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梁一凡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集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學科。為此,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要突出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學形式,都應該重視挖掘和體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重視激發(fā)、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意識,讓“趣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參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精心的引入至關重要。導入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課堂的開始階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置身于某種情境中。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身心愉悅,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
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教師直接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參與。例如在學習《文字格式的設置》一課時,教師將整節(jié)課的操作任務都貫穿于美化文本資料的情境中,因此教師一上課,直接出示兩幅作品。作品一:上節(jié)課學生用WPS系統(tǒng)默認的格式完成的作品。作品二:經(jīng)過文字格式修飾的作品。讓學生觀察兩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哪一個更美觀?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將任務一一呈現(xiàn),學生們順利地進入了情境,為學習各項操作做好了充分準備。
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往往是由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發(fā)的,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xiàn)實、很活躍的心理成份,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將問題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會讓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畫圖”時,讓學生掌握“shift”鍵的功能和作用,根據(jù)《猴子撈月》的童話故事構建情境,當課件播放到小猴子們一個拽著一個去撈月亮的時候,教師調(diào)出《猴子撈月亮》的圖片,說:“可惜,老師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忘了畫天上和井里的月亮了,你能幫老師畫上一個圓圓的月亮嗎?”學生很快為這幅畫加上了月亮。通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月亮為什么畫得圓,使學生掌握利用“shift”功能鍵,就可以畫出一個標準的圓。在教學中,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shift” 功能鍵畫許多標準的圖形,如:直角矩形、圓角矩形、水平線、垂直線等,然后在組內(nèi)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小組交流非常熱烈,而且在交流時他們還互相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此時,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適時點撥,以學定教。這樣,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與技能,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
巧設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參與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 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的設計、編排非常關鍵,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任務的設計必須注意整體性、層次性、趣味性、知識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樂學,共同提高。例如:在學習《Word中插入圖片》一課時,教師不是想盡辦法給學生講插入圖片的知識,而是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通過自行探究就能完成的小任務。首先,教師為學生出示幾幅由學生自己設計的作品,讓學生選擇一種最想制作的作品去完成,要求他們自行探索制作方法,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看幫助指導,還可以求助同學和老師。最后給完成較好的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請他們當小老師演示作品的制作過程。通過欣賞、探究、互助,激活課堂氛圍,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意識。
正視差異,分層教學推動學生參與
教學中,僅滿足讓學生學會操作計算機,忽視學生間的差異無法很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整體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我們學校在農(nóng)村,近期,開展了一次任務驅動的學生調(diào)查問卷,據(jù)統(tǒng)計,我校三、四、五年級共計260名學生,家里有計算機的學生:三年級占39.58%、四年級占42.5%、五年級占42.85%。家里具備上網(wǎng)條件的學生:三年級占4.08%、四年級占10.5%、五年級占15.85%。由此可見,有的學生在上三年級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有的學生由于家里接觸過計算機和網(wǎng)絡,具備基本的知識。由于學生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教學中讓不同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達到同一水平是不現(xiàn)實的。在實際教學中,分層教學是應對學生起點差異的有效教學策略。例如:在講解《讓故事動起來》一課時,我這樣出示任務要求:“可以從這三個寓言故事中任選一個進行設計,設計快的學生還可以選擇兩個或三個,但最少設計一個?!敝R要求 :“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合理地設計動畫效果?!毙Ч螅骸皬恼w效果出發(fā),能讓作品布局合理、美觀;在適當?shù)奈恢眉尤胱约河袆?chuàng)意的設計。”在任務探究過程中,通過設置分層的目標、過程、活動、評價等,有效促進全體學生達到相應目標,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并激發(fā)和維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參與,并全面提升信息素養(yǎng)。
綜合應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參與
學生們在完整的情境中學會了各種操作,這時就該跳出情境,回到現(xiàn)實中來,為學生設置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讓他們嘗試應用課上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設計、制作板報》一課時,學生掌握了對插入藝術字、圖片文件的操作方法及修飾方法,其他設計操作就可以輕松完成了。在學生完成綜合設計練習之前,首先讓學生用剛學會的操作對房山某一旅游景點進行美化設置,這樣學生既對剛學習的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又為下面的操作打下了基礎,學生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想好好施展一下自己剛剛學到的本領。有了在情境中扎實的知識訓練,最后讓他們根據(jù)要求大膽去設計、制作板報。一幅幅生動、美觀的作品便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這就達到了走出情境、綜合應用知識的拓展目標。
總之,我們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傳輸信息的能力,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方法和習慣。通過自主參與,自主探究,讓知識超越教材,讓教學超越課堂,使學生學會學習,具備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及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北京房山區(qū)琉璃河中心校 北京房山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