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暢
摘要:《c小調夜曲》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夜曲之一,樂曲中對比尖銳,旋律寬闊、緊張、充滿動力性。本文主要對主題進行音樂分析,體會樂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探究其音樂特質。
關鍵詞:夜曲 主題 特征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肖邦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 4首敘事曲, 4首諧謔曲, 3首奏鳴曲, 27首練習曲, 19首波羅奈茲舞曲, 58首瑪祖卡舞曲, 17首圓舞曲, 4首即興曲, 2首幻想曲,21首夜曲等。
肖邦創(chuàng)作的夜曲以其富于詩意優(yōu)美如歌的旋律而著稱于世,是他創(chuàng)作中最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種體裁?!耙骨蓖ǔV该枥L夜景、具有安逸恬靜的氣質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性器樂短曲。由9世紀初愛爾蘭作曲家、鋼琴家約翰?費爾德首創(chuàng)。他的“夜曲” 精致、典雅,影響了許多 19世紀的作曲家。在此基礎之上,肖邦創(chuàng)作的夜曲豐富了它的表現功能,使其情感充實 ,思想豐富 ,織體周密而富有變化。在內容上加入了戲劇性的變化 ,但是又不夸張。大大提高了夜曲的藝術價值,使之真正成為獨具特色的浪漫主義鋼琴體裁之一。
《c小調夜曲(Op .48,No.1)》創(chuàng)作于1841年,是肖邦成熟時期的作品。它和肖邦創(chuàng)作的其他夜曲不同的是全曲充滿了戲劇性的激情、悲劇性、英雄性與動人心弦的抒情性相結合,音樂形象鮮明突出,對比異常強烈,音樂的發(fā)展充滿了動力。另一方面 ,曲式及和聲也比較復雜。這是一首復三部結構的樂曲 ,由 A、B、A1三部分組成 , A部分是單三部的曲式 , B部分是單三部的曲式 , A1是A的動力再現。整體結構是規(guī)整的三部曲式,其中的次級結構規(guī)模也均勻對稱,骨干和聲仍是嚴格遵守古典功能的邏輯,和聲節(jié)奏均勻,和弦結構明確,各部分調性明確、穩(wěn)定。其圖示如下:
下面從各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主題分析
1.主題的特征分析
a部分(1—8小節(jié))為全曲主題,其主要特征如下:
1)旋律:采用單線條旋律的寫法,更突出旋律性。上輔助音型加下行四度跳進的四音動機在主題中連續(xù)變化出現。
2)伴奏:沉穩(wěn)的八度低音和柱式和弦交替出現。
3)和聲:保持了清晰的功能邏輯,如第一樂句終止處和聲安排為Ⅱ7—Ⅴ7—Ⅰ;第二樂句轉入g小調,終止處安排為Ⅱ7—K46—Ⅴ9—Ⅰ,都為完全終止,體現出清晰的和聲功能邏輯;在此基礎上仍突出了和聲的色彩性變化,如樂曲開篇便使用下行三度的和聲進行,突出了其色彩性,在鞏固和聲功能性的同時,再次運用下行三度的進行。
接下來在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的連接處使用上行三度的進行,再次突出了和聲色彩性的運用。
4)節(jié)奏:高聲部采用較多的連音線及附點節(jié)奏的形式,低聲部運用統(tǒng)一的四分音符跳音節(jié)奏。
5)調性:第一樂句為c小調,第二樂句通過三個連續(xù)二度的和聲進行轉入g小調。
6)音響:低沉而寬廣
7)情緒:間斷呻吟,表達著內心的憂傷。
8)結構:終止在第8小節(jié),完全終止,結束在g小調的主和弦上。
綜合主題的結構、材料、及其特征表述為如下圖示:
關于特征型α:
這是上輔助音型加下行四度跳進的四音動機,貫穿其中構成一條上下起伏的旋律線條,在主題中反復變化出現。
關于特征性β:
連音線節(jié)奏型反復出現,增加旋律的律動,并且呈第一個音
時值逐漸增長的發(fā)展態(tài)勢。第 二小節(jié)起時值為拍,第四小節(jié)時值增長為拍,到了第8小節(jié)則擴大為拍。
參考文獻:
[1]A·索洛甫蹉夫.肖邦的創(chuàng)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2]許民.肖邦鋼琴曲集夜曲[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
[3]李小諾.肖邦《c小調夜曲(Op.48 No.1)》[J].音樂探索,2004,(02).
[4]邵琨.論肖邦和他的夜曲——淺談肖邦及其夜曲的顯著特征[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7).
[5]馬春蓮.論肖邦與其夜曲[J].美與時代(下旬),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