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銀
直至今日,在中國太極拳界,對于何為太極拳?何為太極拳指導理論?何為太極拳規(guī)矩?無有共識。
因此,對于太極拳源流,一說張三豐,一說陳王庭,將是永遠如此。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中國太極拳雖然沒有統(tǒng)一共識的“規(guī)矩”,但各派太極拳都有各自的“規(guī)矩”。
因此,對于中國太極拳未來的走向,筆者的淺見是:放棄源流考證,重在各自修煉。
縱觀各派太極拳目下狀況:
陳氏太極拳以注重技擊著稱,“英雄本色不變”,未來走向定是一如既往。
楊氏太極拳與進俱進,多年來一直注重表演競賽,大力推廣拳劍刀,可以預見,未來走向將是仍然如此。
對于武式吳式孫式太極拳,筆者了解甚微,依稀感到的是十分重視拳理細膩的研究和“內在”功夫的精微探索,其未來走向仍然會代代傳承且光而大之。
凡國家推廣套路,對于全民健身功不可沒,國家套路演練者將會越來越多。
中國太極拳界,信仰張三豐者,不會認可陳王庭;信奉陳王庭者,也不會崇拜張三豐??梢灶A料和斷言的是,這個客觀事實將永遠如此,任何時候也無法改變。因此中國太極拳界,應面對現(xiàn)實,承認客觀,放眼未來,中國太極拳未來的走向應當是,放棄意義和價值不大的源流考證之爭,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本門派太極拳學問研究與修煉上。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中國太極拳“萬紫千紅”的現(xiàn)狀令人欣喜,中國太極拳“千紅萬紫”的未來更令人向往。
形意拳中的“兩手并一手” 馬明池 王春華
編者。本文對形意拳劈拳的一種練法提出異議,值得有興趣者關注。
各派拳術各自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及修煉方式,即使同一拳術,也由于傳承不同,領悟不同,理解不同等,在練法上而有所差異,例如河北派形意拳各支系的練法也不盡相同。
如:形意拳中的劈拳,很多習練者是由三體式單手(左手)上鉆、前腳外擺,然后上右腳,后手(右手)由小腹部上抬鉆劈。從健身角度講可以,而從技擊角度講,我們認為不妥。我們師傅曾講:“任憑你前后手,不如我兩手并一手?!边@里的“兩手并一手”并不是指兩手相齊,而是指兩手距很近。即如上述劈拳,在上步起鉆時,前手(左手)在前,后手(右手)附在右小臂處一同上鉆,而不是讓后手護在小腹部。這樣做的好處有四:一是周身緊湊,二是合勁加大,三是防護嚴密,四是出手迅速。
再如崩拳回身,也叫貍貓倒上樹,有的習練者是轉過身來后,再單手鉆拳、提腿前踹。而我們的練法則仍是“兩手并一手”,即打到右崩拳后,隨著身體往后擰轉,右小臂上抬,左手附右小臂處,望眉斬肩、拳從口出,同時提右腳前踹,一氣呵成,龍形式落定。這樣攻防一體,也更符合“顧打合一”的形意拳思想,體現(xiàn)“顧打合一”的風格特點。以上為筆者拙見,與武林前輩和同道朋友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