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鵬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地路處,陜西西安 710043)
當風沙地區(qū)的路堤采用當?shù)氐姆奂毶疤钪r,易遭風蝕。風力對路基的風蝕,可分為吹蝕、磨蝕與掏蝕三種作用。吹蝕是風力直接帶走填料顆粒;磨蝕是氣流中挾帶的沙粒沖擊填料顆粒,甚至鉆入孔穴內(nèi)旋磨,以致使土體局部被掏空,加速風蝕程度;掏蝕是氣流因遇障礙物或地面形狀突變和不平整而產(chǎn)生渦流,卷走細小顆粒,使較大顆粒失掉穩(wěn)定性而滾落于坡腳。一般迎風坡上部以吹蝕為主,路肩被吹蝕成渾圓狀,坡面有吹蝕槽,在邊坡下部1/5~1/4邊坡高度范圍內(nèi)不遭受風蝕。背風坡以掏蝕為主,從路肩開始風蝕,風蝕物大部分堆積于坡腳,少部分被風帶走,邊坡下部1/4邊坡高度范圍內(nèi)一般不遭受風蝕。風蝕常使路肩寬度不夠,嚴重者軌枕外露,影響行車安全。在沙丘或沙地開挖的路塹,或者含有易風蝕土層的路塹,坡面風蝕均較嚴重。大風地區(qū)的風蝕現(xiàn)象更為嚴重,不僅粉細砂填筑的路堤需進行防護,而且采用礫石土和泥巖、泥灰?guī)r、礫巖等軟質(zhì)巖碎塊填筑的路堤,亦需進行防護。
風沙地區(qū)的道床積沙是普遍現(xiàn)象,輕則道砟空隙貫入沙粒,道心有少量積沙,造成道砟不潔,給鐵路軌道結(jié)構(gòu)帶來一系列危害;重則積沙掩埋軌道,當積沙超出軌頂3 cm以上,就可能引起機車或車輛脫軌,造成停運事故,此種現(xiàn)象一般稱為沙埋。沙埋形態(tài)有:片狀沙埋,當路堤較低或為零斷面,路堤坡腳積沙高度與道床積沙高度相等,呈片狀掩埋路基;舌狀沙埋,當風口地段或防沙工程局部破壞的地方,積沙呈舌狀順風向延伸掩埋路堤;堆狀沙埋,由于防護措施設置不當,形成了沙丘,或者是固定沙丘遭到破壞,致使整個沙丘移向路基,形成堆狀沙埋。沙埋重則掩埋軌道,造成列車脫軌事故、中斷行車,如包蘭線巴烏段1982年前積沙埋道,一般超過軌面高10~50 mm,最大達300 mm,造成該段1959—1971年間共發(fā)生8起列車脫軌事故。沙埋輕則造成道床板結(jié)、失去彈性,從而惡化了鋼軌的受力狀態(tài),且由于積沙與道砟混雜在一起,給養(yǎng)護造成極大困難。另外經(jīng)常發(fā)生沙埋的地段,因鋼軌長期被積沙掩埋,造成鋼軌腰部及配件銹蝕、剝落,且由于流沙堆積在軌道上,當鋼軌受到動載振動上下彈跳時,沙粒被吸進軌底及墊板與軌枕間,致使墊板很快被磨壞,軌枕、軌底嚴重磨損,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如包蘭線部分地段軌腰銹斑厚達3 mm,同時墊板經(jīng)常更換。
風沙路基防護分為路基本體防護和路基兩側(cè)平面立體防護。本體防護主要是防風蝕,兩側(cè)防護主要是針對沙埋危害。
路基本體防護工程材料的選擇一般根據(jù)當?shù)厥?、黏土來源的難易程度等情況而定。
1)卵礫石土包坡,厚20 cm。
2)栽砌卵石方格,采用1 m×1 m與水平線成45°角的骨架方格形式,栽砌的卵石直徑應>10 cm,方格內(nèi)采用小卵石平鋪(厚7 cm)。此法施工簡便,堅固耐用,防風蝕效果良好,適用于石料來源豐富地區(qū)。
3)如果當?shù)厝狈β选⒌[石、片石等防護材料,可采用細砂混凝土板鋪砌,板長50 cm,寬30 cm,厚6~8 cm。
4)黏性土包坡防護,鋪設厚度為15~20 cm,塑性指數(shù)宜在10~20間,含沙量6% ~10%,摻入適量的短草及卵礫石,夯拍緊實。此法防風蝕效果較好,但宜被雨水沖蝕。適用于黏土來源方便且雨水較少地區(qū)。
5)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的使用。邊坡鋪設土工網(wǎng)墊,相鄰網(wǎng)搭接0.20 m,用土工釘固定。土工網(wǎng)墊鋪設后即撒草籽,覆蓋土厚0.02 m。我院于1993年在包蘭線沙坡頭車站等地段,利用新型材料土工網(wǎng)墊及種草對沙質(zhì)路基邊坡進行防護。經(jīng)過幾年的觀察,其防風蝕效果好,且美化了鐵路沿線環(huán)境,施工簡易,費用較低,彌補了傳統(tǒng)防護措施的不足,正在成為風沙路基防護材料的一種新趨勢。另據(jù)相關資料介紹,還有可以兩年降解不留痕跡的土工材料,可以最大限度保護環(huán)境。
總之,對風沙地區(qū)路基本體的防護措施,應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氐臈l件選用經(jīng)濟合理的防護措施,才能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路基兩側(cè)平面立體防護體系包括防護帶和植被保護帶(圖1)。其中防護帶是采用工程防沙或植物防沙的地段,靠近鐵路是加強防護區(qū),不允許流沙越過該區(qū)而掩埋鐵路工程;遠離鐵路區(qū)可允許少量流沙侵入加強設防區(qū)的外緣。當靠近路基采用易燃燒的防沙材料時,在路基坡腳或塹頂外應選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礫石土或黏性土鋪設防火帶。
圖1 路基兩側(cè)防護示意
防火帶寬度應符合《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guī)范》(TB10063)的規(guī)定,一般為5~10 m。植被保護帶禁止樵采、放牧牲畜和不合理開墾,使其在自然條件下恢復和增加植被,減少沙流量。防沙體系寬度按表1風沙嚴重程度確定。
表1 路基兩側(cè)防沙體系寬度 m
2.3.1 工程防沙措施
當?shù)責o條件營造防沙林帶時,應采取工程防沙措施,或植物防沙未起作用前,亦需采取工程防沙措施過渡。風沙活動較大的地區(qū),為了防止林帶前緣積沙,林帶外緣應適當配置高立式阻沙柵欄。
1)固沙措施。采用不被風吹蝕的材料覆蓋沙表面,即常說的平鋪。常用材料有卵石土、碎石土、粗礫石土、礦渣、爐渣、黏性土、土工網(wǎng)、土工網(wǎng)墊(圖2)。
圖2 土工網(wǎng)墊固沙形貌
2)固阻沙措施。采用各種方格沙障,埋入地面以下10 cm左右,露出地面5~30 cm。常用材料有麥草(稻草)、葦笆、樹枝、黏性土埂、鹽塊(草皮塊)、碎石(卵石)、瀝青氈、土工網(wǎng)(圖3)等。常設置成1~2 m的方格形式。
圖3 土工網(wǎng)方格沙障(單位:m)
3)阻沙措施。高立式沙障主要起阻沙作用,一般根據(jù)輸沙量大小設置1~3排,常設于防護帶外緣,距離路基坡腳100~300 m。按透風情況分為兩種:不透風沙障和透風沙障。不透風沙障主要有截沙溝堤、沖土墻、干砌片石墻等,其抗風壓能力強,不僅適用于一般風沙地區(qū),且適用于風力強勁的大風區(qū)。透風沙障主要有樹枝柵欄、荊條笆柵欄、蘆葦柵欄、廢枕木柵欄、土工合成材料柵欄、鋼筋混凝土柵欄等。
2.3.2 植物防沙措施
植物固沙能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弱風沙活動。當氣流遇到林帶阻擋時,很大一部分被迫抬升,在林帶前緣形成弱風區(qū),部分氣流通過林帶而受到樹枝的阻擋,消耗了大量的動能,使氣流中挾帶的沙粒在林帶中停積下來;同時還能通過植物的成土過程固定流沙,所以固沙造林是控制和固定流沙最根本和有效的措施。從防風固沙效果看,喬木由于樹干高大,防風力強,故采用喬、灌木林帶對削弱風速和減少氣流中的輸沙量具有很大作用。草本、灌木因生長低矮,枝條密集,能迅速固定沙面。因此,理想的固沙林帶最好是草、灌、喬相結(jié)合,取長補短,以達到最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1)植物固沙對水的要求。在有水源可利用或年平均降水量>250 mm地區(qū),可采用植物固沙;在年平均降水量為100~250 mm且濕沙層含水率>3%的地區(qū),宜采用植物固沙;在年平均降水量<100 mm的地區(qū),如果沒有灌溉條件或較高的地下水位,就無法建立人工植被。
2)植物的選擇。樹(草)種應選擇生長良好、固沙能力強的當?shù)厣衬参铩RN外地樹(草)種時,應經(jīng)過栽培試驗,成功后推廣應用。先鋒植物生長迅速,需要水分比后期植物迫切,流沙固定后,便不適應而趨向衰退,故選擇樹種時,需要混交和考慮先鋒植物與后期植物相互配合,以便植物更替接應,而不致造成采用單一樹種時植物大面積枯萎。
3)林帶結(jié)構(gòu)類型選擇。在沙源較豐富和風力較大的鐵路沿線,多采用稀疏結(jié)構(gòu)林帶。因緊密結(jié)構(gòu)林帶的上下都很稠密,中等風速幾乎不能透過,雖有利于防沙,但林緣及林中積沙現(xiàn)象嚴重,形成沙堆,壓埋林帶;通風結(jié)構(gòu)林帶不能有效地防沙,由于透風性大,造成林緣及林帶中風蝕現(xiàn)象嚴重。而稀疏結(jié)構(gòu)林帶的防沙特點介于上述兩者之間,林緣和林帶中沙埋、風蝕現(xiàn)象也較輕,故設計時一般宜采用稀疏結(jié)構(gòu)林帶。
4)林帶寬度的確定。鐵路固沙林帶寬度,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課題,影響因素很多,但主要還是考慮當?shù)厣城鹨苿铀俣群惋L沙流活動強度(此為風沙危害程度三級劃分的依據(jù))。根據(jù)包蘭、干武等線的治沙經(jīng)驗,當線路迎主導風向側(cè)草方格或林帶達到300 m寬時,路基上不見積沙現(xiàn)象,說明風沙活動距離一般不超過300 m,故林帶寬度太大沒有必要。根據(jù)風沙危害的嚴重程度及當?shù)刈匀粭l件,一般設1~5條,每條林帶寬度20~40 m。太寬不好管理。林帶間應設林間空地,寬度可采用30~40 m。
5)植物灌溉方式的選擇。目前灌溉方式有明渠自流漫灌和暗管輸水的噴灌、滴灌。采用漫灌雖能取得較好的灌溉效果,但須整平地面,且占地費水,水資源浪費較大;噴灌不需整平地面,且較為節(jié)水,并能顯著增大近地面的空氣濕度,減少蒸發(fā),有利于植物生長,但風力達到3級以上時,易產(chǎn)生噴水不均勻現(xiàn)象;滴灌是干旱荒漠地區(qū)營造防沙林的一種很好的灌溉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用水,使干旱荒漠地區(qū)寶貴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故有條件時,宜優(yōu)先采用噴灌和滴灌。
南疆線焉耆至塔什店K420+650—K423+100段為風沙路基,全長2 450 m。該段線路地處焉耆盆地土質(zhì)平原區(qū),自然條件惡劣,極端最高氣溫42℃,極端最低氣溫-35℃,年平均氣溫8.6℃,年平均蒸發(fā)量2 353.9 mm;年平均降水量80.0 mm,最大降水量142.1 mm;最大積雪厚度0.17 m;主導風向北西,定時最大風速22 m/s;最大凍結(jié)深度0.95 m。
線路所經(jīng)地段為荒地,兩側(cè)有大面積的墳狀沙丘分布,沙丘低矮,一般高度0.5~2.0 m,直徑2~5 m,沙丘類型為半固定沙丘,地下水位1~3 m,其植被覆蓋率為30%,由于地表被破壞,路基側(cè)溝內(nèi)已有積沙。該段主導風向N55°W。
本段風沙路基防護范圍為右側(cè)(迎主導風向側(cè))100 m,左側(cè)(背主導風向側(cè))50 m。局部地段防護設計及建成效果詳見圖4、圖5。
圖4 防護設計(單位:m)
圖5 防護效果景觀
植物采用當?shù)啬望}堿性兩年左右樹齡的胡楊、沙棗及紅柳等樹種,其植物的布置為喬木一行、灌木一行,交錯排列。株距、行距均為2.0 m,梅花形布置。灌溉采用自動滴灌技術,灌溉器采用滴灌管或滴灌帶。水源取自地下水源,并在K420+930,K422+220線路右側(cè)60 m處各設置一處60 m2的水泵房。在植物防護帶起作用前,采用1 m×1 m蘆葦方格沙障固阻沙。
本文討論了鐵路路基中典型的風沙危害和一般的治理原則,所舉工程實例對沙害的防治是比較成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慮防護工程中應結(jié)合沙害情況及現(xiàn)場條件,特別是工程材料及水源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工程方案。
[1]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鐵路工程設計技術手冊 路基[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2.
[2]李成,柯貞東.鐵路微灌植物防沙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3]耿福志.風沙路基施工及防護技術[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0,13(2):88-91.
[4]郝才元.集二線鐵路沿線沙害防治[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2008,35(3):128-132.
[5]羅培新,邱敏麗,胡智煒,等.南疆線庫喀段風沙路基工程設計與施工[J].路基工程,2005(2):41-43.
[6]薛增利.沙漠地區(qū)鐵路沙害及路基防護工程設計[J].路基工程,2001(2):18-20.
[7]吳春成.鐵路風沙害、泥石流災害的綜合治理[J].鐵道建筑,2001(9):38-40.
[8]卿國平.神延鐵路風沙路基防護工程的設計與施工[J].路基工程,2004(5):24-27.
[9]藺全林.烏錫線風沙發(fā)育特點及其防護措施[J].鐵道建筑,2013(1):79-82.
[10]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35—2006 鐵路特殊路基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