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生活中,我經(jīng)常會遇到許多迷茫的問題,想起當(dāng)年同過學(xué)的朋友,有上進(jìn)心的、學(xué)習(xí)好的、追求理想的,長大后反而過的有諸多不盡人意;而那些相貌平平、成績一般、看似沒出息的同學(xué),卻大都生活的很幸福。
當(dāng)下,有一個時代鮮明的詞語,叫做“成功”。
許多人在考研,在掙錢,在爭官,也許都是為了奔著一個終極目標(biāo)“成功”而去的。
我不知道“成功”的人是不是就登天了,是不是就沒有煩惱了,是不是就獲得幸福了。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算是成功,在有的人眼里,成功無外乎就是錢、地位、面子吧!
如果沒有這些呢?那就是失敗嗎?
在汶川地震的時候,我聽說過一句話:“人只要活著就是幸福的。”
我覺得人類的極限只有生與死,而成功與失敗只是一種簡單的短效定義。
如果活著,我不希望現(xiàn)代人在成功與失敗間掙扎。
如果活著,我們可以處處享受成功,天天過的快樂。
我的伯父,一個極平常的農(nóng)民,一生都在卑微而倔強(qiáng)地活著,他走路總是低著頭,肩膀被扁擔(dān)壓得比彎曲的扁擔(dān)還要彎曲了,可是他活的一點(diǎn)都不累,甚至可以說,他活的有滋有味,活的很成功。
伯父的一生,既沒有錢,也沒有地位,更沒有面子;而他有不屈不媚的自守,有不欺不詐的真實(shí),有無欲則剛的從容。
當(dāng)我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無意中會經(jīng)常想起像伯父一樣彎曲的身影,一樣平凡的人,他們這些人的生活,他們酸甜苦辣的故事,他們再平淡不過的話語,再低微不過的人生。
在我的印象中,伯父從來都不多說話,他教導(dǎo)兒女的一句名言是非常富于哲理的,他說:“說話時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p>
這也是他一貫的風(fēng)格。
伯父不多說話,可是我們都很怕他。
我小的時候,伯父總是陰沉著臉,一聲不吭,彎下腰來,默默不息地干活。
他挑著水或者挑著糞擔(dān),沉重而緩慢地走上往我們家老院子走的上坡路,一直走到院子里,就像一頭倔牛,永遠(yuǎn)都低著頭這樣走著,我記得的伯父,首先就是這樣走著。
地里所有的莊稼活,伯父都在仔細(xì)認(rèn)真辛勤地做著。
他從不說東道西的,至多與熟人打聲招呼,然后依舊是他飲牛切草、吆羊上坡、鋤草犁地、打耙背柴的影子。
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他曾經(jīng)當(dāng)過游擊隊長,解放后,和他一起干過革命的一個團(tuán)長曾經(jīng)請他出來參加工作,他考慮自身家庭負(fù)擔(dān)太重,沒有答應(yīng)下來,就這樣回家務(wù)農(nóng)了,而且一低頭就是一輩子。
伯父生了八個女兒,一個兒子,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沒有念完初中,除了兒子之外,女兒們?nèi)几碌馗苫睢?/p>
他年輕的時候,脾氣很暴躁,這些女兒們干活,只要有一點(diǎn)讓他不順心,他就沒頭沒臉地打上去了。
因此,他所有的孩子都對他敬畏有加,只要他在跟前,兒女們從來都不敢高聲喧嘩,全都養(yǎng)成了踏實(shí)做人默默做事的習(xí)慣。
我總是記得表姐們點(diǎn)著燈臺上的煤油燈,用麻桿生著爐火,站在坑坑洼洼的灶前井然有序地做飯時的樣子。
那時候家里都是靜悄悄的,最有權(quán)威的伯父勞累了一天,這時候剛好從地里回來了,他脫了鞋,坐在炕頭上,眼睛一眨一眨的,要么吸上一鍋旱煙解解乏,家里除了必要的說話聲,然后就是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了。
伯父家的炕上經(jīng)常養(yǎng)著一只小貓,平時老板著面孔的伯父,在看到小貓從炕東撲到炕西淘氣玩耍的樣子時,臉上反倒露著和藹與親切的笑意,我能從這樣的表情中看到他內(nèi)心童趣與純樸的天性。
伯父最安然地享受就是每天從地里回來坐在炕頭的時光吧!
或許他根本不懂得成功是什么,可是我總覺得他一輩子都在成功中度過,因?yàn)樗麖膩矶疾恢朗∈鞘裁础?/p>
他坐在熱炕頭上,至尊無比地享受著妻兒對他的崇敬與愛護(hù)。
這樣的機(jī)會,他每天都能獲得。
炕上是剛剛蒸熟的農(nóng)家飯,直到現(xiàn)在我都懷念在伯父家吃過的農(nóng)家飯。
在伯父面前,放著一個搪瓷洗臉盆,洗臉盆上面是剛剛從蒸籠里端出的一箅子熱騰騰的飯菜,非常豐盛,全都是自己種的,有莜麥面條條、玉米面窩窩、南瓜、土豆、胡蘿卜、蔓菁,炕上有酸菜和熟好的調(diào)料,辣椒、韭菜、蔥花、蒜料。
飯前,每個人碗里先盛一點(diǎn)滾燙的米湯喝了,然后再自己挑選主食來吃,吃完后再喝湯。
伯父家的規(guī)矩是吃飯時不準(zhǔn)說話,更不準(zhǔn)談?wù)搫e人家的是非,大家各自端著碗,找自己合適的位置坐下,很肅靜,也很有秩序地吃著。
這樣的家庭雖然嚴(yán)格,可是孩子們都很懂事,都很勤懇而且孝順,相互之間從不發(fā)生一點(diǎn)家庭爭端。
我有幾個朋友,自己有學(xué)識,有工作,有事業(yè),有錢,可是結(jié)婚十年之后,老公都以各種原因和她們離婚了。
她們都經(jīng)歷了感情的傷害,在痛苦和掙扎過后,守著孩子,孤獨(dú)地過著日子。
我經(jīng)常想,幸福是什么呢?成功又是什么呢?
有一次,我去柏山上面的一個小村子里游玩,看見路邊一些草雞在自由地覓食,我想這里村民養(yǎng)的土雞蛋肯定非常純正,于是,我讓老公停下車,走進(jìn)一戶人家的院子里,準(zhǔn)備買一些土雞蛋。
進(jìn)到簡陋的土窯洞里,一個中年女人走了過來,就是很樸素很常見的那種農(nóng)村女人。
當(dāng)我們說起要買土雞蛋時,她說:“呀!你們怎么不早來兩天呢?這幾天攢的剛剛賣完,家里沒剩幾個了,恐怕不夠你們要?!?/p>
我說:“有多少算多少吧!你把雞蛋拿出來,我都要了?!?/p>
然后,她從屋子后面端出來一個小籃子,里面大概有四五斤的雞蛋。
這時,我看見她拿來一個空碗,從籃子里揀出來滿滿一碗雞蛋,放在一邊,這才準(zhǔn)備把籃子里的雞蛋給我們過秤。
我說:“那些雞蛋我全要了,你為什么要取出來呢?”
她說:“我家男人晌午從地里回來還要吃呢!我怎么敢賣了呢?”
我說:“明天雞還會下蛋的,你讓他以后吃不行嗎?我哪怕給你多掏點(diǎn)錢呢!讓我全要了吧!我們上來一次也不容易,每天都忙,誰知道以后還有空來嗎?”
她說:“不敢吧!給多少錢都不能賣的,我男人在地里干那么重的活兒,每天都得吃七八個雞蛋才行,要么是炒著吃,要么是煮著吃,我得給他留著?!?/p>
我說:“他每天都吃這么多雞蛋?少一天不吃都不行嗎?”
她說:“嗯!每天都得吃,莊稼人苦重,出力多,不讓吃好點(diǎn)兒還行呀!”話里的體貼與關(guān)愛是那么隨意自然地流露著,讓人看到她對老公的這份實(shí)實(shí)在在的愛。
這個女人說這番話的時候,我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了一個幸福的莊稼漢在地里揮汗如雨地干活時的樣子。
那一天,天氣很熱,我想,她的男人回來,一定會像我伯父一樣,簡單地洗把臉,脫了沾滿泥土的布鞋,往炕頭上一坐,愜意地享受著窯洞里的陰涼,和妻子端上來的香噴噴的炒雞蛋呢!
從那時起,那個從未謀面的莊稼漢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的記憶里,他曾經(jīng)被我羨慕過,就那一瞬間,我能感受到他的幸福。
有許多人,也許從來不懂成功,也許從來不懂愛情,可是他們一直是成功的,一直是相愛的,也一直是幸福的;雖然他們生活的很卑微,很平淡。
用卑微和平淡也可以獲得幸福,只要心中有愛,有希望。
這又讓我想起了我姨和我姨夫的故事。
用我姨夫的話說,我姨的腦子一輩子都是糊的。
我姨也說她自己根本不算個人,什么也不懂,出了門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坐車暈的吐一路,買東西不會算賬,也不會討價還價,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我姨夫也說:“人就是要吃虧哩!吃虧就好!”
我剛開始怎么也想不明白姨夫這句話會有什么道理。
我姨十五歲就嫁給了姨夫,兩個人一共生了五個兒子,膝下沒有女兒。
媽媽在的時候成天發(fā)愁我姨,沒有女兒等老了可該怎么活呢?將來不會動了誰伺候她呢?
我姨似乎天生就是個伺候人的命。
她剛嫁到姨夫家里時,那還是舊社會,除了每天早起摸黑地伺候公婆,家務(wù)事地里活兒生兒育女縫補(bǔ)漿洗拉耙打牛,一樣都不敢落下。
她說娶她的時候婆婆給了她一些銀首飾,等她過門后,有一天,婆婆和小姑子來到了她的屋里,兩個人慌里慌張關(guān)起門把她擠到炕墻角,故意虛張聲勢地說道:“快點(diǎn)!土匪來了,土匪來了!把你那些銀首飾交給我們,好讓我們給你保管,不然,讓土匪搜到了不但會搶了去還會殺了你的?!?/p>
她嚇得想都沒有想,就乖乖地把那些銀貨給了婆婆。
婆婆把銀貨拿上馬上就給了小姑子。
就這樣,她手里僅有的最值錢的東西被她們給騙走了。
以后的日子,姨就跟著姨夫輾轉(zhuǎn)到各處在外面討生活了。
他們幾十年都居無定所,過著沒有溫飽的日子。
后來,他們總算在黑龍關(guān)定居下來了。
姨要持家過日子,撫養(yǎng)五個兒子。
每次姨來到我家,都從不過夜,只是坐在炕上,對著我的母親,一遍一遍傾訴著她艱辛的勞務(wù)。
“不敢住下,要回去呢!家里還有牛要放,我一走就沒人做飯,幾張口等著要吃呢!還有一條狗沒人喂,地里還有一些活兒要做……”
她每次來我家,說完這些話,吃一頓飯,就匆匆忙忙趕回去了。
姨說,她有一次拉牛犁地,不知什么緣故,忽然暈倒在地里了,村里人把她背回家里,姨夫說:“沒事,死是那么容易的嗎?要是很容易死的話,這世界上早就死的沒人了?!?/p>
就這樣,姨在剛剛蘇醒后就趕緊下地干活了。
姨家里經(jīng)常收拾的很干凈,無論什么時候見到她,她都是腳不停點(diǎn)地忙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
她說她有時候幾天都不眨一眼,頭一挨枕頭,腦子就清醒了;她說她吃什么東西都一個味,從不知道什么東西好吃;她說她睡下的時候,滿身的骨頭疼的;她說她的內(nèi)心總是木木的,從不知道什么是苦。
我沒有見過姨掉眼淚,她說她的眼睛是干的,一滴淚都沒有。
幾個兒子娶了媳婦,又生下孫子,姨的事情更多了。
她忙上忙下地伺候媳婦坐月子,又忙前忙后地看孫子。
媳婦多了,也有些分配不公長長短短的口舌是非,因?yàn)橐磺卸际且淘趶埩_與操勞,所以媳婦們的不滿都是跟她有關(guān)的,這個說她偏了那家,那個說她偏了這家,大媳婦說她跟老二家的孫子親,二媳婦又說她跟老三家的孫子親,這樣下來,罪過都在姨身上;有媳婦尋釁滋事的時候,她一個人全擔(dān)了,所有的苦水她全咽了,她從不肯在兒子跟前說一下媳婦的不是,她說她怕兒子知道了這些,跟媳婦鬧起來對誰都不好,她心疼兒子,不想讓兒子為她生這個氣。
我每次去姨家,從來沒有見過她坐在飯桌前吃上一口飯,她總是在做著,別人都吃飯時,她還是在攆著喂孫子吃飯,或者燒水添柴的干著零碎活兒。
她在別人都吃完的時候,才自己胡亂熱一下飯菜,端個碗站在灶間,隨便吃上點(diǎn)兒了事。
有一年,她咳嗽的氣也上不來了,來到我家,干瘦的身子顫動著,還是一邊咳嗽,一邊在廚房麻利地幫著做飯端碗的;她滿臉的皺紋就像她種過的莊稼地,平靜而規(guī)整地生長著;她還是那樣一遍一遍嘮叨著她過去的日子,就像祥林嫂嘮叨她那被狼叼走的孩子一樣。
姨說這些話的時候,既沒有悲傷也沒有歡樂,一切都成了一種習(xí)慣,用大氣一點(diǎn)的話說,她已經(jīng)是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榮辱不驚了!
媽媽嘆息著說:“恐怕你姨哪一天栽倒在地就起不來了,你姨不好活……”
現(xiàn)在,直到媽媽去世后都十年了,我的姨八十多歲了,還是那樣不停地忙碌著,身上所有的病痛也奇跡般地消失了,她的身體反而越來越好,和姨夫的感情也是相濡以沫,越來越好。
現(xiàn)在要補(bǔ)充一點(diǎn)的是:伯父家的兒子和姨家的兒子都非常有出息,都在社會上為自己爭得了一席之地,對父母也都很孝順。
我想,他們的孩子之所以能有今天,父母就是他們成功的基石。
以一種姿態(tài)卑微地活著,不要祈求活成什么,只要這樣活著,做好自己,給兒女一種精神的依靠,給父母一種成人的安慰。
只要活著,一切都是希望。
哪怕只是卑微地活著,也會活的心安理得。
哪怕像他們一樣,不欺不詐、不屈不媚、不爭不搶、不驕不狂,只要低下頭做人,活著就好!
2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