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地設(shè)計好課堂練筆,找準練筆點,激起學生的練筆欲望,引導(dǎo)學生勤練筆、樂練筆,寫出有生活、有感悟、有個性的文章。
語文教材 課堂練筆 作文教學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也曾說:“沒有良好的閱讀基礎(chǔ),單靠作文課并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新課程改革以來,以讀促寫、以寫促悟的課堂“小練筆”形式,已成為閱讀教學中一道絢爛多彩的風景線,給閱讀教學吹來了一縷清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練筆的隨意性過大,缺少練筆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等,往往導(dǎo)致導(dǎo)致小練筆有效性的缺失。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巧用小練筆又成為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一、抓住時機,讓小練筆水到渠成
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chǎn)生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而在語文課本中,有許許多多充溢著熾烈感情的文章,無不飽含著作者濃濃的深情。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動情點”,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當學生的情感達到了至高點時,抓住時機,巧設(shè)練筆,讓學生直抒胸臆,訴說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讓真情的血液在文章中歡快的流動,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冊《祝福》一文,塑造了一位在春日之時,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時,被賣改嫁(第40段);暮春之時,痛失愛子(第67段);迎春之時,一命歸天(第28段)的悲慘中國女性祥林嫂。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
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濃厚的悲劇氣氛,此時此刻有的學生甚至流淚了,很顯然這是一種真情的流露。筆者緊緊抓住這一時機,設(shè)置小練筆,指導(dǎo)學生寫一段祥林嫂的自傳或者讀后感。在情感的激發(fā)下學生的思潮如涌泉,個性化的解讀感悟緩緩流淌于筆尖,情感得到了合理的宣泄,也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次深刻生命體驗。
學生例文:“我終于被趕出魯四老爺家,淪落成了乞丐。新年的鞭炮聲連綿不斷,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我拄著撿來的木棍,歪歪扭扭地向前走,雪越來越大,厚厚的積了一身,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癱坐在冰冷的雪地中,我隱約的看見我可憐的小阿毛。潔白的雪花啊,請你告訴我,我何時才能解脫煩苦?我何時才能擁有一個女人應(yīng)有的幸福?”
二、抓住“兩點”,讓小練筆獨具魅力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說:“閱讀教學要讀寫結(jié)合,找準讀寫訓練的結(jié)合點,為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币虼?,語文教師應(yīng)緊扣課文,找準讀寫訓練的結(jié)合點,引導(dǎo)學生練筆,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1.找準文章精彩點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產(chǎn)生是通過模仿過程而獲得的,即一個人通過觀察另一個(模型)的行為反應(yīng)而學得。大量的心理學研究結(jié)果也表明,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學會的。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成熟?!备咧姓Z文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歷史長時期篩選留下的經(jīng)典篇章,都是思維豐富、寫作技巧高超的典范,寫人的文章栩栩如生,寫事的文章生動感人,寫物的文章有聲有色。對于文本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語段,教師不應(yīng)該錯失學習和模仿的機會,要巧妙地抓住這一練筆點,可以針對全篇進行,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片斷練習,可以是句式表達、開頭結(jié)尾、過渡照應(yīng)、總分結(jié)構(gòu)等模仿??傊灰n文有“精彩點”,就讓學生模仿學習,這樣一課一得,學生的構(gòu)思成文就會意到筆隨,揮灑自如。
例如,人教版高一上冊《荷塘月色》,作者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美景,寫得極其生動形象。此時,讓學生展開想象,仿照課文第4段,自選景物,寫一寫。這樣,學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學生例文:“高大的槐樹上面,彌望的青蔥的葉子。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像變化的彩燈,忽明忽暗。密密的葉子中間,盛開著雪白的槐花,有的千姿百態(tài)的開著,有的含苞待放,正如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又如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又如翩翩起舞的美人。清風徐徐,送來陣陣花香,仿佛遠處隱隱約約的琴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兒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一串槐花霎時落到了地上。是頑皮的風,吹走了,槐花再也不能回去;而葉子卻更加翠綠了。”
2.找準文章留白點
“留白”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通過虛實相生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理想效果。自古以來,文畫為一家,“留白”手法,在文人墨客的手中亦被廣泛的運用,大放異彩,它或含蓄,或簡練或由于表達的需要,結(jié)尾處戛然而止,給學生留下了無限遐想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令人感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教學時,作為教師要找準“留白點”,引導(dǎo)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故事發(fā)展的方向發(fā)揮想象,對文本進行合理延伸,填補出這些空白,把寫得含蓄隱晦的地方補寫完整,把寫得簡明精練的地方補寫具體。
這種“補白”并不是任意的天馬行空的補充,而是在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基礎(chǔ)上,將作者忽略的部分通過學生的想象彌補起來,使之更加具體、深刻。這樣的片斷練習訓練形式小、活、巧,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表達能力,喚醒了他們沉睡的創(chuàng)作潛能。
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冊《邊城》,沈從文以如椽巨筆,為我們繪就了一幅如詩如畫、如夢如煙、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的湘西世界。小說的結(jié)局卻是一個沒有盡頭的省略號,讓人覺得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卻戛然而止,令人意猶未盡。沒有結(jié)束,故事就會繼續(xù),這時因勢利導(dǎo),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填補故事的結(jié)局。
三、結(jié)語
語文課程資源內(nèi)容廣博,知識豐富,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挖掘文本資源,有效利用小練筆,精心選擇練筆點,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夠讓學生渴望傾訴的情境,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讓其在大量的練筆中學會傾訴,學會寫作,愛上寫作。當然,小練筆決不是機械性的毫無章法的練習,只有持之以恒的進行及時恰當?shù)男【毠P,才能使小學生的寫作水平發(fā)生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轉(zhuǎn)化,取得真正的大收獲。
參考文獻:
\[1\]聽鄭桂華老師講課.華東師大出版社,2007.
\[2\]張云峰.一道語文練習題帶來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8,(5).
\[3\]洪天才,鄒鳳才.作文取材有道.作文取材有道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