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消化時間選食物
白粥只需90分鐘,蔬菜要用兩個鐘頭,肉類要花6個小時
文/王楓
有時我們吃完一頓飯沒過多久就覺得餓,有時一餐后覺得肚子脹,到了下頓飯也沒食欲。這是因為食物有不同的消化特性,而我們一餐中的搭配也出了問題。
食物的消化時間,是指食物停留在胃內(nèi)的時間。簡單從營養(yǎng)成分來講,淀粉、糖的胃排空速度最快,只需1個多小時;脂肪的胃排空速度最慢,需要6個多小時;蛋白質(zhì)居中,約3個多小時。而我們從食物的種類,也能大致區(qū)分食物消化的快慢。
早餐:粗糧能抗餓
主食中主要是淀粉。但看似差不多的淀粉,在人體內(nèi)的消化吸收卻大不相同。研究發(fā)現(xiàn),用精米白面制作的米飯、饅頭、面條、面包等食品消化吸收速度極快,甚至與白糖的吸收速度相差無幾,而其中消化最快的白粥,完全消化僅需90-120分鐘。而粗糧、豆類當(dāng)中的淀粉消化吸收速度明顯減慢,這是因為其中的膳食纖維有阻礙淀粉消化、吸收的效果。消化太快的淀粉一方面會促進體內(nèi)脂肪的合成,容易使人重新感到饑餓,從而導(dǎo)致肥胖;另一方面會明顯升高餐后血糖,對糖尿病人非常不利。
餐桌建議:紫米、糙米、燕麥等粗糧,以及紅豆、黑豆、黃豆等各種豆類含有較多的慢消化淀粉,應(yīng)該和精米白面等含“快消化淀粉”的食物共同搭配作主食。這樣飽腹感持續(xù)時間長,能控制體重,引起的血糖波動較小,對糖尿病人尤其有利。
午餐:紅肉消化慢
與其他食物相比,肉類的消化偏慢,需要約4-6小時。粗略來講,脂肪含量越高的肉消化時間越長,因此魚蝦類消化時間較短,雞鴨等禽肉居中,豬牛羊等紅肉消化較慢。因此,吃紅肉最佳時間要選在中午,這樣有助于肉的消化。
但即使是同一種肉,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差異也很大,因此消化時間也不同。比如豬肉中的普通肥瘦肉,其脂肪含量約37%,里脊肉脂肪約占8%,而脖子肉的脂肪含量高達60%。
餐桌建議:脂肪越高的肉越不好消化,因此脂肪含量較高的五花肉、雞皮等不妨偶爾吃,而低脂肪高蛋白的魚蝦、牛肉、雞胸肉等可以每天輪換食用。老年人代謝緩慢,消化功能減弱,攝入的肉類應(yīng)更少一些,每天宜100克以內(nèi)。另外,肉食最好安排在早餐和午餐的菜譜中。
晚餐:瓜類消化快
蔬菜的消化時間約為1-2小時,其中瓜類蔬菜,比如冬瓜、黃瓜、西葫蘆消化最快;其次為西紅柿、茄子等茄果類蔬菜和菌類;葉類、筍類蔬菜和十字花科類蔬菜因為含有大量纖維素,所以消化起來慢一些。而根莖類蔬菜如紅薯、土豆、玉米等由于含有大量慢消化淀粉,消化時間較長,所以可以代替部分主食。數(shù)量上來講,約兩份根莖類蔬菜可以代替一份米面。
餐桌建議:蔬菜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用了錯誤的烹調(diào)方式,比如炒菜的時候放太多油,在水煮魚的厚厚油湯下墊入芹菜、豆芽,吃麻辣火鍋時涮葉菜……由于蔬菜易于吸油的特性,這些烹調(diào)方法使得原本易于消化、低脂低熱量的蔬菜變成了難消化、高油脂的食物。蔬菜最好的吃法是蒸、煮、涼拌,或者直接生吃。如果喜歡炒菜,注意用較少的油快炒。
香蕉外皮變黑能吃嗎?
文/徐春成
香蕉放置一段時間后,外皮會變黑,這是因為香蕉外皮細胞中富含酚類物質(zhì),同時含有多酚氧化酶(活力比一般水果強很多)和過氧化物酶。
平時,這兩種物質(zhì)分隔在細胞不同的區(qū)域中,香蕉皮就能保持黃色。當(dāng)放置時間延長,表皮細胞破損,這兩種物質(zhì)就會“相遇”,從而在空氣中發(fā)生反應(yīng)而變色,時間越長,顏色會從紅變褐,再到黑。香蕉皮褐變的速度非常快,果肉也會褐變,而且比外層更易褐變。
研究表明,香蕉放置一段時間(10天),使得外皮發(fā)黑,人吃了后可使其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白血球更多、活性更強,對于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及防癌、抗癌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變黑而沒有變質(zhì)的前提下,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