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凝異 琚北
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一座山谷里,魚塘、瀑布順勢流向清澈的湖里,兩岸花草樹木繁茂,低洼里,菜地與稻田生機一片,牛、羊、馬、狗悠閑自得。殊不知,這個仿若世外桃源的地方是四所以手工藝教育和生態(tài)農場教育為主要課程的學校,隸屬于拉斯金磨坊信托基金,專為有社交障礙、自閉癥等特殊需求的年輕人打造。
基金旗下的四所學院總共占地約57萬平方米,是三年制的??茖W院,拉斯金磨坊學院、溫室學院和弗里曼學院,專門招收16~25歲的特殊需求的年輕人。2011年,新開辦了招收7~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為主的布蘭特伍德專科學校。
即便在英國,像這樣的學校也是教育的一大創(chuàng)新。
用手藝回歸自然的學校
受工業(yè)現代化沖擊的影響,幾乎全世界的孩子都用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代替了傳統(tǒng)用手操作的娛樂方式,用基金創(chuàng)辦人安利·戈登(Aonghus Gordon)的話說:“英國正逐漸從一個拿螺絲起子的社會變成使用軟件的社會。”
因為深受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的精神指導者約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和魯道夫·斯坦納三人的影響,戈登從身邊尋根手工藝,足跡逐漸遍布了整個不列顛,并在1986年成立了拉斯金磨坊信托基金,采用學校教育的方式倡導“回歸自然”。他把這種用藝術、手工和有機生態(tài)結合的方式叫做實踐技能治療教育,最初的對象是來自附近特殊需求學校的學生。
學院分為日班制和寄宿制模式。寄宿制的所有學生并非住在學校公寓里,而是被安排在周邊城鎮(zhèn)的家庭里居住,學生每天乘坐公共汽車上學。這種社區(qū)家庭式居住方式被認為是改變年輕人定向生活模式的唯一途徑,學院會根據學生需求提供相應的日用所需,并安排“家長”與學生一起制定“寄宿者”的業(yè)余生活計劃,幫助學生更好的接觸社區(qū),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生活能力。
戈登便以藝術、手工和文化重建為己任,聘請老手藝人教學生紡線、編織羊毛、吹玻璃、打鐵、做木雕、做陶藝,請有經驗的農民教學生耕地、播種、去湖里捕魚等。1986年,一位16歲的學生主動退學來到這里,第二年又有兩位特殊需求的學生加入,時至今日,學校已有300多名學生。山谷里,一個個特色迥異的工作間隨之林立,一排排農場和小店也應運而生。
特殊人群的天堂
走在花草滿地的小路上,前方木屋傳來有節(jié)奏的敲打聲,“鐵器時代”作坊里的鑄造老師阿里安·雷加克(Arian Leljak)已在學院工作17年了。這里是打鐵課程的“教室”,從清晨到下午,雷加克每天的鑄造課程總共約3小時,每堂課上學生不超過3人?!斑@是為了平衡過于活躍學生的行為,患有多動癥的孩子不易集中注意力?!蓖ǔ?,一年制鑄造課程要求每位學生制作6個漂亮但類型不同的戒指,雷加克會把課程分解開來慢慢做。尤其是面對患有自閉癥的孩子,在每節(jié)課剛開始時找個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聊天,成為雷加克的必備教義,“我只有在取得信任后才開始生火?!?/p>
因此“鐵器時代”成為拉斯金磨坊學院中最獨特的課程之一,而學院里的每一門課程幾乎都沒有具體的結束時間。
盡管作坊采用木質建筑結構,屋頂與墻面留出約10厘米寬的縫隙采光,但“鐵器時代”里的光線依然偏暗,燈泡的瓦數似乎也比平常的低一些?!肮饩€暗淡一些才能看清金屬在火光中的顏色,而且鑄造敲打的過程只有在金屬剛從火里取出的那段短暫的時間里,因此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才能使年輕人集中注意力?!边@個被雷加克描述為“暗得像洞穴”的作坊不僅使孩子們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變得積極,同時也在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技能,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這并不是他們的職業(yè),而是能力的轉換?!睂W院一直秉持這一目的。但每個學生卻是有工資的,自己制作的作品出售所得也歸自己。“我們的管理模式介于企業(yè)管理和慈善機構之間,有董事會,董事會下面有5個人組成的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每個學院的正常運作和整體安排?!笨死锼埂て绽聿榈驴瓷先ツ昙o輕輕,卻是學院對外宣傳的總負責人。
20歲的湯姆是普理查德極力推薦的真實案例,他曾是溫室學院的學生。2000年,拉斯金磨坊信托基金特地將玻璃工坊設在格洛斯特郡,“這里是英國水晶品牌韋伯(Webb Corbett)和陶瓷品牌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的發(fā)源地,設在這里的緣由也是戈登先生對手工藝尋根問主的寄托?!逼绽聿榈卵哉Z中滿是敬佩。而湯姆就是在這個具有濃厚歷史文化的地方學習玻璃技藝。
2009年,湯姆被當做社會問題學生送來了這里,“我患有自閉癥,行事容易過激,被以前的學校當做危險人物,來到這里,就愛上了這里的教育。”湯姆跟著年長的玻璃藝人凱文·安德魯拿起了金剛鉆,并學習玻璃吹制技藝。兩年后,安德魯退休了,湯姆竟然主動承擔起玻璃工坊的日常運營,并與同學伊恩一起教授新來的學生,并接待參觀和舉辦玻璃展?!拔以谶@里找到了我的方向和情感寄托?!庇谑?6周的寄宿學習生活結束后,湯姆留在了工坊做老師,讓古老的玻璃技藝傳承下去。
這里似乎是一個人人平等的伊甸園,校園里的教室、車間、小型工廠、花園市場,畫廊和餐館也沒有十分清晰的“界線”,學院里也沒有明確教育、培訓和工作之間的區(qū)別。這正是學院最為獨特的地方,因為這里提供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過渡。在學習的最后一年,學生會被安排進入大學出資建立的附屬公司進行實習,或是根據個人造詣進入不同的社區(qū)、企業(yè)工作。這些特殊的孩子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并不比正常人差,因為三年的學習時間讓他們掌握了足夠的技藝,社交能力、自信心、自控力也顯著提升。
這正好印證了戈登推行手工藝教育的初衷:“這能幫助我們修煉內力,打鐵能塑造我們的剛度,雕木能削平堅硬的棱角?!?/p>
手藝重塑人生
在一張描繪學院工坊分布的地圖上,紡織作坊、肥皂工作室、藝術館、混凝土模具和生產、陶藝工坊、山墻雜貨店、漁業(yè)養(yǎng)殖場等地幾乎連成了一條直線,其實學院在教授生活技能的同時,也會安排理學碩士相關的學術課程,但大多以農耕為基礎。
安德魯斯學習了許多手藝,但他的主攻課程是烹飪,但得從秋天種植大麥開始上課。用馬犁地、播種后施肥、澆水、除草和除蟲的工作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豐收后,再將大麥曬干,打磨成大麥粉才能作為烹飪課的材料。第一次做面包時,安德魯斯把酵母粉放多了,吃起來味道怪怪的。熟練后,他喜歡加點葡萄干,滿臉甜蜜。“以前我的生活糟透了,但現在變得樂觀起來,畢竟能夠吃到自己種植的大麥制作而成的面包也沒幾個人,不是嗎?”
這不得不歸功于學院的“過渡團隊”,通過對手、腦、心的鍛煉和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轉化自我,循序漸進的認識自我和他人。
毋庸置疑,學院里的生活就像這里的課程豐富多彩。每逢燈籠節(jié)、五月節(jié)、圣誕集市、學生歲末派對、頒獎日、學生作品歲末展會等活動,都是舉校同慶的日子。從準備原材料到接待參加者,幾乎由學生獨立完成。開放日(Open Days)則是學生參與商業(yè)活動的一個機會,他們出售手工制品、為參加者沖泡有機咖啡、介紹《管理磨坊》雜志,或是去當地農貿市場協助出售學院自產產品、舉辦籌款活動,抑或前去蘇格蘭舉辦荒野之旅,測試體格和決策力……“問題學生”便以這樣的方式融入到社會群體中,過著真實的生活,形成獨一無二的療愈體驗。
自然,學院里醫(yī)生和護士必不可少,他們會核查“問題學生”正在服用的藥物,并提供癲癇、哮喘、遺尿、戒煙和性健康等問題的指導,他們的個性、情緒和交往能力以及健康,在有機農耕和傳統(tǒng)手工藝學習過程中有了顯著改善。因為先進的教育方式深受社會認可,學院里正常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他們與“問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正如約翰·拉斯金所說:“當愛與技能走到一起,就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