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詩成
南京市紀委4月25日通報,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汪揚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diào)查。汪揚是近十年來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職位上第二個被紀委監(jiān)察部門調(diào)查的對象。至于汪揚被調(diào)查的原因,多位南京官員向記者透露的說法是:“有大餐,他吃肉,人喝湯,未平衡?!痹趽问姓泵貢L期間,汪揚分工“協(xié)助處理交通運輸及工程建設、人防方面工作”。
這是一個有趣的總結(jié)。在“多位當?shù)毓賳T”看來,汪副秘書長被調(diào)查顯然是“哼!活該”的。為什么活該呢?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涉嫌貪污腐化,“伸手必被捉”;而是你“吃獨食”,吃肉的時候光給別人喝寡淡的湯湯水水,言外之意,“同僚們”自然心里不平衡,找個機會拉你下馬,也就成了遲早之事。
現(xiàn)實已經(jīng)多次證明,“腐敗共同體”這回事兒,是客觀存在的。大家在一個鍋里吃肉肉,“和諧共腐”,很多人痛恨的不是腐敗,而是在腐敗面前自己分不到一杯不錯的羹,正所謂“不患腐而患不均”也。只要自己能夠得到還過得去的好處,什么正義、是非,都可以拋到九霄云外,更愿意做“沉默的同謀者”;一旦肉肉全讓你撈走了,你吃得缽滿瓢滿,我們充其量喝兩口湯,心里不平衡,“正義感”便出來了——根據(jù)中央黨校教授的研究結(jié)論,權(quán)力機構(gòu)“小金庫”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群眾基礎”,成為單位集體腐敗的溫床,而被舉報被查處的,多是因為“分贓不均”。
反腐要靠“窩里斗”——民間早有這樣的總結(jié)。讓人不安的是,按照常識,窩里斗畢竟是少數(shù),窩里不斗、互相撓癢癢的,倒可能是多數(shù)。盜亦有道,貪腐之人可能比正派好官更善于“學習總結(jié)”,貪腐行為若能實現(xiàn)“見者有份、利益均沾”,是否就可以偽裝得深深的,局部制造一片和諧、正派的假象呢?
“他吃肉、人喝湯”之類的“反面教材”多了,就會教育廣大涉貪官員,在自己貪污腐化的時候,充分照顧同僚們的情緒,盡量有肉大家一塊吃,或者按照級別、參與程度,吃肉的吃肉,喝湯的也喝濃湯,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權(quán)力小圈層里“和諧發(fā)財”、“共同致富”。
不是危言聳聽,現(xiàn)在不少領(lǐng)域動輒出現(xiàn)窩案,就是因為日趨形成了“吃肉的吃肉、喝湯的喝湯”的共腐格局,堡壘最容易從內(nèi)部攻破,一旦內(nèi)部上下臭味相投、串通一氣、官官相護、共謀不軌、分肉均衡,反腐大業(yè)還真就不好辦了。說一千道一萬,反腐終究要靠帶電的高壓線,透明的玻璃、有效的籠子,不把權(quán)力關(guān)好管好,只要權(quán)力可以躲避到暗箱里運行,“不吃獨食”的經(jīng)驗,就難免要擠到“伸手必被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