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平
摘 要: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美文名作,無論是文本內(nèi)涵,還是表達方式都應予以學習與掌握。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文章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循序漸進地從詞句、片段、篇章的訓練入手,讓學生仿照文本進行仿寫訓練,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詞句;片段;篇章;寫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能具體明確、文通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實踐證明,學生能否具體明確、文通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否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各種交際活動中,能否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等都與閱讀教學有著直接的關系??v觀小語教材,哪一篇課文不是一篇很好的“下水文”呢?在閱讀教學中,教者如果能引導學生理解并學會運用這些“下水文”中的優(yōu)質資源——表達方式,那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指日可待。
一、詞句訓練,播下種苗
蘇教版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編者斟酌再三精心選進教材的,這些文章中的詞句不但生動形象,還飽含著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教者只有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句,體會詞句所蘊含的情感,并能學會運用詞句,才能為寫作教學埋下伏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學好詞句,指導學生積累并運用詞句來說話、寫話,這是最初的作文表達,也是閱讀教學千萬不能放松的。
例如,《明天,我們畢業(y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是您,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是您,和我們一起參加‘雛鷹假日小隊活動;是您,為了指導我們科技小組搞發(fā)明,利用星期天跑圖書館,查閱資料……”教學時,教師既要讓學生理解教師為了學生的成長付出的心血,又要讓學生學會用排比的句式來表達,先讓學生說說教師平時是怎樣幫助、關心、教育你的,再讓學生運用排比句式寫下來,“是您……是您……是您……”這樣,一段贊美教師的話語就躍然紙上了。
蘇教版教材中這樣的詞句訓練還有很多,比如擬人的手法、比喻的手法等等。如果在閱讀教學時,教者經(jīng)常抓住這些詞句的特點進行說話、寫話訓練,那么,這些詞句就像一顆顆種苗,被深深地埋進土壤,等待著破土而出。
二、片段訓練,孕育蓓蕾
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恐怕都感慨過學生的作文“空洞無物”“不生動”“不具體”……針對這種情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抓住課文中有特色的片段對學生進行訓練,以提升學生把作文寫具體、生動的能力。
1.場面描寫訓練。場面描寫是學生應具有的基本寫作能力,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種基本寫作能力很多學生都不具備。比如,比賽場面是學生常見的,但讓他們把場面的精彩描寫下來,許多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手。課文《理想的風箏》在場面描寫上很有特色,學習這一課時,教師應注意先讓學生找出劉老師和學生放風箏時的場面描寫,并找出放風箏時的動作:持、喊、拉、笑著、叫著、拄著、蹦跳著等,然后讓學生把段落讀一讀,體會這些動詞,最后讓學生根據(jù)文中的動作描寫演示一遍,使他們體會到場面描寫就是將自己看到的,尤其是表示連續(xù)的動作描寫出來,接著再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經(jīng)歷過或見過的場面,注意使用表示連續(xù)動作的詞,這樣,場面描寫就精彩了。
2.中心句描寫訓練。作文中運用中心句來闡明中心,能使結構清晰,觀點明確。課文《煙臺的?!愤\用的就是中心句描寫法,作者描寫不同季節(jié)的海時都是先總寫這個季節(jié)海的特點,再抓住具體的景物進行詳細的描寫。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體會這種中心句構段方式,再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式進行寫話訓練。寫人物時,可以先總寫人物的特點再通過事例詳細描寫;寫景時,可以先總寫景物特點再抓住細枝末節(jié)具體描寫……像這種圍繞中心句描寫的文章還有許多,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經(jīng)常訓練學生運用這種表達方式進行片段描寫,學生作文中的構段方式就有模有樣了。
3.人物描寫訓練。寫人或寫事的作文都有人物描寫。人物描寫中有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等等?!短煊畏宓膾呗啡恕贰独硐氲娘L箏》《孔子游春》《莫泊桑拜師》《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都是人物描寫訓練的范文,文中既有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衣著描寫,還有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學習完這些課文,適當安排學生觀察一位自己熟悉的人并進行片段描寫訓練,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衣著進行描寫,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進行描寫,還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等等。實踐證明,經(jīng)過一系列的人物描寫訓練后,學生再對人物進行描寫時就形象生動多了。
三、篇章訓練,全面開花
當學生的詞句訓練、片段訓練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后,就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篇章的表達方式,并進行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怎樣布局謀篇,運用哪些表達方式。一般來說,“總分”“分總”以及“總分總”的結構是小學生作文中最常用的,而《三亞落日》《廣玉蘭》《夾竹桃》等課文就運用了這些表達方式,教者在教學時可以安排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植物或動物等。寫作時按一定順序寫,可以按時間順序、空間方位變化的順序寫,如《煙臺的?!肥前凑占竟?jié)順序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就是按照游覽的順序描寫的,也可以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可以順敘,也可以倒敘,如《錢學森》這篇課文就是運用倒敘的方法進行敘述的,在教學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倒敘的方法寫一寫《童年趣事》……總之,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感悟并運用教材中的表達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的作用。
當然,教材中可值得學習并運用的資源很多,如何開發(fā)并利用這些資源,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孜孜不倦的研究。而利用課文中的表達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詞句、片段、篇章訓練,不失為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法。作為教師,只有潛進文本,精心鉆研,才能讓學生巧借教材“東風”,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國正.葉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張化萬.現(xiàn)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J].語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