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山
【摘要】目的:觀察臨床中纖溶酶聯合丁咯地爾治療后循環(huán)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之間收錄的70例后循環(huán)腦梗死患者隨機的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而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纖溶酶聯合丁咯地爾進行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5.7%,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1.4%,數據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的降低,而且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的情況(P<0.05);兩組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結論:臨床中采取纖溶酶聯合丁咯地爾治療后循環(huán)腦梗死具有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并改善其神經功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后循環(huán)腦梗死;纖溶酶;丁咯地爾;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067-01
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疾病之一,由于患者的病情變化多樣,很容易使其病情加重,嚴重者出現后循環(huán)腦梗死。如何提高該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成為醫(yī)師們關注的重點。本文對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之間收錄的70例后循環(huán)腦梗死患者在常規(guī)的治療基礎上給予纖溶酶聯合丁咯地爾進行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具體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間收治的70例后循環(huán)腦梗死患者,并將其隨機的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齡為44~78歲,平均年齡為(63.4±2.4)歲。觀察組35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齡為42~79歲,平均年齡為(64.6±2.1)歲。兩組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O.05),統(tǒng)計學無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選取的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口服100mg阿司匹林,1次/d,20mg阿托伐他該鈣片,1次/d。觀察組的35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靜脈滴注100U纖溶酶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1次/d;200mg丁咯地爾加O.9%氯化鈉注射液250mL,1次/d。兩組的患者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觀察的臨床指標主要有:①臨床療效;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③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定 本次研究患者治療效果,主要依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改善情況進行評估,分為4個等級:①治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值在90.0%以上,且病殘程度為0級;②顯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值在46.0%~90.0%之間,且病殘程度在1~3級;③好轉: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值在18.0%~45.0%之間;④無效: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值不足18.0%。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好轉%。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資料均采取SPSS18.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并采取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 臨床療效 通過兩組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5.7%,對照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1.4%,兩組的數據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詳見下表1。
2.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詳見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的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均未見有任何的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治療耐受力較好。
3、討論
丁咯地爾具有較好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促進微循環(huán),改善神經功能。而纖溶酶也具有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有效的抑制纖維蛋白反應性升高,并防止血栓的形成。臨床中聯合治療能夠有效的增強藥物的藥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本次的研究也顯示,在常規(guī)的治療基礎上給予丁咯地爾聯用纖溶酶治療后循環(huán)腦梗死效果明顯,有效的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提高總體效果,而且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安全性高:值得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