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利用教學輔助設備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通過對比創(chuàng)設情境。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 創(chuàng)設情景 注意問題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說如何幫助學生學呢?經多年實踐證明,筆者認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失為一種極有效的教學法。因此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同時簡單談淡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注意的問題。
一、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1 聯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文章雖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現實生活。閱讀文章就是一種重新再創(chuàng)造。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生活即教育。”二者雖有一定的區(qū)別,但同樣說的是教育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說是語文教學與生活是聯系著的。如果能夠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那么更能讓學生積極完成再創(chuàng)造。比如在《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教學中,筆者聯系班上一位腿殘的女同學的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這個女同學身殘志不殘,每天堅持早起勤奮學習,遵守紀律,成績在班上名列前十名。在說出這樣的情況之后,筆者這樣提問:“同學們說,這個同學美不美?經過討論得出:這個同學很美,因為身殘志不殘。之后這樣導人:那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關于殘疾人雕塑的美的文章,那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閱讀這篇課文時,請同學們想一想,維納斯之美何在?”這樣利用生活中即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課堂和生活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了提高。
1.2 通過輔助設備創(chuàng)設情境
這里說的“輔助設備”包括多媒體教室、小黑板、投影儀、圖片,當然主要是多媒體教室。小黑板上可以寫小故事或畫圖,投影儀也可以將文字和圖畫投影到黑板上,如果沒有這些,也可以展示比較大的圖片加文字卡片。但在鄉(xiāng)鎮(zhèn)以上的學校里一般都有多媒體教室,所以最好是用它進行教學。而據筆者調查,本校學生大多不愿意去多媒體教室上課,原因是教室里面光線不足,坐著使人頭暈欲睡。所以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教師更加要細心準備教案,想想怎樣才能不讓學生有欲睡的感覺。如果幻燈片播放太快,對于基礎低的學生來說不易接受。所以教師可以適當放慢播放速度。如果利用多媒體展現聲、圖、文創(chuàng)設情境,那么以上問題也許可以得到一些解決。聲音、畫面和文字同時展現,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活躍課堂。
如,在賞析《荷塘月色》的時候,播放月光下的荷塘畫面和配樂朗誦,展開情境,讓學生在享受中提出疑惑,并讓學生一起討論解答疑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為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時機。
1.3 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
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在讓學生表演(話劇等)、小辯論、演講等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提出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插入小辯論,可以使全班同學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參與其中。在進行《雷雨》教學時,筆者讓學生表演,也就是讓一些學生人戲。當然前提是學生必須對文本很熟悉。課文選取的是三十年后的周魯相遇之后發(fā)生的事情。當魯侍萍出現在周樸園面前時,魯認出了周,但周沒認出魯??墒囚數拈_窗動作和對周家的熟悉卻又讓周感到奇怪,終認出是魯。兩個人的對話特別精彩。因此讓學生表演了這精彩部分。兩組表演。表演結束后,問學生:“同學們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否有過真的感情?怎么看得出來?”當時有的學生說:“沒有,因為他們是在演戲?!贝蠹倚α似饋怼.敃r筆者說:“是的,這幾個同學是在演戲。但是他們表演得還不差吧?讓他們表演是為了使同學們更加熟悉課文而理解人物形象。我們要結合課文,結合三十年前后的背景來理解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征。”表演過后是提出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討論之后一定要點評,鼓勵學生下次繼續(xù)努力。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注意的問題
2.1 注意學生的心理
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心理上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師生中的反應,比如說很愛面子就是教師要格外關注的學生心理。他們害怕回答問題,所以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樣的積極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他們就怕回答不對被笑話而丟了面子。有的學生是因為自己舉了手而教師沒有注意到,所以也怕被笑話而丟面子。因此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樣的情況,要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學習。
2.2 要結合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可以依靠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提問,但情境千萬不可脫離教學目標,就正如寫文章,論據事實一定要符合中心論點一樣的道理,否則是南轅北轍,越走越遠。如果目標是讓學生說,可以通過討論、辯論等來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目標是讓學生提問題,教師就不要把問題說出來。
2.3 要把握時機
找準時機提問方能達到最佳效果。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話說的就是把握時機提問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當學生臉上表現出有疑惑而不得解決,或者是欲憤勇提問時。就是教師提出問題的最佳時機。
2.4 要注意雙向性
演唱會經常是講究和觀眾互動的。同樣道理,語文教學也要講究互動才能“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提出問題的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最好是兩者的結合,即教師要提問,學生也要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比學生更加符合教學目標,因為學生有時提出的問題是不著邊際,亂扯的。
三、小結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梢栽谕瓿山虒W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說和思的能力。無問不成課。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在每次教學中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學生、生活的互相聯系。要新穎、雙向互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