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芳
3月22日至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其間,3月25日,習近平在坦桑尼亞發(fā)表了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的演講,全面闡述了中非關系以及中國對非政策主張。
習主席訪非引發(fā)了國內對非洲、中非關系的廣泛關注。其實,非洲在過去兩年一直是世界輿論焦點,一是因為這里是“阿拉伯之春”的始發(fā)地,二是因為蘇丹、馬里、中非等危機此起彼伏。中國在非洲的角色也日益受人矚目。中國為解決這些問題做了哪些工作?中國應如何看待非洲、如何處理與非洲的關系?就此,本刊專訪了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鐘建華大使,并將采訪內容整理成文。
蘇丹問題急不來
要理解蘇丹問題必須先了解其產生的背景。蘇丹1956年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梢哉f,英國殖民統(tǒng)治埋下了南北蘇丹問題的根源。在殖民者進入非洲前,非洲大部分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還沒有達到建立民族國家的水平,各民族、部族有自己的范圍,但歐洲殖民者不管這些人文上的差異,根據(jù)各自的勢力范圍在地圖上劃線,要么把一個民族切成幾塊,要么把不同的民族粘在一起,所以今天非洲地圖上很多邊境都是一條直線。現(xiàn)在的蘇丹、馬里、剛果(金)等問題都莫不如此。比如,北部蘇丹主要是阿拉伯人、游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南部則是黑人,屬于農耕文明,信奉基督教或本土宗教,兩者的宗教和文化皆不同。一開始,南北方擁有反抗殖民壓迫的共同目標,但在蘇丹成為獨立國家之后,雙方的矛盾浮出水面,打了幾十年的內戰(zhàn)。最后在各方干預下,2011年1月蘇丹南部地區(qū)舉行公投,同年7月南蘇丹共和國宣布成立。
不過,現(xiàn)在回過頭看,南蘇丹獨立的過程還是比較倉促的,遺留了很多問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石油資源問題,原蘇丹的石油資源有3/4在南部地區(qū),但必須通過北方的油管和油港才能將石油運輸出去。南部石油以何種價格和方式過境北方、南部以何方式補償原蘇丹石油公司在南部的設備和投資等問題在南蘇丹獨立之前未能解決,獨立之后雙方一邊生產一邊談判,但是沒有談出結果,于是雙方鬧崩。2011年12月,蘇丹政府強行從南蘇丹的出口石油中扣留一定份額作為“過境費”,南蘇丹憤而停止石油生產、停止通過蘇丹輸油管道出口石油。石油一停,北方本來想收的“過境費”收不成了,而南方吃的苦頭更大,因為南方90%以上的預算收入靠石油。
南北蘇丹的沖突已有50年的歷史了,打打和和,鮮血淋淋,積怨甚深。去年4月南蘇丹總統(tǒng)基爾訪華,隨行記者團要求采訪,我受命接待。剛一落座,問題就劈面而來:過去的50年,蘇丹政府一直殘酷地鎮(zhèn)壓我們。你們是蘇丹政府的朋友,他們鎮(zhèn)壓我們的武器就是你們提供的,你們是我們的敵人的朋友。我沒想到一個來進行友好訪問的代表團的隨行記者有如此強烈的敵對情緒,但這也說明南北蘇丹對立多么的嚴重,中國僅僅是被殃及。我首先說明中國與蘇丹是正常的國家關系,因為中國嚴格遵守不干涉蘇丹內政的政策,我們從未支持過蘇丹政府鎮(zhèn)壓南部地區(qū)的反叛,當然也不能支持南方反對蘇丹政府的斗爭。我們理解你們對于中國過去未能提供你們所希望的支持而不滿,但這已經過去了。不僅如此,今天南蘇丹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將成為這一“不干涉內政”政策的受益者,因為至少可以放心,中國也絕對不會支持目前在南蘇丹境內依然活動的反政府力量。作為一個剛剛獨立的新國家,沒有理由滿世界去尋找敵人,應該去尋找朋友,中國愿意做南蘇丹的朋友。這次與南蘇丹媒體的接觸讓我明白南北蘇丹的關系中有太多的仇恨與復雜因素,解決起來決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國的推動和耐心是有成效的
不可否認,中國在南蘇丹有巨大的利益。這里的石油質量好,回報較大。在蘇丹分裂之前,中石油公司已有大量投資。因為是合作開采石油,生產出來的石油一部分是我們的權益油,可能還有一部分屬于別的開發(fā)商,結果石油生產一停,大家的油都沒了??梢哉f,我們的利益是與他國利益攪在一起的。
基爾總統(tǒng)訪華時表示希望中國同南蘇丹有更多的經濟合作,據(jù)說他是帶著一份80億美元的項目清單來的。這樣的要求是很自然的,因為南蘇丹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首都朱巴的市政建設還不如我們的鄉(xiāng)鎮(zhèn),馬路沒幾條,飲水、發(fā)電、通訊等各方面都處于極落后的狀態(tài),需要大量的投資和建設項目。對于幫助南蘇丹發(fā)展這個目標,中國完全贊成,但是我們同樣關注南北蘇丹沖突,特別是在基爾總統(tǒng)訪華前不久,南北蘇丹剛剛發(fā)生了一次沖突,南蘇丹軍隊突擊了蘇丹的黑格里油田。
本來南蘇丹獨立之后,蘇丹就丟了3/4的油田,結果剩下的1/4中的一半又被南蘇丹摧毀了。說實話,南蘇丹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派軍隊突襲另一個獨立國家的油田,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蘇丹方面自然很憤怒,雙方摩拳擦掌,幾乎到了一觸即發(fā)的時刻?;鶢柨偨y(tǒng)來華后,胡主席就做他的工作,主要是勸和促談。基爾總統(tǒng)提出了經濟上的要求,我們也明確表明了態(tài)度:這些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若沒有和平就沒辦法發(fā)展,經濟建設應以南北雙方政治上的和解為前提。最后,我們和南蘇丹簽署了一些協(xié)議,但總的來講規(guī)模都不是很大,遠沒有達到其所希望的。
在基爾總統(tǒng)訪華前后,我曾三次訪問南蘇丹,與基爾總統(tǒng)連續(xù)接觸了三次,感觸很多,尤其是去年5月我訪問南蘇丹時,基爾總統(tǒng)以大陣仗接見了我,幾乎把半個內閣的部長都請來一起參加會見。我感覺基爾總統(tǒng)對其訪華之旅非常滿意,他很激動地表示南蘇丹是一個新獨立的落后小國,但是他訪問中國時受到了全套的禮儀和平等的對待,使他倍感溫暖。我向他介紹了中國的發(fā)展經歷,說明南蘇丹是一個端著金飯碗的國家,石油蘊藏豐富,還有很多別的礦產,但是南蘇丹同時是一個內陸國家,基礎設施落后,因此原有的經濟路子不能打斷,還是要與蘇丹實現(xiàn)和解,把石油運出去,起步之后南蘇丹的發(fā)展將不可估量?;鶢柨偨y(tǒng)聽了以后覺得很對。
石油生產停止后,南蘇丹財源斷絕,不得不節(jié)衣縮食,如降低公務員的工資等。關鍵是,南蘇丹還有一支規(guī)模不小的軍隊要養(yǎng),軍隊要是拿不到軍餉危險就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南蘇丹提出了一個辦法:是否可以把石油賣給中石油公司,至于中石油如何將油運出去我不干預,卡車運也行,通過蘇丹的油管運也行,反正是你們公司的石油了。我們感覺到這可能是南蘇丹態(tài)度松動的跡象。之前南蘇丹的態(tài)度是,你不讓我的石油過去,我還不想過去呢。于是,我們回過頭來試探蘇丹的態(tài)度。有意思的是,蘇丹不但沒有立刻拒絕,也流露出可以商量的跡象。于是,我們及時把這個信號與非盟、美國和歐盟等有關方面進行了溝通。在大家的推動下,去年7月南北雙方代表又開始接觸了。從對打到平息再到接觸,這個過程應該說是相當快的。去年9月,南北雙方就兩國邊界安全和重啟石油合作等達成協(xié)議。協(xié)議同意恢復南蘇丹石油生產和出口,與蘇丹共享石油收益;同時決定在邊境地帶設立非軍事區(qū),停止所有敵對行為。后來協(xié)議的實施又遇到了困難,因種種原因一再拖延。但好在只是遲緩而不是完全反悔。
不過,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猶存分歧。比如,在蘇丹人民解放軍爭取南蘇丹獨立的過程中,蘇丹北部的青尼羅河州和南科爾多凡州的一些部族也加入了南部反叛力量,成立了蘇丹人民解放軍北方局。南蘇丹獨立之后,這種關系很難一下就完全切斷,蘇丹認為南蘇丹這是在干涉蘇丹的內政,而南蘇丹一直不承認現(xiàn)在與北方局的聯(lián)系,不過我們可以從邏輯上想象完全切斷聯(lián)系是很困難的。有些蘇丹人就曾抱怨說,南蘇丹通過北方的油管運石油,拿了錢之后反過來支持蘇丹境內的叛軍。再比如,阿卜耶伊劃界也是一個難題。阿卜耶伊地區(qū)擁有豐富的石油儲藏和肥沃的土地,北南族群同時在這里生活:一邊是穆斯林阿拉伯米塞利亞族,一年中有四個月在此放牧;一邊是基督教丁卡·恩古克族,南蘇丹的不少領導人均出自于這一部族。根據(jù)2005年蘇丹政府和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簽署的《全面和平協(xié)議》,阿卜耶伊地區(qū)本該在2011年1月同時舉行公投,決定其歸屬。但是南北雙方未能就誰可以作為阿卜耶伊的居民參加公投達成一致,特別是米塞利亞人算不算定居的居民。至今阿卜耶伊地區(qū)的劃界問題仍未解決。
一開始有人比較著急,認為應該限期解決,否則制裁。但我們覺得南北雙方走到今天不容易,如果制裁的話,兩個國家都受不了,而且可能會使已經取得的進展前功盡棄,所以我們一直在做工作,勸大家不要著急,給它們一點時間?,F(xiàn)在看來,我們的推動和耐心是有成效的。今年1月上旬,蘇丹總統(tǒng)巴希爾和南蘇丹總統(tǒng)基爾會面,探討如何落實去年9月達成的多項協(xié)議。3月8日,蘇丹和南蘇丹分別下令撤回駐扎在邊界非軍事區(qū)的部隊。3月12日,兩國談判代表簽署協(xié)議,南蘇丹“借道”蘇丹境內設施的原油出口將在兩周內恢復。另外,雙方決定設立一個聯(lián)合劃界委員會并于4月5日前重新在邊境部署部隊,同意就開放邊界、放寬人員流動限制等事宜展開磋商。最新的消息說,巴希爾定于4月初訪問南蘇丹,落實兩國石油和邊境安全協(xié)議。應該說和平解決的前景還是不錯的。
南蘇丹石油停產后,有關南蘇丹要單獨修一條油管的消息一度炒得沸沸揚揚。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實施起來很困難。南蘇丹的石油如果不從蘇丹走,就只能從肯尼亞或者埃塞俄比亞出去,但要命的是,東非地區(qū)有一個大裂谷,南蘇丹地勢低,向北走是平坦的,向東走則要從幾百米翻到兩千公尺以上。這樣一條油管即使用中國人的拼命精神去修也得兩三年,南蘇丹熬得住嗎?南蘇丹現(xiàn)在連發(fā)工資都困難,屆時會不會出現(xiàn)危機?何況,除了地勢險惡之外,修油管還涉及很多問題。一條油管的使用壽命是50年左右,但是南蘇丹現(xiàn)有油田的預期壽命并非很長。原蘇丹的油管是按照當初預計的油田壽命設計的,等到油開采得差不多時,油管的壽命也差不多了,折舊收回?,F(xiàn)在要為已經開了幾十年的舊油田重新修一條新油管,其折舊成本會很高,除非有新的油田發(fā)現(xiàn)。另外,新油管還是要過境他國,要受制于人,同樣有許多不可預測的風險。在新能源不斷開發(fā)的今天,誰能保證石油在今后的50年里還能維持現(xiàn)在的高價?因此,盡管很多國家對這個項目做了一些表態(tài),包括日本,不少人進去考察了,但據(jù)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能拿出一個真正可行的融資和施工方案。
馬里局勢是非洲動蕩的縮影
自去年以來,馬里、中非等非洲薩赫勒地區(qū)國家陷入動蕩,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去年10月我專門訪問了馬里。馬里是中國的友好國家,當它有麻煩的時候,我們去表示支持是理所當然的。我先到了埃塞俄比亞和非盟接觸了一下,然后在馬里首都巴馬科廣泛接觸了馬里官員和媒體,又參加了馬里問題的薩赫勒會議。
和蘇丹類似,馬里的北部和南部相差很大,首都在最西南邊,對北部地區(qū)多少有些鞭長莫及。2011年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垮臺后,其政府軍中大量來自馬里北部的圖阿雷格游牧部族的軍人攜帶大量重武器返回馬里北部,并加入當?shù)胤凑淖诮虡O端組織。去年1月反叛武裝襲擊馬里北部城鎮(zhèn),政府軍彈藥和后勤供給不足,連續(xù)受挫,丟失多座城鎮(zhèn)。巴馬科等城市也數(shù)次爆發(fā)示威游行,抗議政府處理北部地區(qū)騷亂不力。3月,打了敗仗一肚子火的軍人發(fā)動政變把總統(tǒng)趕下臺。因此,馬里面臨雙層危機:一是主權危機,北部叛亂;二是憲政危機,軍人政變。由于近年來非洲國家達成了不接受、不承認任何一個政變政府,并且停止一切援助、強迫軍人還政于民的共識,于是,周邊國家共同對馬里施加壓力,軍人沒有辦法,只好將權力移交給議長特拉奧雷,但沒過多久,馬里又發(fā)生游行暴亂,特拉奧雷遭到暴力襲擊,到法國治療了很長時間才回來,我去見他的時候,他的狀況還不太好。
對于法國的干涉,大家都覺得喜憂參半,一方面可以先把首都守住,但是從長遠看,以后誰能夠守住、管制北方的叛亂地區(qū)呢?這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和強有力的軍隊?,F(xiàn)在看來,為應對眼前危機而組建的過渡政府,其權威和施政能力都很有限。而軍隊如果得以加強,有可能會被看成是對政變的獎勵;若不強,則無法收復和守住失地。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周邊國家對此都憂心忡忡,擔心宗教極端勢力的滲透,或者出現(xiàn)類似于庫爾德人問題的困擾。其實,軍事解決并不是根本之道。我和非盟主席祖馬談的時候,她就說:“欠發(fā)展是很多非洲沖突和矛盾的重要根源。”老百姓活不下去就要革命。只有解決了民生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馬里和非洲的其他很多危機。
中國現(xiàn)在關注非洲正當其時
對于非洲,中國應有什么樣的認識呢?我們都知道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巨大成果,但往往忽視了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巨大貢獻。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生產一條牛仔褲只賺一美元,而海外的批發(fā)商和銷售商則賺幾十美元。這不是抱怨,而是“你發(fā)財我發(fā)展”的互利局面。那么,當我們發(fā)展到今天,是否也應找一個“他發(fā)展我發(fā)財”的地方?即,發(fā)展不如我們、但有潛在需求的地方。放眼世界,那就是非洲。今天很多非洲人還住在鐵皮棚子里,將來是要住樓房的;今天他們還推著獨輪車,明天是要開汽車的……非洲十億人口的巨大需求,如果我們抓住了就是機會,如果沒有抓住,那就對不起,這是最后一個,不會再有了。有人說非洲這不行那不行,試想一下中國不也曾經被人這樣指責嗎?30年前誰會想到中國能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程度?我們要接受過去低估中國的教訓,不要再低估非洲。
近幾年,中國對非援助問題在國內很受關注。實際上,中國對非援助還有巨大發(fā)展空間,我們在非洲一年收益可能有數(shù)百億美元之多(貿易、投資、勞務、工程承包),對非洲的援助恐不足其1/10。更何況,當初要不是非洲兄弟,中國不知何時可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在我們沒有發(fā)展起來的時候,非洲沒有瞧不起我們,今天我們發(fā)展了更不能瞧不起非洲和非洲人民。要記住,我們今天在非洲享受的優(yōu)遇是前人種樹的結果,是我們的父輩在國家困難時期節(jié)衣縮食對非洲實實在在的援助奠定的基礎。那我們這一代人要不要給后代留下遺產?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講的還太少,對民眾的正確引導也不夠。3月29日,習主席在剛果共和國發(fā)表題為《共同譜寫中非人民友誼新篇章》的演講,其中就談到中國要“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繼續(xù)增加對非援助、擴大對非貿易和投資、加強對非務實合作”。
把握非洲發(fā)展機遇的前提,是了解非洲。比如,許多發(fā)達國家為青年志愿者去非洲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渠道,培養(yǎng)了一批真正對非洲有感情、了解非洲的年輕人,他們未來就是其國家的非洲問題專家??上е袊谶@方面做得遠遠不夠。中國不乏對非洲感興趣的青年,但是我們未能為他們提供足夠、合適的渠道和機會,以至于有些中國青年通過外國機構去非洲當志愿者。希望我們的有關機構能夠重視這項工作,在青年中加大去非洲當志愿者的宣傳,同時不向對方提出比其他發(fā)達國家更高的要求,增加其接受難度。
習主席在坦桑尼亞發(fā)表演講時講了一個故事。一對中國年輕人從小通過電視節(jié)目認識了非洲,對非洲充滿了向往。后來他們結婚了,前往坦桑尼亞度蜜月,把所見所聞發(fā)布在博客上,受到了網友的熱烈回應。他們說,我們真的愛上了非洲,我們的心從此再也離不開這片神奇的土地。事實的確如此,我知道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去了非洲,結果都對非洲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去了非洲你才會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不一樣,風光不一樣,文化也不一樣。我對非洲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很多中國人去南非時,根本不會說英文,真是“兩袖清風”。后來發(fā)財了,穿上西服,買了“寶馬”,住上別墅。非洲人熱情地與他們擁抱,祝賀他們在非洲發(fā)財。我們中間有多少人對來中國的非洲人有這個雅量?據(jù)說廣州有20萬尼日利亞人,一度備受媒體關注,但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有30多萬中國人,人家可沒覺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習主席訪問非洲就是一次明確的政策宣示,說明了非洲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與重要性。就像習主席所說的“中非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作為‘希望的大陸、‘發(fā)展的熱土,今天的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qū)之一,非洲雄獅正在加速奔跑,而中國也繼續(xù)保持著良好發(fā)展勢頭”,我相信中國對非外交在今后一段時間將會更加活躍,帶來中非關系的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