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笑
賈凡是一位平凡的90后大學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就連學費和生活費也要靠父母供給??墒?,賈凡卻通過努力為貴州大山里的孩子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學,總善款達到100萬元,被網(wǎng)友們稱之為“公益男孩兒”。面對媒體,賈凡說:“公益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它讓我成熟,讓我長大?!?/p>
一條新聞催生一顆愛心
2012年春節(jié),在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就讀的二年級學生賈凡回到老家過年。一天晚上,賈凡看到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則新聞:在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曙光鄉(xiāng)河溝村陳家寨小學,100多名學生正擠在三間破爛的小木屋里上課。這則新聞深深地感染了賈凡:中國還有如此貧窮的地方呀。特別是孩子們那渴求的眼神,讓賈凡深深難忘。于是,賈凡產生了要為陳家寨建一所學校的想法。
賈凡在學校創(chuàng)辦了一個社團,名字叫“思成·筑夢大學生實踐團體”。賈凡想通過這個平臺募捐,為孩子們建設一所希望小學。回到學校后,賈凡便立即召集思成·筑夢大學生實踐團體的成員開會??墒?,當大家聽說要募捐建設一所希望小學,一個個都不說話了。因為,建一所希望小學至少需要200多萬元,除國家補貼外,還需要100萬元。而對于經濟還沒有獨立的大學生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這是一次艱難決策的會議。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咱們可以為陳家寨小學捐贈一些物品,但是,建學校根本就不現(xiàn)實!”還有的說:“賈凡,這可是100萬呀,就是咱們團隊成員不吃不喝,4年也建不起一所學校!”還有的更是對賈凡冷嘲熱諷。賈凡聽了大家的議論,大聲說:“咱們不去試試,怎么知道不能成功?咱們社團的宗旨就是思成與筑夢。這是一個美麗的夢,希望大家能夠為實現(xiàn)這個夢想而共同努力!”賈凡的熱情感染了大家,大家將信將疑,決定跟著賈凡試一試。
當然,要想為陳家寨建一所小學,必須到實地考察。再說,陳家寨的情況是不是真的像電視上說的那樣,現(xiàn)在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賈凡的意見最終贏得了大家的支持,于是,一支自費考察隊很快就組建起來了。讓賈凡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考察竟然堅定了大家的信心,讓這個團隊成為了一個筑夢之隊。
一次考察鍛造一個團隊
賈凡帶著他的考察隊出發(fā)了。雖然在出發(fā)前,大家對于一路上的艱辛早有思想準備,但是,困難之大卻完全出乎考察隊員的想象。
由于陳家寨不通公路,所以,考察隊員在距離陳家寨最近的地方下了車。剩下的10余公里山路需要步行。這一天,陳家寨剛剛下過暴雨,山路泥濘,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氣。走不多遠,就有隊員跟不上了。不僅如此,路的一邊是山,一邊就是懸崖,稍不留神,掉下去就可能會粉身碎骨。
隊員們都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這是一所高收費學校,學生大都生在大都市,長在大都市,屬于公眾眼里“扶不起”的新一代,包括賈凡本人。在泥濘中,有人怨恨,有人打起退堂鼓,也有人罵娘。但是,賈凡不僅沒有氣餒,反而拄著拐棍,一邊走,一邊鼓勵大家說:“陳家寨,陳家寨,我們一定要到達陳家寨!”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苦跋涉,賈凡與他的考察隊終于看到了陳家寨。“陳家寨,陳家寨,陳家寨終于到了!” 大家禁不住歡呼起來,都為自己能夠戰(zhàn)勝泥濘、戰(zhàn)勝自己而興奮。可是,當他們踏入陳家寨小學大門的那一刻,這種喜悅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學校比電視里看到的還要糟糕。3間木質結構的屋子,四面透風,100多個孩子擠在這里上課,課桌早就破爛不堪,甚至連課本都是往屆學生用下來的舊書,書皮已經發(fā)黑。不過,最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們走過的那段泥濘山路對于這里讀書的孩子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因為,這條山路,他們每天要走兩次。
賈凡問孩子們:“你們每天要走十多里泥濘路,累不累?”孩子們說:“不累,因為,路的那頭是學?!薄:⒆觽兊幕卮鹱屧趫龅目疾礻爢T都留下了眼淚,是呀,路雖然難走,但是,路的那頭是學校。有了學校,就有了希望呀!
一路募捐成就一個夢想
從陳家寨考察回來,賈凡與他的社團一致認為:無論再難,也要為陳家寨建一所希望小學。因為,這次考察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意志,而且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心。
賈凡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募捐工作。他們采用了網(wǎng)上募捐和街頭募捐兩種形式。開始,網(wǎng)上募捐并不理想,三個多月只募捐到幾千元善款。正在大家心灰意冷時候,一筆10萬元的匿名捐款打到了他們的賬戶上。捐贈者在電話里說:“你們做的是一件成就夢想的善事,我支持你們,希望你們夢想成真!”這個電話和這筆錢溫暖了賈凡,也溫暖了隊友。大家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募捐工作中去。
街頭募捐是整個募捐工作的重頭戲。因為,這考驗著每個隊員的愛心執(zhí)著度。2012年5月31號,賈凡帶著30名隊員,拉開了街頭募捐的帷幕。他們穿著統(tǒng)一的紅馬甲,扛著展板,背著捐款箱、宣傳單、紅絲帶,走上了街頭。募捐開始很不理想,根本沒有人買他們的帳。一次,女隊員袁綿把一張宣傳單遞給一位男子,男子接過宣傳單,看了看說:“你年紀輕輕的,不好好學習,怎么凈干這些騙人的事兒?”從小沒有受到過委屈的袁綿一聽,禁不住失聲痛哭。
面對誤解,賈凡說:“被人誤解,這是因為宣傳不夠。我相信,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賈凡的鼓勵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袁綿擦干眼淚,堅定地說:“為了陳家寨的孩子,再難,我也要做下去!”通過大力宣傳和耐心講解,前來捐款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賈凡與他的社團輾轉3個省區(qū)4個城市,動員了20余所高校和中學,2000多名大中學生志愿者參與。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賈凡與他的思成·筑夢團隊共籌到善款82.13萬元,距離100萬元還差10余萬元。因為,按照國家扶貧計劃,如果捐資100萬元以上,那么,國家財政將按照1:1.2配套。只要募捐到100萬元,陳家寨希望小學就一定能夠建成。只剩下最后10多萬元了??墒?,大家該做的都已經做了,實在沒有其他渠道湊到錢。正在大家焦急的時候,貴州一家企業(yè)聽說后,答應補齊剩余善款。大家得知這一消息,禁不住淚流滿面。他們不單單是為自己的成功而流淚,也是為陳家寨的孩子們而流淚,更是為那么多的好心人而流淚。
陳家寨希望小學終于按期動工。如今,綜合樓、宿舍樓都已經建起。2013年秋季開學,陳家寨的孩子們搬到了新學校。當賈凡與他的團隊看到孩子們在美麗的校園里讀書,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一群90后熱血青年,一幫致力于在社會實踐中追尋夢想、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學生,以“筑夢”為名,用愛為貧困兒童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我們不做又等誰來做?”這種舍我其誰的勇氣、自信昂揚的精神正是賈凡他們身上獨特的品質。更難能可貴的是,夢想并未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當面對旁人的不解甚至是奚落時,他們仍能咬緊牙關不變初衷,這擊碎了社會對90后眼高手低、吃不得苦頭的評價和擔憂。
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賈凡與他的團隊在為陳家寨募捐的同時,他們純潔了心靈,鍛煉了毅力,明白了責任,學會了擔當。如今,賈凡與他的團隊又發(fā)起了“尋找愛·一對一幫扶計劃”,希望愛心人士能夠為139個孩子提供長期幫扶。一個新的夢想,就像是早晨的太陽,冉冉升起!
(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