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平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性格的養(yǎng)成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高中階段班主任的角色十分重要,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本文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理解和關愛之心,在此基礎上,要一是調(diào)控情緒,關注差異;二要換位思考,耐心激勵,三要以退為進,愛中有嚴。
關鍵詞:理解;換位思考;關愛
高中階段對于學生心理性格的養(yǎng)成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更應當重視學生心理的成長教育,理解學生,關愛學生,讓他們盡快適應高中生活,愉快度過他們的高中時代!班主任工作中筆者更深深體會到這一點:理解和愛能讓老師的教育工作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文理分科以后,班上新分進這樣一名學生:上課精神不振,總打瞌睡,作業(yè)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上課偶爾會躲著用手機上網(wǎng),不善于也不愿意與人交流。筆者查看了他的檔案,發(fā)現(xiàn)他的父母親那一欄只填寫了母親,未見父親的名字。初中時的成績中等,但進入高中后各科成績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下滑。于是筆者找到他,進行了一次單獨交流,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他有禮貌,人很聰明、單純,很想與人交流,卻找不到交流的方式,而且刻意回避提到家里的情況。憑著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這樣的孩子一般由于家庭的因素影響較大。
究竟是什么因素對他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能否與他的家人溝通,共同化解不利因素呢?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家訪。家訪中我了解到:他與祖母、母親一起生活,祖母身患殘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父親在他小學時因白血病去世,生活的重擔一下全壓在了母親身上,突然的變故,讓他更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母親的堅強,希望用努力學習來回報家人。但進高中住讀后,與家人的接觸少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則更是寥寥無幾。進一步了解到:他母親正準備給他找位繼父,母親征求過他的意見,他口里說沒意見,但明顯能感覺到他對母親的不滿,即使周末回家也不愿和家人說話,總一個人悶在房間上網(wǎng),母親很焦急也很無奈。筆者意識到這可能就是這個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
回到學校,筆者再次與他進行交流,著重談到對現(xiàn)在高中生活的打算和對未來人生的規(guī)劃。他說不知道今后怎么辦,原來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分擔母親的重擔,但現(xiàn)在母親已經(jīng)有人來幫助她了,說不定還會放棄原來的家,放棄他,這使他很迷茫;他很向往上大學,能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又因為英語不好,覺得高考上好大學離自己是那么的遙遠……筆者開導和鼓勵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筆者注意關注該學生的變化,又反復及時指導,鼓勵他多與同學們交流,多參與班級的活動,并經(jīng)常與他的母親保持聯(lián)系,讓他的母親多了解他的在校生活?,F(xiàn)在這位同學能積極對待班級事物,如辦黑板報、歌唱比賽、運動會等等,上課不再打瞌睡了,下課能主動和老師探討問題,碰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與同學關系也更加融洽,回家也愿意給母親說學校發(fā)生的事情。他媽媽還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在母親節(jié)時給她發(fā)了祝福短信。
看著學生能笑對生活,筆者很快樂。通過以上案例,讓筆者更加懂得:加強家校聯(lián)系,通過家訪活動,能讓學生感覺溫暖,也能讓家長感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重視,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個案例,筆者認為做好一名高中班主任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養(yǎng):
(一)調(diào)控情緒,關注差異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愛體現(xiàn)在調(diào)控情緒,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上。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要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學習各種有效的調(diào)整方法,才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影響自己的學生,才能幫助學生在不良情緒發(fā)生時如何加以調(diào)控。情緒和情感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它是人們行為中最復雜的一面。若案例中我們只看到學生上課睡覺,作業(yè)不交,就施以嚴厲的批評,不僅不會解開該學生的心結,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使他更加厭學甚至放棄學習。教師出于工作的責任感對自己的情緒及時進行了控制,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如果因為學生犯錯就用一把尺子衡量到底,那不僅不能服人,還可能扼殺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失去在學生中的良好形象。如果我們能多一個角度去觀察,多關注學生的差異,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就會多一份驚喜與收獲。
(二)換位思考,耐心激勵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愛還體現(xiàn)在當學生行為出現(xiàn)偏差時換位思考,利用自己的耐心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并激勵學生學會笑對生活。換位思考是主動地站到對方的位置上去認知對方的觀念,體悟對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對方的同時,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上述案例中,筆者本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去處理:一是不聞不問,聽之任之;二是讓犯錯的學生當眾出丑;三是不問原因,直接批評。但無論上述哪一種方法都不是最佳的方法:不聞不問聽之任之肯定不行,這樣學生心里就會產(chǎn)生一種無所謂的想法;讓學生當眾出丑更不妥,每個青少年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它們是孩子前進的內(nèi)動力,作為教師應該精心愛護,而決不可輕易傷害。不問原因,直接批評這樣做會讓學生加深他對教師和學習的抵觸情緒。
(三)以退為進,愛中有嚴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愛也體現(xiàn)在當學生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時,教師要以退為進,給他平靜自己的時間,然后予以行為的矯正。在人們相互交往過程中,往往會有一方處于主動,而另一方處于被動地位,被動的一方只有通過改變自己策略和方法才能贏得主動,獲得尊重,那么事情處理起來才會真正有理有節(jié)。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要愛中有嚴,,在寬容學生過錯的同時生活、學業(yè)中給予學生幫助,這樣一來教師會變被動為主動,化意料之中為意料之外,用自己的真誠像陽光雨露般滋潤學生,使學生重新建立起了學習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他更能夠理解、關心別人,從而真正懂得什么是愛!
(作者單位:宜昌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