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yè)成
當(dāng)年,晚清的腐敗已到極致,比宋末明末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廷在百姓那里毫無公信力可言,貪贓枉法已公開化。對那些比較典型的大貪官,民間留下了很多“貪喻”。
李鴻章的貪腐是有名的,“宰相合肥天下瘦”,說的就是李鴻章。李鴻章是合肥人,也叫李合肥。李鴻章的腐敗還在于任人唯親,他哥哥李瀚章,初任知縣,后做到兩廣總督,為“封疆大吏”。李瀚章比弟弟李鴻章還貪,他在任兩廣總督時,一個屬下送給他二十萬兩銀子作生日大禮。李瀚章收了這筆銀子,隨后用四個字對這位下屬作了“考評”:廉、正、勤、能。有人做過統(tǒng)計,說自古至今,字價最高的也沒有超過每字千金的,這“廉、正、勤、能”四個字共值二十萬兩銀子,每個字五萬,沒有“大口袋”是裝不下的。因此有人把李瀚章的大口袋稱為“賊布袋”。前些年,黑龍江綏化有個賣官書記落馬,他曾把市委大院變成了官市,他坐店經(jīng)營,老婆在家收銀——被人稱為“摟錢的筢子”,這也是一個貪喻。
大名鼎鼎的唐紹儀,無人不曉。曾被清政府選派到美國留學(xué),經(jīng)中學(xué)升入哥倫比亞大學(xué)。洋人的東西一點(diǎn)沒學(xué)到,只懂得升官發(fā)財。當(dāng)時廣東女子多結(jié)盟不嫁,同時結(jié)盟的有十人,被稱為“十姊妹”。她們懷揣剪刀,被逼急就自殺。唐紹儀也是廣東人,時為郵傳部部長,驟然暴富,奢侈超過袁世凱。他與廣東同鄉(xiāng)張蔭棠、陳昭常、梁敦彥、伍廷芳、梁士詒等人結(jié)盟為兄弟,大肆聚斂,互利共贏,廣東人也把他們稱為“十姊妹”。
不只晚清,往前數(shù)一數(shù),貪官也不少,甚至連那些知名的“君子”都不干凈。畢沅是著名學(xué)者,任兩湖總督時,福寧任巡撫,陳淮任藩司,“三人朋比為奸,皆不以公事為務(wù)”。畢沅生性迂緩,福寧天性陰險刻毒,貪婪無忌。陳淮則“摘人瑕疵,務(wù)使下屬傾囊解橐,然后免”,就是典型的索賄,抓住下屬的小毛病,然后捏干下屬的錢袋子。因此時人給他們?nèi)齻€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畢不管,福死要,陳倒包?!碑呫湎耱穑碜硬粍?,掠食過往蟲蟻就能吃得肚子滾圓。福寧像虎狼,只要是人,皆逃不脫他的血盆大口。而陳淮像鼠蠧,打洞囤積,蛀廈敗國。時語稱:“知縣是掃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叉袋口,都好將去京里抖?!闭f的就是當(dāng)時官場腐敗之風(fēng)。知縣為官一任,把地皮掃得一干二凈,太守拿著畚斗,布政撐開大口袋往里裝,這搜刮來的財物都是去孝敬京官的。而像畢沅、福寧、陳淮這樣的“封疆大吏”,下手肯定毫不客氣。
【原載2013年4月29日《今晚報·肝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