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忠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許多算得上精彩的課,下課鈴響了,預設的環(huán)節(jié)還是不能順利完成,留下一點遺憾。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教師課堂時間不夠,需要拖課呢?這值得我們深入地進行探究與思考。
一、拖課原因分析
有時,一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不必太受時間的限制,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任意拖課。一方面,拖課擠壓了學生的休息時間,會對學生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也不利于教師之間的配合與合作;另一方面,拖課時的教學效果通常會大打折扣,并且不利于調適師生之間的關系。然而,平時教學中,拖課的現象還是屢屢發(fā)生,為什么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教學情境過于冗長。當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時尚,被廣大教師所認可,成為經常使用的教學策略。不少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上常?;ê艽蟮木?,費很多的時間,但如果教師預設不充分,過分纏繞問題情境之中,就會使問題情境變成“看圖說話”。讓過多的非數學信息干擾和弱化數學問題的呈現,使情境過多占據落實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寶貴時間,沖淡了教學主題,也影響了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學效果。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無法調整。有的教師預設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么有的環(huán)節(jié)時間規(guī)定很死,要么每一步驟不可或缺。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上課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局限和空間的局限。時間局限即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限時完成的,萬一學生超時了怎么辦?空間局限即每個教學步驟都必須有,課堂內容布局不能根據實情靈活調整。
(三)合作學習盲目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打破學生相互封閉的狀態(tài)和僵化沉寂的學習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好形式。但是,現在有些課堂教學無論內容難易,一律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另外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時間把握不恰當,有些問題比較簡單或沒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教師卻給了很多的時間,耗費太多的時間,造成“拖課”現象。也有的教師是為了走過場,擺脫教學中尷尬局面,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既浪費時間,效果又不佳。
(四)自主探究缺乏引領。自主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平時教學中,有的教師由于預設不充分和實際操作不當,使得教學中出現學生探究目標不明、探究活動程序不合理的現象,從而導致教學時間不夠緊湊,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現象。原因是因教師忽視了學生探究活動前的引領與指導,放任自由,盲目進行探究,也是對教學活動預設不充分所致。
(五)計算方法過于多樣。新課程提倡算法的多樣化,這一點,許多教師都非常重視,并在課堂教學中付諸實踐。課堂教學中,可探討的策略多樣化或算法多樣化的地方,教師就過于刻意追求,把自己腦中的多樣化施加于學生,似乎沒有多樣化就失敗了一樣。而在倡導算法多樣化過程中,出現了部分教師認為算法越多越好,過于追求算法的數量,一定要把能想到的一些算法都展示出來,結果在課堂中花了太多的時間去挖掘各種算法,造成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現象。
二、應釆取的對策
數學課堂教學不應該貪多求全,要盡量排除一些形式、一些不必要的閑散東西,把教學內容以簡約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教師簡簡單單教數學,學生簡簡單單學數學,而且又能當堂完成好教學任務。
(一)課前——精心預設
預設教案是教師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精心準備后的粗線條勾勒,教師用框架式備課引領課堂教學活動的走向,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1.設計教學目標要合理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它在數學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至關重要?!缎抡n程標準》在具體設計教學目標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摒棄過去空泛、抽象的條文性表述,增強目標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如在設計“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情感目標時,創(chuàng)設日常生活的問題情境,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計算的意義,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經歷各種計算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探究、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具體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和已有經驗,符合學與教的原理。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簡潔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苯虒W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學習身邊的、現實世界中的數學。這無疑要求教師善于從現實生活中挖掘學習素材,通過創(chuàng)設簡單明了的問題情境,來引領學生學習數學。如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媽媽到商店買球鞋,身上有235元,每雙球鞋98元,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學生想出了許多種付錢辦法,其中有的借鑒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出100元,再用135元加上找回2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出235-100+2的算式。這樣,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探究出算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建立數學中湊整簡算的思想,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的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這種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積極有效。
數學學習無疑應該顧及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但激發(fā)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如果僅僅為了所謂的興趣和氛圍,而過多地浪費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的效率,這是本末倒置,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教師應該用好問題情境,但不能因為情境而降低數學課堂的效率,要讓問題情境簡單一點。
3.安排教學流程要有序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fā)展,必須使課堂教學流程合理有序,即不但設計教學流程要正確,而且有著一定的先后次序。教學流程是編排教學方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教學時必須納入鮮活的學情,靈活的因素,隨機進行調控。而教學流程的設計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的學習層面上,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指導學生學習作為預設教案的重點。教學流程一般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自主探究→反饋學習情況→鞏固應用與拓展。要求教學預設做到兩點,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學思路能夠體現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二是思路要簡明,簡單明晰的教學思路便于操作。
4.組織學生活動要有效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開展學生活動的要扎實、有效,目標應直接指向數學本質,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要重視讓學生從數學層面上來體驗、認識所學的內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兩方面,一是教師要挖掘教材潛在的智力因素成分,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活動的良好情景,使他們在探究數學知識的奧妙中,不斷發(fā)現新問題,增強學習的自主意識。二是教師在“學生活動”時不宜將知識全盤托出,讓學生被動接受,而要提供給學生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自主建構,去體驗知識形成過程。同時,教師要適時適當地調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又要針對差異進行點撥,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5.選擇課堂練習要精練
數學課堂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達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在練習設計上,不要搞題海戰(zhàn)術,應注重習題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努力提高練習的有效性,讓練習落在實處。教師可以精選一部分練習題,也可以自編練習題,一定要做到量少、題精,既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課堂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重點知識重點練,難點知識反復練,對于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要對比練,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其次,課堂練習設計要有多樣性。應設計一些判斷題、選擇題、改錯題、對比題以及游戲題等,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強化所學知識。
再次,課堂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要有一定坡度、有拓展提高訓練,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練習,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不可只重視拓展提高訓練而忽視基本鞏固訓練。反之,也不要只進行鞏固練習,不進行拓展與提高,這樣不能滿足優(yōu)等生需求。
(二)課中——靈活調控
課堂教學教師應根據學情變化,及時接納彈性、靈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調控措施,讓課堂充滿真情,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1. 教學方法的調控
教學方法可以預設,但隨著課堂教學流程推進,也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即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知識水平和個性的差異、教師自身的素質與能力以及學校現有的客觀條件等。教師事先預設的教法,只能作為預案。走進課堂,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教師不能無視學生所呈現的生命信息。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 ,才能保證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時,對學生的基礎估計偏高,全部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結果學生在二月份天數這個難點上卡殼了。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教師及時進行調控,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年歷,分組列表調查研究。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共同討論,順利解決了這個難點??梢?,教師要根據實際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學,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 教學流程的調控
教學流程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環(huán)節(jié)互相關聯,有著一定的先后次序。環(huán)節(jié)可以預設,但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環(huán)節(jié)進行,不考慮動態(tài)的變化,就容易落入僵化、機械、沉悶的泥潭。我們認為,教學流程進度必須納入鮮活的學情,隨機進行調控。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然后出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問:“你們想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怎么計算嗎?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突然,一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睅煟骸澳闶窃趺粗赖??”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下來,再拼成長方形?!睅煟骸澳悄阒罏槭裁囱刂呒?,不沿著高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來驗證一下,好嗎?”這樣,本來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調控了教學流程。因此,課堂會千變萬化,有著強烈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一旦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就要及時采取巧妙的應急措施,調控課堂教學向著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向縱深推進。
3. 學習狀態(tài)的調控
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及時對情感冷漠處,教學冷場處、思維冷卻處、興趣冷淡處、知識冷落處進行加溫或聚熱,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調節(jié)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之中。如有一教師教學“乘法分配律”,揭示規(guī)律后,引導學生做填數練習:
(1)(12+5)×4=□×4+□×4
(2) 8×(25+125)=8×□+8×□
(3) 74×23+26×23=(□+□)×□
(4)a×c+b×c=(□+□)×□
集體討論并練習后,我們發(fā)現學生的情緒落差很大,學生的目光似乎告訴我:真沒勁,就這樣討論、做題!于是教師及時進行調整。教師說:“同學們,你們能不能也當回老師,出一些能運用‘乘法分配律的題目來考一考老師呢?”話音一落,“唰”地一下,學生精神抖擻起來了——有的學生立刻動筆,有的與同座交流、合作出“考題”,還有的在竊竊私語:得出難點的,不能便宜老師……對此,教師認真分析學生出的每一道題,引導學生找出解題的突破口,有根有據地分析解答每一道題,并讓學生判斷正誤,直至學生滿意為止。這樣整個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并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鞏固深化所學知識。這樣原先冷卻的氣氛頓時變得活躍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 動態(tài)生成的調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的情況,注意收集與處理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調控,調整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已備的學具,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探索,從而發(fā)現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得到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時,有一組學生提出質疑:“從剛才的實驗與書上的實驗都只能說明圓錐的容積是等底等高圓柱的容積的三分之一,而不是體積?!边@時教師巧妙地反問到,若這等底等高圓錐與圓柱的容器,想象是實心鐵質的物體,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樣算出它們的體積?它們之間又是什么關系?這時課堂又活躍開了,有的認為把它浸入水槽里的水,有的認為把它浸入長方體的沙箱里等,從而發(fā)現許多能測算出它們的體積的辦法,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信息反饋的調控
信息反饋是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對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必須善于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開辟多種信息反饋的渠道。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先讓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判斷幾道“把除數看作多少來試商比較好”的題目,然后讓學生想一想把38看作多少來試商,并進行嘗試練習,指名板演。結果發(fā)現這位學生的做法比教師預計得要好。這時,教師對這位學生進行了表揚,并追問他是怎么想出來的,把他的思維過程呈現出來。這樣,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及時捕捉學生的聽課情緒、神態(tài)等間接的反饋信息,透過學生的眼神,神態(tài)去識別他們的豐富表情,從中推測和判斷他們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是否理解、是否滿意、是否感興趣、是否存在困惑等,進而迅速調整教學措施,并把教學引向深入。
6. 課堂練習的調控
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況與練習時間的長短,增減練習的數量。如獨立練習有時可調整為分組練習,分組練習有時也可以調整為獨立練習,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還可以布置一些選擇性練習,來調控課堂練習的量,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練習時,教師還可根據課堂教學狀況靈活調控練習的要求。這些調整措施均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學方案。在設計多樣練習的同時,教師可依據課堂教學過程實際情況,適時調控,變換練習形式。如有時可以將判斷題改為改錯題,要求學生指出錯誤地方并加以改正;有時可將應用題的列式并解答改為只列式不計算的形式,來節(jié)省時間;有時可將獨立練習改為競賽性練習,增加趣味性,等等。通過變換練習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控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學)
責編/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