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檸溪
近年來,“工作枯竭癥”成為一個新名詞席卷而來,這是一種由工作引起的心理枯竭現(xiàn)象,是職場人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感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有所不同,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其實,對于長期面對壓力的高中生來說,也會有一種對于學習的倦怠感。那么,如何調(diào)整這種學習枯竭的狀態(tài)呢?怎樣重新找回對學習的熱情?以期用最佳狀態(tài)迎接一次次考試呢?
倦怠感從哪里來學習倦怠的感覺來自哪里?實際上這種感覺并非沒有緣由。
其一,平時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的學習很努力,可是因為方法不對或者其他原因很難在成績上有所提高。所以他們會對學習這件事比較反感,認為即使努力也不行,會想到放棄,感到身心俱疲。
其二,對于一些傳統(tǒng)觀念中的好學生來說,他們更有可能出現(xiàn)學習枯竭的狀況。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學習占用了他們大多數(shù)的時間。他們每天像機器一樣運轉(zhuǎn),為了達到應試的目的去學習,而并非都來源于自己的樂趣。他們承擔著老師和家長的厚望,甚至會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認為自己是為了老師和家長而學習和考試。這樣一來,就非常容易出現(xiàn)學習枯竭的狀態(tài)。
初中畢業(yè),有人去了職專,有人去了技校,有人去了藝術(shù)學校,但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去讀普通的高中??即髮W似乎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這一年齡段孩子的目標。由于剛剛畢業(yè)的初中生沒有明確的職業(yè)目標和規(guī)劃,也對自己沒有非常明確的定位,所以會隨大流地讀高中,或者進了高中選文理科時沒有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意愿,根本沒考慮自己是不是適合和喜歡。所以往往等到進入高中一段時間后才發(fā)現(xiàn)好像選擇錯了,這種嚴重錯位的選擇,長期延續(xù)必然會導致學習枯竭狀態(tài)。
有些人對自己沒有一個理性客觀的定位,自我評價比較低,凡事追求完美,完美主義傾向嚴重;A型人格、外控性格等都是學習枯竭狀態(tài)的主攻對象。A型人格的人往往表現(xiàn)為“工作狂”,他們進取心極強、有一定的侵略性、自信心強、渴望成就感,但是容易緊張,情緒急躁,進取心強,表面上看起來雄心勃勃,沖勁十足,總有超乎常人的能量,實際上自己冷暖自知,身心精力支出超乎自己能把握的范圍,每天都在強撐,所以容易導致身心的枯疲憊。
進入高二高三后,大家往往感覺學習負擔過重、缺乏學習自主性、學習成績達不到期望值。同時,因為每次考試年級和班級都會有排名,朝夕相處的同學成為了競爭對手,很容易造成學習大環(huán)境中人際關(guān)系的疏離,班級紀律不理想,不能安靜自習等等,這些都會變相引發(fā)學習枯竭狀態(tài)。
治愈枯竭小貼士
很多高中生對于自己表現(xiàn)出的學習枯竭狀態(tài)非常輕視,甚至視而不見,以為大家到了高二高三時都會或多或少出現(xiàn)這種狀態(tài),這些是正常的。其實,如果你不找出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厭惡學習,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考前焦慮癥。下面幾種方法,是解決學習枯竭的好辦法,供同學們參考。
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保m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休個假,喘口氣: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對于學生也是這樣。如果是因為連續(xù)學習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給自己放個假,留一個完整的屬于自己的周末。甚至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完成或少完成作業(yè),請一到兩天假。給自己調(diào)整時間,是為了給接下來的戰(zhàn)役積蓄能量。
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枯竭很多是源自一種“能力恐慌”,這時你就需要很好地調(diào)整下時間安排,提高效率。學習成績一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你都會感覺壓力減輕,更有動力。
適時運動:經(jīng)常運動的人,身心都會保持健康。高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大事,但是保證身心健康更為重要。運動是一種最佳的減壓方法,運動可以促使體內(nèi)血清素增加,不僅有助于睡眠,還能讓你有個好情緒。學習和睡覺占用了絕大部分時間,很多同學不是在學習就是在睡覺,忽視了運動。對于高中生來說,確實可支配的時間比較少,也許你不能堅持每天有固定的時間運動,那么早晚上下學可以有一段步行,課間下樓轉(zhuǎn)轉(zhuǎn),或者晚自習前在操場慢跑,這些都是比較現(xiàn)實的選擇。當然,你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時間,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平時運動量較少,所以打籃球和排球、踢足球之類的劇烈運動時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加大運動量造成肌肉拉傷,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運動。
完善人際網(wǎng)絡:除了同學、老師和家長,你一定要有其他可以真誠溝通的人際網(wǎng)絡,否則容易持續(xù)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壓力形成反而很難排解。你可以和初中、小學的朋友保持聯(lián)系,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也可以適度地參加社團,認識些新朋友,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這些都可以作為高中生活的調(diào)劑。
說出困難:學習、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能遇到困難,這時候你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有效解決,但這是抒發(fā)情緒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憂郁癥患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后悶出憂郁癥。所以,當你面對壓力和坎坷的時候,可以找父母、師長或者同學傾訴,他們都會給你一定的建議,即使沒法提出建議,你說出去了,心里就會舒服得多。敢于說出去并且直接面對困難,所有的苦痛都會成為過眼云煙,而當你跨過高考這一站時回首,便會覺得一切都非常淡然。
正面思考: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關(guān)當作挑戰(zhàn),不要輕視自己,要多給自己加油打氣。遇到困難無法解決就向身邊人求助,遇到問題及時解決掉,才不會累積壓力?!凹佑?,我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跟“唉,我只要不被老師訓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學習績效絕對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經(jīng)過后天練習養(yǎng)成。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現(xiàn)在開始也不晚。而這種心態(tài)和態(tài)度可以為你助力一生!
鈍感力:有人說作家常常是敏感的,因為要用一雙慧眼觀察生活中一絲一毫的變化,然后用筆記錄下來,成就好作品。而作為中學生,你更需要一種鈍感力。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其實,高中生的家長和老師都會有一種不自主的敏感,一旦成績下來就會有相對劇烈的表現(xiàn),比如劈頭蓋臉的批評,或者尋找一切可能導致成績下降的蛛絲馬跡。這個時候你要淡定,不要敏感,有時候成績出現(xiàn)起落是正常的事情,心態(tài)放平就好,堅持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向著成功邁進。這樣你可以不受外界影響,心態(tài)陽光健康,自然就不會出現(xiàn)學習枯竭狀態(tà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