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門
后門比前門隱蔽且窄小,要從后門走的事情 ,往往也不那么光彩。可有些人偏偏要把后門做大做強,小到餐廳訂座,大到子女上學,末了還要在人多的地方打個電話吼一聲,“我那個部長兄弟幫你搞定了”。
秀下限
古人要把丑給遮起來,今人卻是要把自己的低智商炫耀出來——如果有別人比自己更低,那才是恥辱。從2002年的“最佳清新氣質(zhì)”到2011年浴室自拍隨即幾乎全裸上車展,干露露是當代秀下限的成功典范,但她的下限顯然已被今年車展上身著“黃金戰(zhàn)甲”的龔玥菲刷新。
裝無知
無知=年幼=天真=可愛,起碼這個等式在當下中國成立。如果你不太明白這其中的關系,打開明星跳水這樣的電視節(jié)目或者娛樂頭條吧,挺胸收腹拍寫真的靚模自會告訴你身體顏色深就不怕撞傷以及事業(yè)線越深越好等等“可愛”語錄。
磚家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眱?nèi)行或假裝的內(nèi)行,為了利益,夸大其辭乃至憑空捏造都不在話下,專業(yè)術語用起來甩得死人,遇百分比基本選用99%。但媒體乃至廣告依然熱愛這樣的磚家,也從沒見哪位磚家明星因此而被拉下臺的。
八姨太
素顏是自暴自棄,盛裝是寂寞難忍,關緊門窗是茶飯不思……八卦雜志能從喝個茶直接聯(lián)想到離婚分財產(chǎn),讀得多了,人人都是八姨太。古人剪舌以懲戒那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現(xiàn)代人卻能一見面便捕風捉影暢談八卦并美其名曰交流感情。
“它”優(yōu)先
孩子要哭?大家一起聽吧。孩子要尿尿?地鐵上也必須立即執(zhí)行。孩子不能挨餓、受凍、憋屎,不能去公廁這么臟的地方,也不能在世博館隨地大小便后被人指責。在很多辯駁中,家長反復強調(diào)之所以孩子應該做他想做的一切違反公德的事,是因為“它”沒有成人——導盲犬小Q都知道要等紅燈過馬路和不能隨地大小便的。
妄斷潮
還沒翻開書便寫下“這是近十年來文壇難得一見的佳作”的書評人,還沒辨清信息來源便斷定“他一定是壞人”的轉(zhuǎn)發(fā)人,還有一開始就“保留最終解釋權”的企業(yè)公告,有的是對職業(yè)道德的漠視,但更多是出自“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和對個人社會責任的無視。
逼捐熱
不捐就考試不及格或者無法升職還是小事,對于名人或者企業(yè),不捐乃至捐得少就是沒道德。于是網(wǎng)民可以有道德地排出“名人鐵公雞榜”,有關部門可以堂而皇之地排出“沒有愛心學校榜”,再推斷下去,逼捐還成了一種共榮的道德行為。
爭上位
二奶、小三、小四、干女兒不絕,而社會也從控訴她們到同情她們、理解她們乃至羨慕她們住在不用付房租的房里、開著豪車的生活。有母親公開教育女兒如何做小三斗正房,還有小三則輿論造勢公開上位秘訣。
拼干爹
都說“學好數(shù)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對爸爸們來說,任人一定唯親,對兒子們來說,出了事一定先報上爸爸大名。如果沒有辦法像90后女局長那樣拼親爹,拼干爹也是行得通的。
買粉絲
人塑個偶像,已是極大的崇拜,現(xiàn)代人不把自己包裝得令萬人癡迷,簡直是種恥辱。明星走穴,粉絲會會長花錢買人圍堵尖叫,“夾緊”是正常步驟,企宣買記者通篇贊揚亦輕巧。至于在微博上買粉絲就更沒問題了,錢一付,粉絲刷刷來,整一個有公信力又顛倒眾生的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