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芹
摘 要:教學中的情感訴求要具有陶冶人的精神,引導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消費觀的作用,注入一定的情感,運用文化情感進行包裝,創(chuàng)造濃烈的情感氛圍和情節(jié),設計為“人情化”設計。
關鍵詞:陶冶 引導 注入 包裝 “人情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c)-0-01
1 情感元素融合于教學的基本原則
1.1 現(xiàn)實基礎原則
學生不是一個可以任意施加影響的消極主體,而是一個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勢和意向,有著判斷是非標準的積極客體,他們對教學的內容完全是根據(jù)自己要求的價值標準加以攝取或排斥的。所以,說實話、抒真情是教學的生命,是贏得學生受眾的本質力量,也是對教育負責,對學生負責的表現(xiàn)。
教學的創(chuàng)作應以現(xiàn)實為基礎,以現(xiàn)實為對照,不滿足于現(xiàn)實而表達理想和激情。同樣,這種激情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內心深處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被學生受眾所接受。
1.2 諧趣幽默原則
幽默是生活和藝術中的一種特殊的喜劇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藝術中表達或再現(xiàn)喜劇因素的一種能力。它通過比喻、夸張、象征、寓意、雙關、諧音、諧意等手法,運用機智、風趣、凝練的語言對社會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現(xiàn)象作輕微含蓄的揭露、批評、揶揄和嘲笑,使人在輕松的微笑中否定這些事物或現(xiàn)象。幽默廣告之所以受人們的喜愛,根源在于其獨特的美學特征與審美價值,它運用“理性的倒錯”等特殊手法,通過對美肯定和對丑的嘲諷兩種不同質的情感復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覺地領悟到它所表達的真實概念和態(tài)度,從而產生一種會心微笑的特殊審美效果,感性訴求教學正是通過幽默的情趣淡化教學的直接功能性,使學生受眾在歡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接受某種知識信息,從而減少學生對被教育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強教學的感染力。
1.3 理性原則
感性訴求教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具有教學創(chuàng)作的沖動,在教學中表現(xiàn)激情,只有在這種情感狀態(tài)下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教學。在感性訴求教學創(chuàng)作中,情感始終起著重要的作用。情感經常是一種在教學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夠把受眾者的心吸引過來,讓他們獲得全新的感受。
2 學生情感需求及受眾心理分析
2.1 情感需求
學生受眾者更加重視通過教學獲得個性的滿足、精神的愉悅、舒適以及優(yōu)越感。現(xiàn)代學生受眾的需要是滿足自己的愛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我價值體現(xiàn)的需求,情感訴求要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fā),緊緊圍繞學生的情感需要進行訴求,才能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情感心理
情感是教學行為的催促劑。情感是人對客觀世界的體驗,表現(xiàn)了人的需求是否獲得滿足。在生活中,對于現(xiàn)實中的各種事物或現(xiàn)象,人們總會持有各種不同的觀點、看法或評價,由此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體驗和情感態(tài)度,這些情感通常表現(xiàn)為肯定或否定這兩極性特征。
“凡能符合需要或愿望的對象,引起的體驗具有肯定或積極的性質;相反,不能滿足或違背愿望的對象,則引起否定的或消極性質的體驗。前者表現(xiàn)為喜悅、喜愛、愉快等,后者有悲哀、憤怒、恐懼等。對于那些與人的需要無關或無意義的中性對象,自然人們也沒有什么情緒體驗。”由此可見,能滿足學生精神需要或符合其興趣的情感教學,都能使學生產生肯定的或積極的主觀體驗,肯定的情感體驗會使學生感到愉悅的同時加強對教學的注意、認知甚至記憶,因此研究學生的情感需要尤為重要。
3 情感元素在教學中的功效
3.1 重視學生情感因素的心理感應
情感訴求教學把細膩的學生情感體驗,真摯的學生情感表白,傾注于某一教學,以此建立起圍繞這一階段的情感,為廣大學生受眾營造一方可以抒情達意的情感天地。以體現(xiàn)人性中的真、善、美為本質.傾心于學生對大眾價值觀的體驗.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引起學生情感趣味的素材和情節(jié),讓濃郁的人情味充溢其中,體現(xiàn)學生的人性追求和審美心理,升華為對學生的精神形象的塑造。
3.2 獨特的意境表達,發(fā)人深思
理性訴求教學具有嚴謹思辨的理性特征,它作用于學生的思想認知能較為客觀準確的特性。是以開啟人文關懷的溝通信道,通過獨特的意境表達展現(xiàn)教學的獨特魅力,情感訴求要有效的打動學生,必須借助感人的教學手段,沒有強撼感染力的教學是很難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因此應用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通過具體感人的形式表達主題,讓理性的內涵通過感性形式反映出來,以一種獨特的意境縮短與學生的距離,發(fā)揮感染力的作用,使學生久久難以忘懷,便顯得尤為
重要。
4 融合于教學的典型情感元素
4.1 親情
人間親情是人類情感世界中最基本需求,也是人們永遠歌頌不盡的人性主題。作為人們生而有之的最原始的情感和文化積淀,緣于血統(tǒng)關系的父愛、母愛、孝心等感情,可以說是任何情感所無法替代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子女對父母的關愛,都演繹著人類共通的情感和道德文化。在教學的創(chuàng)意中,運用親情之間的情感訴求,捕捉學生的真正內心需求,表達人們的心靈感受,受眾就會備感親切,在相同的情感體驗中理解并認同接受教學傳播中的知識信息,減弱心理隔
膜感。
4.2 幽默
幽默訴求是通過詼諧的表達方式,使教學內容具有戲劇化和樂趣化,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接受教學訴求內容。幽默是生活和藝術中的一種特殊的喜劇元素,也是可以在生活和藝術中表達喜劇因素的一種方式。幽默是對人們心理的一種特殊適應,它是對心理理性的一種特殊反叛,是以突破心理定勢為基礎的教學,創(chuàng)造幽默情境可有效緩解學生精神上的壓抑、情緒排除及其對教育所持的逆反心理,在一種輕松快樂諧趣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學所傳遞的知識信息,并完成對知識的認識、記憶、選擇和決策的思維過程。
4.3 愛國之情
好的愛國訴求教學能激發(fā)出埋藏在學生心中的愛國情緒的“火種”,感受到一種自豪感,一種民族尊嚴。體現(xiàn)愛國之情的教學訴求又可分為以下幾類:(1)國家認同感;(2)民族自豪感;(3)社會責任感;(4)民族自信心。
5 結語
教學中的情感訴求要具有陶冶人的精神,引導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消費觀的作用,注入一定的情感,運用文化情感進行包裝,創(chuàng)造濃烈的情感氛圍和情節(jié),設計為“人情化”設計。
參考文獻
[1] 馬克斯·薩瑟蘭.心理[M].澳洲: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2] 萬軍.論感性訴求[J].影視與傳媒,2008(6):37-40.
[3] 梁鶯.感性訴求心理學基礎探析[J].今日南國,201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