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晰
我想把對手KO,對手也想把我KO。職業(yè)拳擊最吸引我的就是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北京時間4月7日凌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
這一時刻,這一地點,對于三次世錦賽冠軍、兩屆奧運會冠軍的鄒市明來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他贏得了自己轉戰(zhàn)職業(yè)拳擊賽的首場勝利。
就在鄒市明出場比賽前,墨西哥拳王埃斯特拉達擊潰了WBC和WBO兩條金腰帶擁有者維羅里亞,成為新任拳王,他說,“我來了,維羅里亞就可以退休了,下面是我和鄒市明的時代了,我期待下一場能夠和鄒市明過招。 ”
對于埃斯特拉達的期待,鄒市明說:“誰都想拿冠軍,所以誰是冠軍,我就要挑戰(zhàn)誰。冠軍是他,我的目標就是他?!?/p>
“讓世界拳擊印上中國的烙印”
熟悉澳門威尼斯人酒店的人都知道,這家號稱能容納90架波音747客機的酒店,擁有澳門最大的賭場。酒店的投資方來自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而職業(yè)拳擊,正是拉斯維加斯最有代表性的運動。事實上,從職業(yè)拳擊誕生起,就與金錢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拳手以打拳賺取出場費和獎金,組織者則以盈利與否作為一場賽事成功與否的標準,觀眾在盡情享受拳擊帶來的激情時,還可為自己看好的拳手壓上賭金碰一下運氣。
在美國,職業(yè)拳擊已成為所有運動項目中繼NBA之后最賺錢的行業(yè),著名拳手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收入遠遠超過了NBA賽場上的大牌明星。賭場的老板們通過出售電視轉播權、博彩和高價門票,極大刺激了職業(yè)拳擊的發(fā)展。
這一次,威尼斯人酒店舉辦鄒市明的比賽,無疑是對于職業(yè)拳擊這種特殊商業(yè)模式的一次試水。因為這一天,臺下的7000名觀眾是為了他而來,電視機前還有數以萬計的觀眾為他吶喊。
“這里和你以往比賽的地方完全不一樣,摘下頭盔走上去的時候是什么心情?”
“說實話,等待上場那一刻心里很平靜,那種平靜是難以言表的。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沒有壓力的舞臺,就是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我相信自己的實力,沒什么好緊張的?!?/p>
的確沒有什么好緊張的,為了這一刻,鄒市明已經做了相當充足的準備,經紀公司甚至還找來了世界著名的菲律賓輕量級拳王帕奎奧的角落助手來擔任他比賽的助手。在氣勢磅礴的音樂伴奏下,現(xiàn)場大屏幕出現(xiàn)了歷史上一些經典的職業(yè)拳賽的鏡頭。接著漆黑的全場陷入短暫的寂靜之中,震撼力的鼓聲突然響起,“力量”、“技能”、“攻略”幾個碩大的紅色漢字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
燈光響起,五星紅旗輝映在大屏幕之中,伴隨著全場的歡呼聲,鄒市明在閃電和迷霧中出場了,紅色的拳袍,歡快的節(jié)奏,堅定的笑容,他邊走邊和熱情的拳迷們不斷擊拳應和,這種氣氛顯然不是奧運賽場上可以找到的。
世界著名拳擊主持人麥克爾·波非用長長的尾音向觀眾介紹來自中國的“ZOU SHIMING”,全場尖叫。鈴聲響起,比賽開始了。黃色的短褲,前面繡著大大的“ZOU”,紅色的拳套,強烈的進攻,與比他高半個腦袋的瓦雷祖拉周旋。拳王首秀就這樣開始了。
第一回合,步伐神速的鄒市明上步刺拳連續(xù)打中對手,但在比賽還剩23秒時,鄒市明滑倒,全場一片驚呼;第二回合,對手做了挑釁的怪動作,但鄒市明總能在進攻中打中對手的頭部。休息時,大屏上的鄒市明臉露笑容;第三回合,對手手臂很長占有很大優(yōu)勢,但在鄒市明靈活的躲閃面前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倒是鄒市明一陣陣進攻,頻頻擊中對手臉部;最后一個回合鄒市明大幅度跨步向前攻擊讓對手無法適應,最終在全場興奮的歡呼聲中結束了比賽。
三個裁判無一例外都給出了40比36的分數,鄒市明最終贏得了勝利!
看臺上,鄒市明的兒子已經睡著了,他的妻子喜極而泣。鄒市明說,“雖然只有4回合,但是我相信以后還有6回合、8回合、10回合、12回合,我會讓世界拳擊印上中國的烙印?!?/p>
“要么你把我干倒,要么我把你干倒”
2013年1月23日,鄒市明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自己將轉戰(zhàn)世界職業(yè)拳壇,簽約美國著名拳擊經紀公司TOP RANK。
不要以為這個新聞發(fā)布會是很簡單的事情,倘若他要開始職業(yè)拳擊的新旅程,務必要放棄很多東西,例如所有運動員都看重的全運會,還有貴州省體工大隊副大隊長的職務……
鄒市明這樣的決定讓很多人目瞪口呆,兩屆奧運會冠軍的頭銜,是絕大多數運動員難以企及并無法割棄的光環(huán);32歲,是絕大多數運動員考慮退役的年紀。但是,32歲的奧運冠軍鄒市明卻選擇了重新開始,從“專業(yè)”轉身為“職業(yè)”。毫無疑問,職業(yè)與業(yè)余拳擊除了運動水平相差懸殊、比賽規(guī)則有很大不同外,在賽事的性質、時間、防護、量級、宣傳和裁決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qū)別。即使是奧運冠軍,他站在職業(yè)拳擊的舞臺上,也只是一個“菜鳥”。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嗎?”
“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想把對手KO,對手也想把我KO。職業(yè)拳擊最吸引我的就是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要么你把我干倒,要么我把你干倒,很刺激的感覺,我很享受那個過程。”
對于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鄒市明來說,站上職業(yè)拳臺一直就是他的夢想,原本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就可以實現(xiàn)這個夢想,那時候對于一個拳手來說也正是黃金年齡,但是因為國家拳擊隊需要他再打四年,他選擇了讓夢想等待。
所以當倫敦奧運會結束之后,他有了這樣的選擇,或許,這也是最后的機會,打從跨進職業(yè)拳擊的那一刻,鄒市明就明白:“我的未來是黑色的,什么也看不清,一切都需要我用拳頭去打出來”。
鄒市明知道,要想在職業(yè)拳擊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就必須有一個熟悉這個領域的人,既然要找,那就要找最好的那一個,最終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世界著名拳擊教練羅奇的身上。與其他霸氣十足的拳擊教練相比,羅奇更像是個學者。只要一談起拳擊,他的眼睛便會放光,特別是談到他最欣賞的可以瞬間將對手撂倒的左鉤拳,更是無比興奮,在羅奇眼里,只有擊倒對手的重拳和左鉤拳,才是拳擊的精髓。他教出的學生,大多具有如此品質和能力,“菲律賓國寶”帕奎奧如此,泰森、“金童”德拉霍亞、阿米爾·漢也都是這樣。
“我曾經執(zhí)教過54個職業(yè)拳擊手,在我看來,鄒市明有著足夠的天賦,我相信他在一年之內能夠拿到拳王金腰帶。”羅奇說。
2013年2月4日,鄒市明在妻子的陪同下,從北京飛往美國,為自己的金腰帶夢想來到了羅奇位于洛杉磯的拳擊訓練館里,不過在羅奇和體能教練蓋文的眼里,這個奧運拳擊冠軍距離職業(yè)拳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奧運會之后,鄒市明有半年沒有系統(tǒng)訓練??粗鴦偟矫绹乃w文搖了搖頭。他遞給鄒市明一條有三根手指粗的跳繩,鄒市明二話沒說拿起就跳,沒兩下,就跳不動了,因為肩膀太酸。但蓋文嘴里一直喊著“go on”,鄒市明只能咬牙堅持。沒過幾天,他的手就被跳繩磨破,鮮血順著裂開的口子流了出來,即使這樣,鄒市明也沒有停下來,每天都這樣跳著。隨著手上的傷口變成了老繭,鄒市明跳繩的速度輕快了,時間也久了?!班u很努力,也很愿意吃苦。每天都給我?guī)眢@喜?!鄙w文說。
“埃斯特拉達根本打不著他”
在職業(yè)拳擊的路上,鄒市明需要學習的很多,需要忘記的也很多,他在業(yè)余拳擊臺上的海盜式打法曾經橫掃世界,這在職業(yè)拳手眼中是很不可思議的,被對手打得滿場跑,居然最終也能奪冠。因為,職業(yè)拳擊的規(guī)則“殘忍”得多,光著膀子、沒有頭盔、拳擊手套更輕薄……現(xiàn)場觀眾想看到的也是KO對手,因此他曾經像風一樣的躲閃,如閃電般的突襲,這些在業(yè)余拳擊里制勝的絕技,在職業(yè)拳擊里卻成為了鄒市明的“毛病”,他已經習慣了移動,很難定下來打。
在為期兩個月的集訓中,羅奇一直告訴鄒市明要定下來打。與業(yè)余拳擊“點到即止”不同,職業(yè)拳擊最需要的,也最能取悅觀眾的則是重擊對手,只有連續(xù)的重擊才能徹底摧毀對手,征服觀眾。
“鄒市明的重拳沒有問題,甚至他能從各個角度打出足夠份量的重拳,但在出拳的方式和選擇上卻還留有太多的‘業(yè)余習慣。(職業(yè)拳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習慣用腿部力量發(fā)力,更多地選擇用上鉤拳和平鉤拳打擊對手,而這就需要他更敢于靠近對手,在近戰(zhàn)中抓住機會,而不是打了就跑?!绷_奇表示。
雖然贏下了首場職業(yè)比賽,但是對于鄒市明來說,并不意味著已經徹底贏了。因為自己需要改進的還有很多。指導他奪得兩屆奧運冠軍的教練張傳良在現(xiàn)場觀看了比賽,直言“打得不好,亂七八糟”。
“他很少能打出這么糟糕的拳,太興奮了。要是穩(wěn)重一點,不著急,會打得很好,對方跟他不在一個檔次上。他想幾拳就把對方打倒,這就大錯特錯了。一心想向觀眾展示,結果太急于表現(xiàn)了,反而顯得很浮躁。跑得太多,消耗了太多的體力?!睆垈髁颊f,“業(yè)余跟職業(yè)有區(qū)別,但是他是個老隊員,應該很穩(wěn)重地打下來,太想要場面了,上去就總想不停地打,結果反倒不好。以后回合多點,他就不會這樣打了?!?/p>
雖然一直批評著,但在張傳良眼里,鄒市明無疑是最優(yōu)秀的,“他還需要時間,回合不斷地增加,先是4回合、6回合、10回合,等到了12回合才是真正的挑戰(zhàn)。我想等到那個時候,埃斯特拉達根本打不著他。他在美國訓練,跟他對練的也是一位冠軍,完全打不到他,那個人一出拳,鄒市明就能非常靈活地躲掉。”
對于已經32歲的鄒市明而言,在這樣的年齡再踏入職業(yè)拳壇雖然有些晚,年齡上的劣勢不僅讓他在力量、速度和體能上都處于下風,但是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種旁人所不及的信念?!暗谝粓鰟倮麑ξ襾碚f只是剛剛開始,還有很多的經驗、技術都需要我去雕琢。已經邁出第一步了,可能后面還有很多困難,我只能一個比賽一個比賽地準備,通過比賽積累更多經驗,我相信當走到真正挑戰(zhàn)的那一步,我會更如魚得水?!?/p>
責任編輯 張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