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常勇
37年前,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空軍總醫(yī)院內,一醫(yī)生正為產婦接生。
地動山搖間,玻璃盡碎,繼而斷電。
產婦正值臨盆,脆弱到了極點。
醫(yī)生抓住產婦的手說:“別怕,我在你在!”
產婦顫抖的身體,頓時安靜下來。
術后,有人問:“你為何那么不顧自己性命?”
醫(yī)生答:“這是醫(yī)生最起碼的操守。”
行醫(yī)要有醫(yī)德,執(zhí)教要有師德……干任何職業(yè)都需要職業(yè)道德。
美國蓋洛普調查公司曾經跟蹤調查了200種職業(yè),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每種職業(yè)的成功者都有好的職業(yè)技能和好的職業(yè)道德。光有好的職業(yè)技能而沒好的職業(yè)道德,走不遠。
一位領導同志最近說,現(xiàn)在干部出問題,往往不是出在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上,很多時候是出在品行、作風上。
這話發(fā)人深省。
所謂品行和作風,正是官德的核心要素。
那么,官員何以修德?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為民務實清廉,就是最大的官德。
為民,道清了做官的根本取向。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边@幅廣受贊譽的名聯(lián)道出了官民關系的本質:官本就是民的一部分;官之權來自于民,離開了民,官便無可憑依。
所以,任何人做官都應把“為民”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但一些人并沒意識到這一點,一旦掌權,就擺起官老爺架子,自以為高人一等,處理干群關系時,無視群眾意見,自作主張亂拍板。這樣的“官老爺”,百姓怎會喜歡?百姓不喜歡,當然就“走不遠”。
修為民之德,最重要的是堅持“萬事民為先”,始終把群眾放在心坎上,與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要樹為民之情,一切以群眾利益為聚焦點,始終做到兩眼向下、一心為民;要長為民之能,始終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增強做群眾工作的能力;要行為民之舉,注重從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群眾最關心最急需的問題抓起,讓群眾切切實實得到實惠。
務實,道清了做官的根本方法。
河南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話:“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懷念三書記?!薄叭龝洝保傅氖翘m考縣的焦裕祿、林縣的楊貴、輝縣的鄭永和。
同樣為官,為何有的人成為過眼煙云,而“三書記”卻永刻百姓心中?答案很簡單:“三書記”為百姓辦了很多實事。
在一地任職,干不干事,怎么干事,群眾看得最清楚。天天耍嘴皮,百姓不會買賬;專干擦脂抹粉的形象工程,百姓不會買賬;熱衷于眼前利益而不管子孫后代的事,百姓更不會買賬。百姓不買賬,這樣的官當然也就“走不遠”。
修務實之德,最重要的是自覺摒棄各種各樣的“花拳繡腿”,真正下苦功夫,練就一身推動發(fā)展、造福群眾的硬功夫。要重實情,有喜報喜有憂報憂,不避矛盾不掩問題,杜絕假大空;要辦實事,以實實在在的舉措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問題;要求實效,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發(fā)展。
清廉,道清了做官的根本修養(yǎng)。
2008年,江津區(qū)公選干部,三十出頭的陳云亮考入該區(qū)規(guī)劃局,不久升為副局長。2010年春節(jié),陳云亮礙于人情,收下6萬多元禮金,被判刑三年。就因伸了一下手,一個年輕干部的前途化為泡影,這樣的教訓實在是慘痛。
作家梁鳳儀說:“健康好比1,事業(yè)、地位、錢財是0,沒有1,則一切皆無?!睂τ诠賳T來說,清廉也是1,1倒了,同樣是一切皆無。
修清廉之德,最重要的是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牢牢守住做人、做事、用權、交友這四條底線。要守住做人底線,講操守、重品行;守住做事底線,按組織原則辦事,按政策制度辦事;守住用權底線,克服特權思想,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守住交友底線,切實做到慎言慎行慎獨慎微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