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森 劉保龍 楊文學
編者:續(xù)上期。上期刊出了本文第三節(jié)“小架(軟架)八極拳內(nèi)容體系”。
五、余論:關(guān)于“王連峰傳小架八極拳”歷史的幾點研討
王連峰傳小架八極拳從王榮前輩算起至今,至少150年以上,未曾變動一手,堪稱八極拳的“活化石”。王樹森先生自幼在家鄉(xiāng)隨父習武,又得兩位師爺親身指點,親身經(jīng)歷和聽聞了諸多八極門的軼事。王先生忠厚正直,大隱于市,一生不參與武術(shù)界是非之爭,因此他所講述的內(nèi)容可信度較高,有重要參考價值?,F(xiàn)將王先生的一些見聞回憶作為“余論”部分記錄如下,以供同仁參考。本文整理者對比王連峰一支與其他流派的同異之處,做出了某些大膽的推測(推測部分為楷體字),望廣大同仁批評指正。當然,在某些問題上,還有難以確定之處,還望有識之士提供明確的信息,不勝感激。
(一)八極拳由吳鐘祖師開宗立派已是八極拳門人公認的事實。但八極拳歸屬于內(nèi)家、外家?或是少林、武當?如今眾說紛紜。有說八極拳本是少林寺的看家拳法:也有的支派拳譜上寫有“武當高照”四字,據(jù)此認為八極拳屬于武當派。筆者認為,八極拳早已成為獨立的名拳,沒有必要非要給它套上內(nèi)、外、少林、武當?shù)姆Q謂。但研究八極拳的嬗變過程還是很有必要的。八極拳按照地域流傳可分為孟村和羅疃兩大支派。近代羅疃一支涌現(xiàn)出李書文、韓惠卿、馬英圖、霍殿閣、魏鴻恩、魏鴻濱等數(shù)不甚數(shù)的宗師、大家,可以說是羅疃八極拳的前輩締造出八極拳的英名!目前也以羅疃八極拳流傳最廣。孟村一支也涌現(xiàn)了強瑞清、季云龍、吳秀峰等大家,但其傳承范圍要遠小于羅疃一支。并且,由于兩支傳人交流緊密,孟村一支也吸收了不少羅疃的內(nèi)容,比如“金剛八式”以及小架中李書文宗師增加的“打虎勢”和“猛虎回頭撩陰腕”。王連峰傳孟村小架八極拳未加絲毫改動,可以代表孟村一支的原傳風貌,與羅疃一支(包括吸收羅疃風格、技法的其他支派)有著明顯區(qū)別。其“披身小架、剛?cè)嵯酀钡娘L格以及身型接近于傳統(tǒng)少林拳(指民國以前少林寺傳出的少林拳,不是現(xiàn)在少林寺武僧團或周邊武校表演的長拳化的少林拳)。羅疃一支風格和要領(lǐng)接近于形意、太極等內(nèi)家拳。羅疃四世宗師張景星與武清內(nèi)家拳大家李瑞東有過交流。五世宗師李書文更是與李瑞東先生,形意、八卦門宗師李存義、張兆東等先生交情莫逆,有過密切交流。清末民初,內(nèi)家拳盛行天下,從張景星、李書文先生開始把內(nèi)家拳的練法和風格引進八極拳是非常可能的。因此,筆者做出大膽推測:原始八極拳練法與風格近于少林拳,或其本身就屬于少林拳體系;羅疃八極拳經(jīng)張景星、李書文等巨匠引進內(nèi)家拳的練法、風格,已升華為內(nèi)家拳。
(二)關(guān)于王榮先生的師承與輩分的問題,以及他是否有其他師兄弟,王連峰一支沒有流傳下明確說法。其他支派拳譜和口傳關(guān)于王榮的師承說法也不盡相同。筆者搜集到下述四種說法。一?王榮是吳鐘的關(guān)門弟子。此支認為王榮和吳鐘之間至少要間隔一兩代人。其實大致推算一下吳鐘和王榮的生卒年就能知道,王榮直接師承于吳鐘是不可能的;二?吳鐘-吳永-吳梅-王榮;三?吳鐘-吳鐘毓-吳梅-王榮;四?吳鐘-吳鐘毓-吳梅-吳世科-王榮。目前可以判定第一種說法屬于誤傳。其他三種孰是孰非還難以考證。
孫亮亭先生在書中將王榮列為五世門人,與李書文先生同輩,不知有何依據(jù)。據(jù)王樹森先生回憶,黃寄山先生在天津準備拜王連峰先生學拳之際,王連峰以年齡相當,又是同鄉(xiāng)、同門、同輩人的理由拒絕,并將黃寄山引入李申爺和禿龍爺門下,自己代師授藝。黃寄山是強瑞清先生弟子,屬六世門人。假如王連峰與黃寄山同輩的話,那么王榮應屬四世門人,師承于吳梅的可能性較大。
(三)王榮一支小架八極拳目前僅知北京王連峰一支和哈爾濱黃玉慶(黃煥章)一支流傳。王榮是否有同門師兄弟不得而知。王榮在南皮僅傳三個弟子,但他長期在北京靠運送生肉謀生,北京是否有傳人不得而知。王樹森先生定居北京后至今未發(fā)現(xiàn)有人練一樣的拳。禿龍爺(李福林)的兒子由小集來北京定居,住在玉泉營附近,他雖自幼隨父習拳,但并不癡迷拳學,因而造詣不深,在北京也未有傳人。李申爺、禿龍爺在小集除王連峰一位衣缽弟子外,也教過少量徒弟,他們?nèi)缃袷欠襁€有傳人?前些年,劉保龍先生曾在北京小紅門附近遇見一位滄州來京的中年婦女,練習與自己幾乎完全相同的八極小架。劉先生詢問其傳承,但婦女也不清楚,僅能說明是和家鄉(xiāng)老師學的。由此可見,滄州地區(qū)如今還有小架八極拳的傳承。王連峰大弟子王連選定居哈爾濱,應該也傳下了一些弟子。王連峰曾在天津短期授徒,當時王樹森先生年紀還小,與父親的天津傳人沒有聯(lián)系,不知天津如今是否還有本支拳法傳承。綜上所述,王榮一支的小架八極拳盡管傳人極少,但在滄州、天津、北京、哈爾濱等地應該還會有目前未知的傳人,希望這些同門能與我們?nèi)〉寐?lián)系,以便交流。
(四)黃寄山是強瑞清先生弟子,八極門六世名家,曾在天津授徒傳藝,名望很高。但他的名諱如今有黃岐山、黃吉山、黃繼山幾種說法。王樹森先生非??隙ǖ卣J為是“黃寄山”,“寄信”的“寄”。此說還未有他人提出。鑒于王連峰與黃寄山的密切關(guān)系,此說可信度較高。黃寄山先生在津門弟子眾多,影響很大,但不知他是否傳授給弟子從王連峰處學來的小架八極拳。歡迎黃先生的后傳學者與我們聯(lián)系,以續(xù)先輩的前緣。
(五)王樹森先生回憶,李申爺、禿龍爺與孟村的吳會清先生交往甚密。吳會清先生職業(yè)是在村里租賃戲服給戲班。吳先生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耳聾,長輩昵稱其為“小聾子”。吳會清父子三人都練八極拳,屬于大架,但不知師承何人。王先生已忘記吳先生兩個兒子的姓名。眾所周知,“小聾子”應該就是日后享有大名的吳秀峰先生。
(六)王連峰和霍殿閣先生是同村好友,又是同門,關(guān)系密切。如今的小集村在過去分為兩個部分,北邊叫小集,南邊叫王應會屯,后來合為小集村。李申爺、禿龍爺、王連峰都是王應會屯人。王應會屯所練八極拳是小架八極拳?;舻铋w是北邊的小集村人,那里練大架八極拳。王樹森先生清晰記得霍殿閣有一位師父叫強連成(音)。眾所周知,霍殿閣的師父是一代宗師李書文。據(jù)霍傳八極門人所寫資料記載,霍殿閣還曾和“白胡子李五爺”學過飄灑拳。但從未有人提過強連成其人。強連成是何許人?是否就是八極門大師強瑞清?不得而知。還望知情者提供信息。
(七)黃煥章先生原名黃玉慶,闖關(guān)東后改名黃煥章,不提原名,以致于其哈爾濱的弟子和后學們都鮮知其原名。據(jù)王樹森先生回憶,黃先生在70至80歲之間回到家鄉(xiāng),其時已兒孫滿堂。黃先生性格古怪,因與家人不睦,不久竟服鴉片自殺身亡。黃氏家族尚有一位黃玉卿,年齡要遠小于黃玉慶,也是八極拳傳人。王樹森先生青年時在家鄉(xiāng),曾和黃玉卿“一副架子”練八極拳對接。黃玉卿與黃玉慶是兩個人,較易混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