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宇等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低血壓護理情況。方法 選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36例患者,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采用積極的護理能明顯降低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低血壓,且老年組患者低血壓的發(fā)生率高于非老年組(P<0.05)。結論 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積極地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低血壓的發(fā)生率;年齡高的患者發(fā)生低血壓的概率明顯高于年齡低的患者。
【關鍵詞】 血液透析;低血壓;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2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381-02
低血壓是血液透析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達到20%-30%。低血壓是一種非常難以處理的癥狀,對血液透析的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1]。雖然醫(yī)學技術在不斷發(fā)展,但血液透析時低血壓的發(fā)病率并沒有下降,而老齡化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升高則導致了血液透析時低血壓的發(fā)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時低血壓的防范,并對患者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2]。本文對老年組和非老年組進行血液透析時低血壓情況進行比較,并通過積極的護理措施降低低血壓的發(fā)病率?,F做以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的36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患者按年齡,分為≥60歲的老年組和<60歲的非老年組。老年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患者中包括5例高血壓腎病患者、8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和3例糖尿病腎炎患者;非老年組20例,男9率,女11例,包括高血壓腎病患者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3例、多囊腎和狼瘡性腎炎各1例。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采用碳酸氫鹽進行透析,每周2-3次,每次4-5h,血流量200ml-250ml,低分子肝素60-80u/kg采用1.3m2聚砜膜為透析膜,反滲水為透析水,透析流量控制在500ml/min。
1.3 判斷標準 透析前后若患者的平均動脈壓下降30mmHg或收縮壓下降到90mmHg下的患者為出現低血壓的情況,應該充分注意,若患者收縮壓在90mmHg-100mmHg之間就已經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胸悶等低血壓情況也判斷為出現低血壓患者,進行緊急處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用χ2檢驗數據資料,當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次研究透析次數為4213次,通過積極地預防和護理工作,發(fā)生低血壓情況共有264次,發(fā)生率僅為6.27%,遠遠低于20%-30%的發(fā)病率。并且兩組患者的統(tǒng)計結果也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3 討 論
血液透析時低血壓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透析液鈉濃度過低和溫度過高、透析過程中進食、營養(yǎng)不良和貧血癥狀等因素。單種或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低血壓情況的發(fā)生[3]。
對低血壓情況的預防與護理工作。①低血壓的觀察方法:血壓測量1次/h,必要時適量縮短時間,觀察患者的是否出現頭昏、嗜睡、惡心嘔吐等情況。②產生低血壓的處理措施:產生的血壓時,迅速為患者補充血量,一般采取靜脈注射100ml-200ml的方法,減少患者的血流量,并增加供氧量;情況嚴重時,加大注射劑量,必要時可以采用高滲葡萄糖和鹽水注射;若果低血壓持續(xù)沒有改善,應該立即為患者用藥,必要時要停止透析。③控制脫水速度和脫水量:根據患者的干體質量設定過濾量,對患者的干體質量進行定期檢查,能夠避免因脫水過多而引起低血壓的發(fā)生[4]。④排除可能導致低血壓的諸多不利因素:使用正確的碳酸氫鹽透析液而不是低鈉透析液,對有低血壓傾向的患者不要采用低鈣透析液,透析過程中盡量不要進食。⑤低溫透析:可以在35.0-35.5oC情況下進行透析工作,并且低溫透析能夠患者的心血管承受能力,保持中心血量維持正常的水平。⑥加強透析時的健康教育工作:讓患者透析時控制身體質量,合理的使用藥物,加強營養(yǎng)物的攝取等。
總之,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加強病情的觀察,能夠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提高血液透析質量,避免事故的發(fā)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參考文獻
[1] 趙學偉,廖洪軍.血液透析低血壓的發(fā)生機制及其防治對策[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1997,17(3):108-111.
[2] 傅曉,劉慎微,劉曉城.序貫鈉透析在預防透析低血壓中的應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2,8(4):197-198.
[3] 楊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1,18(9):970-971.
[4] 劉小麗.血液透析并發(fā)透析失衡綜合征的預防及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19):3497.
[5] 周福德,蔡紅梅,王梅.血液透析患者血容量監(jiān)測的意義[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1,10(10):52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