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波 高翠南 許卓衛(wèi) 連永娥 舒楊 周琳
流動人口是指離開戶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據2005年我國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推算,流動人口占我國總人口數13.6億的11%[1]。人口流動往往從結核病高負擔的貧困農村地區(qū)流向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加速了肺結核的傳播[2],隨著流動人口逐年增多,流動人口結核病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及各地政府的重視。由于流動人口結核病是以低收入群體為主,該人群患者發(fā)現和監(jiān)測困難,不規(guī)則治療比例高,容易導致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產生[3]。為此,對暫住時間不同的流動人口開展結核病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肺結核相關知識,提高患者發(fā)現和治療依從性,是徹底治愈肺結核從而控制結核病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筆者對廣州市胸科醫(yī)院門診一、二分所確診、登記接受治療管理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
全部972例合格的調查對象均來自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在廣州市胸科醫(yī)院門診一、二分所確診、接受治療管理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其中在轄區(qū)內暫住時間<3個月者173例;在轄區(qū)內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的肺結核患者109例;在轄區(qū)內暫住2年及以上的肺結核患者690例。其中,男542例,占55.8%;女430例,占44.2%;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5歲,中位年齡52歲;大部分集中在25~45歲年齡組(645例,占66.4%)。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358例,占36.8%);另外,小學有316例,占32.5%;文盲35例,占3.6%;高中及中專218例,占22.4%;大專及以上45例,占4.6%。職業(yè)分布為:學生127例,占13.1%;工人193例,占19.9%;民工545例,占56.1%;商人92例,占9.5%;退休15例,占1.5%。
二、調查方法和內容
采用調查問卷方式,由廣州市胸科醫(yī)院門診一分所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情況、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獲得途徑等。調查員由廣州市胸科醫(yī)院門診一分所護理人員擔任,調查問卷在患者準備就診時發(fā)放,無文化者由調查員詢問代填寫。同時與被調查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后方可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02份,回收問卷1002份,排除填寫錯誤或隨訪丟失患者共30例,符合問卷要求972份,合格率達到97.0%。調查者要認真向被調查者介紹問卷的內容含義和回答注意事項,以確保問卷質量。
調查表全部回收后,由課題負責人進行清理、核查驗收并統(tǒng)一保管。確認無誤由專人錄入計算機,并進行邏輯檢查。
三、流動人口標準的劃定
本調查中的流動人口是指在轄區(qū)內辦理暫住手續(xù)的非本地戶籍人口。不包括旅游、探親、參軍等情況的人群。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問卷調查收集相關資料,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相關數據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暫住時間長短和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情況的關系
在972例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暫住時間<3個月者173例,其中接受過結核病健康教育者98例,接受教育率56.6%;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者109例,其中接受過結核病健康教育者101例,接受教育率92.7%;暫住時間>2年者690例,其中接受過結核病健康教育者685例,接受教育率99.3%。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暫住時間長短與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情況有明顯關系,暫住時間>2年者比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比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73,P<0.01);而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者比暫住時間<3個月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比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76,P<0.01)(表1)。
二、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內容分析
在884例接受過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接受過結核病基本知識健康教育者884例,接受率100.0%;接受過結核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者882例,接受率99.8%;接受過結核病治療知識健康教育者873例,接受率98.8%;接受過政府的結核病優(yōu)惠政策健康教育者623例,接受率70.5%。接受過政府的結核病優(yōu)惠政策健康教育的接受率較低,分別比接受過結核病基本知識健康教育、接受過結核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和接受過結核病治療知識健康教育低29.5、29.3和28.3個百分點(表2)。
表1 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暫住時間長短與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情況的關系
注“暫住時間<3個月”與“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的患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率的比較,χ2=41.76,P<0.01;“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與“暫住時間>2年”的患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率的比較,χ2=25.73,P<0.01
表2 884例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內容
三、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獲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
從884例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獲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通過醫(yī)務人員的宣傳效果最好。不同健康教育獲得途徑依次分別為通過醫(yī)務人員宣傳者476例,占53.8%;通過發(fā)放宣傳資料者107例,占12.1%;通過廣播電視節(jié)目者96例,占10.9%;通過墻體廣告者71例,占8.0%;通過學校教育者55例,占 6.2%;通過張貼宣傳畫者45例,占5.1%,通過其他途徑者34例,占3.8%(表3)。
2002年原衛(wèi)生部疾控司發(fā)布的《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和《全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2006—2010年)實施計劃》已將流動人口的結核病防治列入其中,并要求流動人口享受與當地居民同樣政策[4]。對流動人口的結核病防治需從供方和需方兩方面著手,在為流動人口結核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減免診療費用的同時,也要加強針對流動人口的結核病防治健康教育[5]。如何針對不同程度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開展健康教育需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讓患者掌握肺結核相關知識,建立良好的遵醫(yī)行為,使其更好配合醫(yī)護人員及時有效化療,對控制結核病疫情具有重要的意義。
表3 884例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獲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途徑
注“其他”包括自學和聽患者介紹等
本次調查顯示,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暫住時間長短和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情況有明顯關系,暫住時間>2年者比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接受率高,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73,P<0.01);而暫住時間3個月至2年者比暫住時間<3個月者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接受率高,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76,P<0.01)。因此,在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進行結核病健康教育時,應重點關注在本社區(qū)暫住時間不長的患者。
從884例接受過結核病健康教育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內容來分析,肺結核患者接受結核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率較高,結核病基本知識、結核病預防知識和結核病治療知識分別達100.0%、99.8%和98.8%;而患者接受政府對結核病優(yōu)惠政策的宣傳教育率僅為70.5%,分別比接受過結核病基本知識健康教育、結核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和結核病治療知識健康教育率低29.5、29.3和28.3個百分點,提示對政府的結核病防治優(yōu)惠政策宣傳遠不到位。因此,今后在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加強對政府的結核病防治優(yōu)惠政策的宣傳力度。
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結核病的健康教育應注意方法和效果。從本次調查的接受結核病健康教育的884例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獲得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差異較大,其中通過醫(yī)務人員的宣傳效果最好。在今后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進行結核病的健康教育時,教育途徑應主要以醫(yī)務人員宣傳為主。而相對適應流動人口特點的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張貼宣傳畫、墻體廣告和學校教育等途徑雖然占有一定比例[3],但還不能滿足患者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需求[6]。因此,應該在門診設立健康教育的宣傳欄及電視播放結核病防治的相關知識,為患者發(fā)放宣傳手冊,讓患者掌握疾病的一般知識。同時,門診設立咨詢處,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做現場和電話咨詢,為服藥治療的患者做健康教育指導和心理疏導[7];健康教育還要注意反復性和連續(xù)性,以達到不斷鞏固的目的。加強健康教育是提高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的有效手段,對降低結核病發(fā)病率、提高早發(fā)現、早治療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應充分發(fā)揮醫(y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作用,特別是對結核病患者的初診教育更應加強。此外,還應及時對此人群定期做有關健康教育效果評估,以及時發(fā)現問題從而給予糾正,達到最佳效果[8]。
[1] 姜世聞,王嘉,劉曉秋,等.中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現狀及進展.中國防癆雜志,2008,30 增刊:7-9.
[2] 李雪,姜世聞.我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狀況與對策.中國防癆雜志,2009,31(10):561-563.
[3] 李雪,姜世聞.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現況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0,32(2):93-9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2:30.
[5] 趙大海,李洪娣,徐飚.上海市長寧區(qū)服務行業(yè)流動人口對結核病認知及影響因素的現狀調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3):188-191.
[6] 于蘭,呂青,夏愔愔,等.2010年全國結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民知曉率調查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60-64.
[7] 張克迅,李佩竹,彭鳳玲,等.廣州市海珠區(qū)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13,2(3):185-188.
[8] 張丹,龐學文,王旭,等.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項目效果評估.中國防癆雜志,2012,34(4):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