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華
編者:纏絲拳是運用纏絲勁以柔克剛的拳術,也稱纏拳,作為武術門派,亦稱纏門、纏絲門、殘門等,有近300年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1989年,纏絲拳載入地方武術志《四川武術大全》;2009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發(fā)布《重慶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昌纏絲拳”是重慶市第一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拳派。
學拳有三種境界,低可健身,健身為“法”;中可防身,防身為“術”;高可修身,修身為“道”。學拳到功成要經歷幾個階段,每段主修什么內容?纏門先賢總結出學習纏絲拳的四個步驟:“定身定步、隨身隨步、輕身輕步、舍身舍步”。企學者需按“四步法”前行,則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最終,功夫上身。
一、定身定步
第一步是練“形”,主要是基本功訓練階段,由形入道,為學習纏絲拳的筑基階段。
定身定步:意指手型、定步、定樁等基礎訓練。學寫字先要掌握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偏旁、部首的寫法,再練習楷書、行書、行草乃至草書。拳法與書法同源,文武相通,初學拳應先練習基本功。法門以正為先,身法固形五要:虛領頂勁、含胸撥背、沉肩墜肘、圓襠合膝、氣沉丹田。如此,上盤輕靈,下盤沉穩(wěn)。古拳譜《纏門打經》要求:“立身猶如架屋立柱之勢,任其前后左右反正偏側,其勢不能動搖,乃成身法”?!皟勺懵涞鬲q如猛虎下山之勢,乃成步法”。練拳習步,重點練好手型(掌、拳、指)、定步步型和定樁等。有所成就之后,再練螺旋勁、寸勁試力,這是站樁換力到貫勁的過渡,是由靜到動的轉換。
二、隨身隨步
第二步是練“順”,主要是套路、活樁練習,外求準確圓活,內修練精化氣,為學習纏絲拳的初級階段。
隨身隨步:意指拳勢正確,活步走架的形態(tài)?;畈椒▌t:起步不過寸,落步如定釘。套路進退步法走螺旋,轉身換步,浮沉吞吐,閃展騰挪,圓活順暢。初練套路宜矮樁進步,實戰(zhàn)中可用高樁,以求輕快靈活。加強螺旋步走轉功和穿樁的練習,運用于活步練拳與實戰(zhàn)之需。練拳先“外三合”形體平衡,再“內三合”陰陽平衡,內外六合,整勁上身。再經過老師拆手后的對抗性訓練,初步掌握踢、打、跌、拿四技法。
學套路和外功技藝幾年之后,有明師指導的可進入修煉內功,內功修煉方法眾多,但是,內功心法難教也難學,非師父口傳身授不成。
三、輕身輕步
第三步是練“勁”,外求拳法神韻,內修練氣化神,為修練纏絲拳的中級階段。
輕身輕步:意指身步輕靈,神形兼?zhèn)涞娜ㄉ耥?。拳諺云:“拳打萬遍,神理自現(xiàn)”。輕身輕步是練家功夫高水平的體現(xiàn),只能意會,長話短說難概其全。“輕身輕步”之我見,重在四要:一要明師指教,二要系統(tǒng)真?zhèn)?,三要堅持常修,四要對抗訓練。練悟結合,達到手、眼、身、步法的協(xié)調,精神、氣、力、功的修為,陰陽中和,拳學綜藝升達高端。纏絲拳大師姚玉堂把豌豆鋪在地上,行拳走架如履平地,豌豆一粒未爛,可見其輕聲輕步功夫絕倫,后輩還無人所能企及。練家隨著功夫增長,見多識廣,自會在各方面感悟提升,達到“可以會客了”(實戰(zhàn)博擊)的水平。
武術家與藝術家一樣,個性體現(xiàn)在技術上就是拳法風格,更是其人品、武功、修為的綜合展現(xiàn)。
四、舍身舍步第四步是練“巧”,追求法無定法,拳與道合的境界,為修煉纏絲拳的高級階段。
舍身舍步:意指全身是手,法無定法的神功境界。功達法無定法的關鍵是修煉得法、掌握竅要。清代內家拳大師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指出:“拳不在多,惟在純熟”,熟能生巧變化多。纏絲拳高明之處在“巧、變、化”三字經,巧:巧于機智勇敢,技藝嫻熟;變:變于精通妥當,完善靈活;化:化則神秘窮凈,隱藏經常。當全身之法相合謂之“舍”,自身何處觸敵,即為向敵之鋒,隨意而發(fā)。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是武術家能達到的最高技擊水平。
學拳千人萬人,學成十人八人。纏絲拳易習難精,精者足以至用,舍身舍步之武學奧秘仍在少數(shù)人手里。
藝無止境,習武修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