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
當今金駿眉的符號化影響力,要歸于正山小種曾經(jīng)的輝煌。
紅茶幾百年歷史,為什么只有桐木關地區(qū)的紅茶才有“正山”之譽?而風靡全世界、影響了世界口味的正山小種,又為什么沒有成為原產地的主流?“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種國外買”的文化根源何在呢?
金駿眉采制引話端
剛進陽歷3月,微博上就有好事者發(fā)布采制金駿眉的消息。此帖一出遭致各路人馬拍磚。理由再簡單不過:驚蟄還沒到,整個桐木關地區(qū)的菜茶還在休眠期,根本無芽頭可采,金駿眉采制一說從何而來呢?用句流行的網(wǎng)絡語言來形容的話,那真是隨時“hold不住”。
像金駿眉這類高檔紅茶,經(jīng)營者有較大的獲利空間,珍藏紅茶者也有貴難得之貨的機緣,所以,自2006年問世,金駿眉就被認定為正山小種紅茶序列中特殊的品類,在市場因素的主導下,這些年甚至產生出符號化的影響力。因此,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有悖時令、不合常情的金駿眉也就顧不得體面,應時而生。四處胡亂“發(fā)芽”了。
冠以“正山”之名,既有主流之譽
金駿眉躺著中槍的情況,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崇安縣令劉靖的《片刻余閑集》中,就有仿制小種紅茶(當?shù)乜谝舴Q為“烏茶”,土名“江西烏”)私售于崇安星村市場的記載,桐木關正山小種被大量非正山紅茶冒充。
正山小種為什么會被仿制和冒充呢?這是因為正山小種問世之初,就是完全依賴外銷的茶葉,海外需求決定著紅茶的生產。十七世紀末,正山小種紅茶的中心產區(qū)桐木村的最大產量約3~4千擔,基本能夠滿足海外的需求。而到十八世紀前50年間。英國平均年進口紅茶6556擔,是十七世紀末最后5年平均進口的76倍,同期,另一紅茶貿易大國荷蘭也有著與此相當?shù)倪M口量。因此。在正山范圍已經(jīng)超出它產能負荷的情況下,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海外需求,周邊地區(qū)出現(xiàn)仿制正山小種的情況就很正常了。
整個十八世紀除了福建,其他省份并無紅茶,這足以說明武夷紅茶當時獨步天下的情況,武夷茶早期即為正山小種紅茶在國外的稱呼。這種伴隨著海外貿易歷史而得以冠名的殊榮,是其他紅茶難以企及的。可是為什么只有產自武夷山桐木關地區(qū)的小種紅茶有“正山”之稱呢?“正山”一詞究竟隱藏著什么信息?
所謂“正山小種”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區(qū)所產之意”。中國是個講求倫理、秩序和尊卑的禮儀之邦,尤其在茶這類傳統(tǒng)產品的推廣上。前人們想必也是不肯稍稍假借正山之名于他人的。直白一點說吧,紅茶中的正山。除了桐木關地區(qū)出產的小種紅茶,其他都是非主流。
全世界的主流,卻是武夷山本土的非主流
細心的茶人們會發(fā)現(xiàn),哪怕是現(xiàn)在正山小種“紅”得發(fā)紫,武夷山當?shù)厝诉€是以喝巖茶為主?,F(xiàn)在一年兩次的巖茶村斗茶賽就是最好的例證。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角度上看,巖茶界有官方認定的“大紅袍技藝傳承人”。而作為紅茶鼻祖的正山小種,卻只有民間茶師而沒有官方敕封。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形成這種文化現(xiàn)象與海外貿易進程、國人品飲習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是。除了這些。還存在其他因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這句出自蘇軾《荔枝嘆》的詩,很形象地描繪了官方斗茶的場景;同樣,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中,也用“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贊美了當時民間斗茶的盛況。武夷山迄今每年兩次的斗茶賽,可以追溯到宋代,一千多年來對武夷巖茶文化的形成,起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而唐宋以降,眾多文人墨客對武夷巖茶的贊美和推薦,也確立了武夷巖茶的文化地位。
正山小種風靡海外源于西方文^的參與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正山小種,因為西方上流社會的示范和文人的參與,而成為改變世界口味的飲品。十七世紀后半期,為了追隨皇室飲紅茶之風,許多西方文學家和詩人留下許多關于飲茶、歌頌茶的動人詩篇,它們出現(xiàn)在挪威的易卜生的劇作里,出現(xiàn)在英國作家奧維格頓、文學家約翰遜的文章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拜倫在《唐璜》里寫的:“我覺得我的心兒變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p>
為滿足海外貿易而生的正山小種,雖然很難比肩歷史更悠久的武夷巖茶,但也因為西方上流社會和文人的參與,獲得了今天應有的尊榮和地位。
金駿眉是正山小種當下的傳奇
《同治安化縣志》(1871年)載:“方紅茶之初興也,打色封箱,客有冒稱武夷茶以求售者?!痹?jīng)甚囂塵上的“金駿眉”商標所有權之爭。只不過是正山小種的歷史一幕在今天的重演。2006年應運而生的金駿眉,在筆者看來當視為數(shù)代茶人勞動和智慧的集體結晶,它是傳統(tǒng)紅茶制作工藝在今天的延伸,是全體茶人共同的財富??陀^看待金駿眉的存在,善待正山小種的有形和無形資源,是對富有浪漫情懷的紅茶最虔誠的追捧。幾百年歷史的正山小種被國人熟知。也就近些年的事情,各個流派紅茶陸續(xù)問世以來,受紅茶貿易發(fā)展的影響,都在各個歷史時期為紅茶文化的發(fā)展做出過應有的貢獻。紅茶文化興于異邦,今又復歸于我們的生活,彼此認真扮演好自己的原產地角色,才是王道所在。每片茶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明就里者千萬不要老拿金駿眉說事。山就那么一片山,芽就那么幾顆芽,說多了就容易穿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