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英
摘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對話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下進行美術學習。在美術欣賞課堂中,對話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美術欣賞,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本文通過對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對話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課堂對話的重要意義,并根據美術欣賞課堂對話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改善對話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 美術 欣賞 課堂對話
在小學美術的欣賞課中,有時教師經常會為這一堂課如何進行下去而苦惱。如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人都能跟著教師的思維走呢?另外,由于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所以各方面的思想意識都還不成熟;而且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也與成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說,在兩盆花的對比中,一幅絢爛但略顯紊亂;一幅簡約而又大方。如果讓小學生說哪一幅好看的話,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會認為絢爛的那一幅更好看。但是我們大人卻會認為簡約大方的更加動人。那么,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要如何糾正學生的審美思維呢?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對話意義分析
(一)可以使師生形成美術共同體。
美術能夠通過具體的形象來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人們通過美術欣賞能夠極大的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教師和學生通過對美術欣賞,可以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師生之間的對話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形成共同的思想,使師生共同體會到美術的本質,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內心感受,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美術欣賞教學課堂中,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想和特點,這就使學生之間的審美理念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課堂教學對話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獨特的欣賞理念來對美術進行藝術判斷,并在這一過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維,使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揮,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美術欣賞。所以說,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加強課堂對話,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增加課堂對話,不僅能使學生訴說自己的對美術作品的看法,也能傾聽其他同學對美術欣賞的觀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善于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習慣于傾聽別人的想法和觀點,從而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
二、小學美術欣賞課中課堂對話的實踐
小學美術欣賞課在學生審美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重要的。課堂對話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教師又要如何將課堂對話合理的導入教學活動中呢?下面提出幾點建議:
(一)課堂由音樂導入
美術欣賞課并不只有美術作品的,在上課前先播放兩首曲子,讓學生放松心情,認真的聆聽音樂。播放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對曲子的看法,比如問曲子給人帶來什么感受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感覺的東西存在啦,或者是有沒有類似聲音的東西存在啦。由傾聽來導入教學可以逐漸培養(yǎng)出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學生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探尋學生的內心情感,以及學生對生活的真實感知、心靈訴求等等,然后再由曲子的主題引到美術作品的欣賞上。
(二)作品欣賞中問題的設計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有了前面音樂作品的基礎,學生對美術作品中所傳揚的情感也能更快速的發(fā)現(xiàn)和掌握。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少不了教師問題的設計,問題是引導學生一步步去思考問題的關鍵。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說話的語氣也要盡量符合學生的特征。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教師在說話時可以多采用語氣詞,語氣更加貼近學生的說話特征。另外,問題的設計一般是由淺入深,讓學生慢慢從表面的東西來看到作品的內涵,這也是學生欣賞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三)自由評論美術作品
同一幅作品中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是不盡相同的,比如說一幅線條很亂的美術作品中,或許有的人會看見春天,有的人看見的是毛線亂糟糟的樣子,有的人看到的是樹枝的枯敗,也有人會從那紛亂的線條中看到的是運動。所以說,讓學生自由的進行評論也是學生美術思維的鍛煉。而評論是自由的,每個人說的都是有道理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誤區(qū),進而適當?shù)膶㈠e誤的思維慢慢地引導到正途上來,從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改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話的有效方法
(一)在課堂中采用反思性對話進行教學。
1 通過情景學習,給學生反省思考空間。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出適當?shù)乃囆g場景,例如播放音樂、動畫或者視頻短片等,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課堂對話過程中不斷的反思,對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進行優(yōu)化。2 在提問過程中反思自己對作品的定位。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學生對美術的理解來進行提問,讓學生在提問中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反思,從而改進和完善自己內心的對藝術作品的理解。
(二)在課堂中采用探究式對話進行教學。
1 在課堂對話過程中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和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引誘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對話過程中,利用探究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2 在課堂對話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視覺感受,這時就可以利用學生的感受來進行探究式對話。3 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重難點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探究式的對話形式展開教學,通過提出新穎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究美術作品的重難點。
(三)在課堂中采用生成對話進行教學。
要想使課堂對話更加有效,就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盡量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使雙方的情感相融合,從而使課堂對話能夠順利開展;2.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不僅是靠教師的講解,還需要在對話的過程中增加適當?shù)穆?lián)想,這樣才能充分的理解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含義,從而增加對話的有效性;3.每個學生都有其對美術作品欣賞的獨到見解,在課堂對話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
結語:
小學美術欣賞課作為一門必修課,在學生的審美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處于思維較為發(fā)散的年齡,想法也比較獨特,教師要利用學生的特點進行課堂對話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吳莉莉. 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J]. 現(xiàn)代閱讀( 教育版),2011(16)
[2] 汪雨春.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策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0(05)
[3] 辜筠芳.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對話方式轉型[J].上海教育科研,2009(3).
[4] 蓋立春,鄭長龍,王宇.專家新手教師化學課堂教學對話特征的比較研究[J].化學教育,2009(5).
[5] 王德強.讓“對話”引領美術課堂[J].文教資料,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