許不信神的孩子參加童子軍,而且,會在原有誓言的基礎上加擬一套誓言,讓孩子們不用再說他們不相信的話。
英國女童子軍也在進行改革,一年前,她們引進了新制服,穆斯林女孩可以戴頭巾。最近,她們也主動考慮修改誓言,而且,比男童子軍還要更進一步。她們提出了一系列新建議,其中包括“效力于最高的真理和最真誠的愛心”,“對自己所生活的社區(qū)提供服務并負責任”等。
看網(wǎng)上關于《民國童子軍獨立生存手冊》的介紹,民國童子軍的誓言為:一是敬天樂群,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國民;二是隨時隨地扶助他人,服務社會;三是力求智識、品德、體格之健全。信條:誠實、忠孝、助人、仁愛、禮節(jié)、公平、服從、快樂、勤儉、勇敢、整潔和公德??磥懋敃r的民國童子軍,相較于英美,要更寬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