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群
數(shù)學教學應該是學生充滿好奇,大膽猜測,主動思考,積極探究,不斷發(fā)現(xiàn)或感悟的生命演繹過程。本節(jié)課,我基于這一理念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盡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整個探究與應用過程。教學中,既有獨立操作,又有小組合作;既注重直觀感受,又注重科學驗證。整節(jié)課力求讓學生在客觀現(xiàn)實的情境中、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嚴謹科學的推理中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真正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并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探索成功的體驗,享受主動學習的快樂。
一、在認知沖突中誘發(fā)學習動機
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是求知的前提。開課伊始,為了盡快將學生的思維聚集到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我特意設計了新版本的龜兔比賽情境——龜兔粉刷墻面的動畫情境。烏龜在長方形里面涂,兔子在平行四邊形里面涂。比賽一開始,明快的畫面,可愛的龜、兔卡通形象,“激烈”的比賽場面,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比賽演示結束后,當問誰贏了時,學生看到烏龜和兔子同時開始又同時結束,一時不知如何評判,反應快的學生立即想到比較它們各自粉刷的面積,但形狀不同且面積大小差別不明顯的兩個圖形再一次讓學生感到難以裁決:有的說平了,有的說兔子贏了,有的說烏龜贏了,還有的說無法確定??捶ú唤y(tǒng)一,怎么辦?學生立即想到了用面積單位測量出它們各自的面積,但他們很快意識到在墻面上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很不方便,于是一種更為強烈的認知沖突激起了學生尋求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欲望,此刻,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適時地拋出今天要研究的問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在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驅動下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二、在動手實踐中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
現(xiàn)代教學論強調:“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币虼耍跀?shù)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做中學”學習活動,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手操作的學習情景是非常必要的。本節(jié)課,關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我讓學生進行了兩個層面的動手實踐。第一層:數(shù)方格,引發(fā)猜想。讓學生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填寫表格,從表格中學生很容易觀察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以及面積都分別相等。這時我啟發(fā)學生猜想,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底乘高呢?不數(shù)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第二層:剪拼法,驗證猜想。讓學生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在動手實踐中,學生經(jīng)歷了猜想—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概括的科學探究過程,這是學生全心投入的過程,也是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探究中,他們既有猜想時的沖動,又有發(fā)現(xiàn)時的欣喜,更有反復驗證后對數(shù)學規(guī)律的確信無疑。
三、在分層訓練中理解內化
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的延續(xù),是學生消化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原則,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題。第一層:基本練習。課本第82頁第1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停車位底長5m,高2.5m,它的面積是多少?這道題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第二層:綜合練習。課本第82頁第2題: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底要找出與它相對應的高,這樣才能準確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第三層:拓展練習。課本第83頁第5題:“下面圖中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你還能在這里畫出與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嗎?可以畫幾個?”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等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把平行四邊形模型拉近,它們的面積發(fā)生變化了嗎?”通過這個過程的操作,讓學生明白當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一定時,越拉近,它的面積就越小。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yè),自由是生命的靈魂。本節(jié)課,學生在輕松、詼諧的課堂情境中,情感得到自由迸發(fā);在層層推進的自主探究中思維得到了自由馳騁;在一個個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決中,個性得到自由彰顯。這是一個生命舒展的天地,也是一個生命涌動的課堂,在這里,學生感受的是快樂,收獲的是方法和啟迪,課堂真正成了學生生命成長的精神驛站。
(作者單位 廣東省恩平市圣堂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