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豫軍
關鍵詞:博物館 教育 宣傳 美學
引言:美術教育功能是博物館教育的新方向。教育宣傳品是博物館美術教育的重要載體。要完成高質量的教育宣傳品,首先,要確定教育宣傳品的目標觀眾。目標觀眾對展覽宣傳品的定位和藝術風格起到關鍵作用。當博物館的宣傳品的目標定位為兒童時,以兒童為目標觀眾的教育宣傳品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目前,國內博物館的教育宣傳品大多局限于展覽信息的傳達,不重視宣傳品的目標觀眾的劃分,對于藝術形式、審美價值、美學教育等功能方面還有待提高。國內大多數博物館對兒童這一部分目標觀眾并未重視,極少專門針對這方面人群的宣傳做出研究。
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事業(yè)的先驅者認為博物館之所以會存在完全是由于娛樂和美學上的原因,其他的學者則仍認為博物館是一級特殊的教育機構(Alexander 1983),比如波士頓藝術館的吉爾曼就是一個例子,他認為博物館的主要作用就是傳承美學,也不否認博物館具有的教育職能。吉爾曼在博物館率先引入德國式的教育體制,建立演講室,同時還印制了一些教育手冊公開發(fā)行。
筆者認為,兒童是博物館重要的潛在觀眾,做好兒童觀眾的博物館教育宣傳活動,是博物館一項長期工作。博物館的美術教育功能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民國時期的蔡元培就提倡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他認為美育是教育的“唯一的中堅任務” ??梢姴┪镳^美育對兒童的重要作用。為了最大限制的發(fā)揮博物館的美術教育功能,博物館工作人員絕不能低估兒童興趣的作用。應準備好有探索價值的宣傳品:新、奇、美。有內涵,才能更吸引這些潛在觀眾。 博物館教育宣傳品既進一步詮釋展覽信息又具有美學教育的功能,在發(fā)揮美學教育和宣傳、提高藝術修養(yǎng)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文以南越王博物館為案例進行分析,博物館如何利用展覽宣傳角和教育宣傳品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
一、以兒童美術教育為目標進行展覽宣傳角的設計
1、發(fā)現式美學教育的宣傳角要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與展覽統(tǒng)一協調。
發(fā)現式教育需要一個讓學習者進行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里,學習者可以進行實踐操作、瀏覽和體驗。 發(fā)現式美學教育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設計師構建與展覽相協調一致的宣傳角,針對兒童,將他們的思路引導到展覽內容或者相關思路的方面,在適當的環(huán)境感受挑戰(zhàn)和刺激,繼而把先前積累的經驗轉化為渴望得到的目標,從而實現博物館發(fā)現式美學教育的主動學習的優(yōu)勢。
南越王博物館多年來在展廳開辟教育宣傳角,以發(fā)現式美學教育為理念,宣傳角既注重對展覽信息的傳播,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展覽內容和展覽設計者所需要傳達給觀眾的信息,又注重圖形符號的提煉和概括,極富審美的設計與展覽環(huán)境統(tǒng)一協調,給觀眾美感。
例如,2010年3月“朝陽古事”展覽教育宣傳角是一幅7米×2.6米的大畫,(圖1)為了配合整個展覽的風格,教育宣傳角以兒童為目標群體,設計師根據展品唐代女吹簫俑、唐代女琵琶俑等展品特點,繪制了活潑生動“唐代樂隊”的7米卡通宣傳畫,活潑生動的造型、靚麗的色彩對兒童很有吸引力。這幅宣傳畫內容上契合整個展覽主題,在形式上與展覽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產生了很好的視覺效果和宣傳的作用。同時整個活動區(qū)的布置也實現了發(fā)現式美學教育的功能,達到讓目標群體在宣傳活動區(qū)主動學習的效果。
2013年3月“中部非洲傳統(tǒng)兵器展”的兒童教育宣傳角的設計,配合展覽,設計了一個非洲鼓體驗區(qū)和非洲叢林探險的射箭活動區(qū)。在這里,兒童的主動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親自拍打非洲鼓或拉弓射箭,都是主動學習展覽內容的過程。這種美學教育理念不僅受到觀眾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策展人以及博物館同行的高度評價。(圖2)
發(fā)現式美學教育一種全新的宣傳理念:針對來博物館參觀的兒童,營造一個主動發(fā)現式美學教育空間,達到博物館美學教育的目的。
二、兒童美術取向的博物館教育手冊分析
針對兒童這一目標群體,博物館美學教育宣傳品是展覽的一種延續(xù),是可以“帶回家的博物館”。
(1)展覽宣傳品通過色彩實現美學教育功能
康定斯基說過:“要保持色的諧調,就必須有目的地觸及人們的心理?!?色彩留給人們的印象往往比造型的印象要深刻很多。有人作過統(tǒng)計:兒童大多喜愛喜愛較明亮的、溫暖的、鮮艷的、快樂的、生動活潑的色彩,如溫暖的橙色,飽和度較低的紅、黃、粉紅,純度高的藍色、綠色等;嬰兒喜愛紅色和黃色,4~9歲兒童最喜愛紅色,9歲的兒童又喜愛綠色,7~15歲的小學生中男生的色彩愛好次序是綠、紅、青、黃、白、黑;女生的愛好次序是綠、紅、白、青、黃、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色彩喜好逐漸向復色過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說,年齡愈近成熟,所喜愛色彩愈傾向成熟。 南越王博物館兒童教育小冊子在色彩的設計上,遵循著兒童的色彩心理需求,展覽宣傳品通過色彩來實現博物館對兒童的美學教育功能。
展覽主題是決定色彩的重要因素,宣傳品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深化展覽主題。因此,針對不同的展覽主題,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要靈活應用色彩。
2010年南越王博物館改陳展,展廳顏色以黑紅灰等穩(wěn)重、深沉的顏色為主。而宣傳手冊的目標觀眾是兒童,色彩設計上采用與展覽一致的色彩顯然就不合適兒童,因此,宣傳手冊采用鮮艷明亮的紅、黃色為主,配合的卡通動畫形象也是鮮艷的快樂的顏色,與展覽的色調完全不一致。(如圖3、圖4)
展覽主題是決定色彩的重要因素,宣傳品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深化展覽主題。因此,針對不同的展覽主題,針對不同的目標觀眾,要靈活應用色彩。更主要的是:如果展覽主色調符合兒童的審美——兒童喜歡明亮、鮮艷的、快樂的顏色,宣傳品采用與展覽一致的色調更有利于展覽的宣傳推廣。
又如,2013年3月《中部非洲傳統(tǒng)兵器展》教育小冊子的設計中,設計師將目標觀眾定位為兒童,對此次展覽的圖形符號進行提煉,概括出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在宣傳小冊子的風格上凸現非洲風情,顏色和形式上都與展覽的設計風格一致,展覽的主色調為桔紅色,在展覽主色調的基礎上,教育宣傳手冊和相關宣傳資料均以展覽的桔紅色調為基礎,體現了非洲部落的一種原始野性的感覺。展覽的宣傳冊子主色調延續(xù)展覽的橘紅色調:充滿誘惑又致命之美。宣傳單張的設計顏色艷麗,每一種武器采用一種鮮艷的顏色背景,這是為了突出非洲傳統(tǒng)的文化特點、非洲人的熱情奔放的個性和各種武器的不同的特點。
關注色彩的同時,也應注意展覽所傳達的信息一定要準確。2011年11月“大唐三彩”展的小冊子就是采用了唐三彩的紅、褐、綠三個主要顏色來設計教育手冊的主要色調。小冊子的“形”這一版主要是唐三彩的制作過程,設計師在這一部分配上了自己繪制的插圖,其中在繪制“上釉”這一張時,是用唐三彩的黃褐綠三色釉,可具體是淺一點的檸檬黃還是顏色更深一點的中黃?經過與相關專家的反復探討,最后根據唐三彩器物的色彩確定為用中黃??梢娦麄髌返脑O計嚴謹專業(yè),只有做到嚴謹明確,才能直觀的把真實的信息傳達給觀眾。
(2)展覽宣傳品通過兒童感興趣的藝術形式實現美學教育功能
所謂:給人以魚,一日食魚;授人予漁,終身得魚。博物館教育不應該是解釋→說教教育方式,而是主動學習的刺激→反應教育方式。基于上述理念,宣傳教育手冊是博物館發(fā)現式美學教育的延伸,從現場教育式→非現場教育方式的一種轉變,是實現“將博物館帶回家”的一種有效手段。
博物館的美學教育功能注定了宣傳教育手冊的藝術形式是為展覽內容服務,藝術形式對展覽內容的呈現是第一要求。但如何充分利用一張紙的平面,對展覽的內容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用最合適的展覽元素來表達內容并且還要符合兒童的審美要求?這需要設計師對展覽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元素進行設計。兒童宣傳教育手冊的設計要像導演編排節(jié)目一樣,將展覽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配上有趣的藝術形式,達到設計形式美感。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在設計中注意元素的層次的設計管理,通過設計使宣傳品的各個部分均衡,做到層次清晰,在色彩的選擇上使之富有變化,使宣傳小冊子在各個部位的搭配上均衡,只有得當的均衡設計才能保證小冊子的整體形式美感。兒童感興趣的一般分為以下的兩類:均衡形式設計和不對稱形式設計。
如2010年“朝陽古事”臨時展覽,是展示契丹民族文物的短期展覽?!冻柟攀隆方逃麄魇謨圆捎米嗾凼剑褪堑湫偷木庑问皆O計,突出展覽的特色和主題,也使展覽內容更豐富,給人一種平衡的形式美感?!冻柟攀隆穬和逃麄魇謨灾?,有一個內容是四時捺撥。四時捺撥是契丹國君主臨時居住的行帳。契丹君主一年四季巡行于捺撥之間,是契丹的行政中心。展覽中對四時捺撥的描述是形象的,每一個季節(jié)的捺撥的特點也很明確。但文物上的捺撥圖片和資料圖片卻非常的模糊,不能直接使用,根據編輯的文案,設計師繪制出敘述春夏秋冬四時捺撥的每一個具體故事,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再現了契丹族君主四時捺撥的情景。
因此,設計過程中掌握好均衡設計,才能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注重教育宣傳手冊的平衡構圖形式,是教育手冊設計時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也是更好的理解展覽內容的方式:使孩子對展覽內容一目了然。南越王博物館的宣傳品中,宣傳手冊的奏折式和開門式折頁是較為流行的對稱藝術形式。奏折式數量較多,尺寸大小不一,展開方便,有層次感。除以上兩種對稱平衡藝術形式外,有些宣傳品是根據該館性質或展覽特色設計,具有一定的不對稱形式即異形宣傳冊。
南越王博物館《南越藏珍》的教育手冊(如圖6),是2010年亞運會期間宣傳南越王博物館改造陳列成果的一個教育手冊。整個彩色折頁展開后寓意一座“士”字形的墓室。設計師將南越王墓的“士”字形墓室進行了藝術化處理,采用不對稱的形式進行設計。墓室空間在教育手冊上被藝術化、平面化,整個小冊子的不對稱平面布局為了配合墓室的“士”字形空間布局,在折疊方向上與內容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既符合南越王墓的基本的“士”字墓室形式,同時用參觀順序作為宣傳手冊的設計線索,在平面中結合時空,向觀眾敘述著兩千多年前的南越古國的故事,引人入勝,引導著觀眾快樂愉悅的游覽。同時,也將整個小冊子的學習過程提高到美學教育的深一個層次:融普及展覽教育、普及藝術功能于一體。
(3)展覽宣傳品通過互動實現博物館美學教育
兒童教育宣傳品設計兒童的互動項目,互動項目用貼紙或者手工折紙、剪紙等形式,形成主動學習的過程,主動學習經常會與肢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行為聯系在一起?!冻柟攀隆方逃宰釉O計的是一個契丹人的火柴盒折紙人的手工項目,卡通形象設計成契丹族少年的形象,制作出來的立體卡通盒仔人非常受歡迎。(圖7)
兒童宣傳冊子有精心設計的互動部分,折紙、貼紙、連線,蓋章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互動題。特別是宣傳冊子設計的貼紙,不但增加宣傳品的趣味性,讓兒童增強了動手能力,也對展覽更增加了印象,又可以實現把博物館的文物“帶回家”的愿望。如《南越藏珍》教育手冊的后藏室,文物的識別設計成貼紙的題目,只有參觀了博物館的展覽才能完成貼紙的題目。這對于南越王博物館這樣的遺址類博物館來說,教育宣傳品使兒童參觀的過程變得樂趣而不枯燥。
根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教育小冊子在展覽期間是比其他宣傳品更受歡迎。
2011年《南越藏珍》的冊子,6個月,60000份宣傳教育手冊全部被領走。2013年“中部非洲兵器展”宣傳品主要分為三大類:報紙,教育小冊子和宣傳單張,每天是各放100份,每天開館不到半天,小冊子就全部被觀眾拿光,而其他宣傳品卻幾乎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2010年國際博物館協會上,上海博物館的宣教部主任提出:讓博物館成為美的終身課堂。這也是當今博物館發(fā)展的趨勢,與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的觀點不謀而合。博物館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收藏研究,觀眾來到博物館不是來聽課而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態(tài)度。作為博物館美育、對外聯系,宣傳推廣,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等的重要媒介,精心設計制作的宣傳品是博物館兒童美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博物館展覽的一個重要部分。博物館展覽和其他活動是不斷變化的,因此,這些“宣傳品”應該定期更新,建議博物館能提前預算一些經費用于宣傳品的設計和印刷,以保證把博物館最新的權威信息傳達給大眾,讓展覽的內容更進一步的深入人心,更好地體現了博物館美學教育的作用。
注釋:
①[美]喬治E·海因著,《學在博物館》P49
②婁子匡編、蔡元培著, 《美育代宗教說》 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01,東方文化書局 1973
③[美]喬治E·海因著,《學在博物館》P171
④[美]喬治E·海因著 《學在博物館》P44
⑤瓦西里·康定斯基著,《色彩課程與研究課》1923
⑥吳慧珍,拓展博物館教育功能之我見,《博物館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