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編輯作為文化總結、文化傳播和文化建設的歷史主體,是精神產品的傳播者。編輯工作是廣播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播編輯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廣播編輯人員只有在政治上、思想上、業(yè)務上都具備較高的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才可能勝任這項艱巨的工作。尤其在當今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更要求廣播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與之相應的素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怎樣做好廣播編輯工作,實現廣播編輯的價值,并履行廣播編輯的責任,這是當今廣播編輯的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本文通過對廣播編輯人員進行相關要求的闡述,分析了廣播編輯人員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廣播編輯人員 社會責任感
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不斷發(fā)展的時代的要求,對廣播編輯人員應具有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廣播是黨的宣傳輿論陣地和喉舌,同時也是政府聯系和溝通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在現代社會中對各類信息的傳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廣播節(jié)目的編輯人員,應增強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掌握編輯技能,妥善處理廣播相關稿件,多出精品力作,讓受眾滿意。
1.廣播編輯人員現狀
太陽每天升起,新聞不斷發(fā)生,這些新的信息涉及方方面面,面對著不斷出現的新事物,廣播電視編輯就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篩選,這種篩選,就體現了編輯的功底,既高超的政治理論水平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要達到這一要求,就要拋開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目前,我國廣播編輯人員具有以下特點。
1.1 廣播編輯人員專業(yè)水平較低
對于廣播編輯人員來說,大部分的廣播編輯人員不是專業(yè)的編輯人員,直接受過編輯學學科教育的人很少,其編輯能力大都來自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和從事此工作之后的再教育環(huán)節(jié),導致編輯工作的專業(yè)性不強。因為廣播編輯部門的經費通常存在不足的現象,很多的廣播編輯人員并不能接受相關的崗位培訓和基礎知識的學習。
1.2 廣播編輯人員的年輕結構失調
根據相關調查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在從事廣播編輯的人員中只有33%左右的廣播編輯人員屬于年輕廣播編輯,其余的年齡都要過大,這就導致了廣播編輯人員的年輕結構嚴重失調,使整個行業(yè)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活力。
1.3 廣播編輯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
相對于其他的工作來說,廣播編輯工作的工作量較大,編輯工作也比較復雜,編輯部門的資金也不足,所以,當廣播編輯人員一旦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崗位時,就會放棄這個工作,導致了廣播編輯人員的流動性較大。
2.社會責任感概論
社會責任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每個人在心里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具體點說就是社會并不是無數個獨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盡管社會不可能脫離個人而存在,但是純粹獨立的個人卻是一種不存在的抽象。簡單點說就是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社會負責,對其他人負責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這樣才能使社會變的更加美好。
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要具備三點品質,即: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或真理;堅持實踐正義原則;愿為他人作出奉獻和犧牲。
3.廣播編輯人員的社會責任感
廣播編輯人員是控制和指導廣播信息的主體,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所以,廣播編輯人員就要承擔相應的對民族文化的繼承、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使命,并對社會文化傳播進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社會責任感。在廣播編輯人員出版過程中要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做出引導,并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促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廣播編輯人員要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充分發(fā)揮自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社會的發(fā)展和民族進步出一份力。
另外,廣播編輯人員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因為,廣播電視是黨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重要輿論宣傳陣地。編輯必須把輿論導向和社會效益作為最高標準。若缺乏這種責任感造成輿論導向的錯誤,勢必嚴重影響宣傳效果,甚至禍及黨和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廣播編輯人員業(yè)務素質的基礎。
4.廣播編輯人員社會責任感的意義
4.1 責任感為廣播編輯人員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廣播編輯所從事的是一種高尚而辛苦的事業(yè),他們常年在大量的作品中篩選出各類的稿件,并對稿件進行周而復始的審查和加工,這種復雜的勞動不僅凝聚著編輯的汗水,同時還富有大量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也是編輯人員所具有的敬業(yè)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廣播編輯人員本著對事業(yè)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認真的對待每一篇文稿,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融入到縝密的作品編輯中來。
4.2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廣播編輯人員創(chuàng)新的基礎
廣播編輯工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會促使廣播編輯能夠及時的更新自身知識,閱讀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科技知識;使自身的知識不斷的完善和優(yōu)化,向全面化的方向發(fā)展;積極學習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成果,加強理論知識;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使自身的語言文字功底更加扎實。
總結:
綜上所述,強化廣播編輯的社會責任感是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廣播編輯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廣播編輯人員,想要有精心的編輯出優(yōu)秀的作品,就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主體作用,為人們的精神家園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吳賢奇.科技查新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情報,2009(06):170—171
[2]朱敏.廣播編輯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J].新聞窗,2008(05):120—125
[3]宋金銘,王洋.淺析廣播廣播電視新聞編輯[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27):46—50
[4]王玉.論廣播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chuàng)新與技巧[J].魅力中國,2010(2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