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及對策

    2013-04-29 00:44:03趙志清鄒立君
    知識管理論壇 2013年8期
    關鍵詞:重點學科館員學科

    趙志清 鄒立君

    【摘要】

    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相關概念、開展現狀、常見模式、運行機制進行總結;對其主要工作內容、困難及對策進行分析。指出學科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為重點學科建設提供資源保障、搭建學科服務平臺、圍繞重點學科建設開展信息服務、進行學科用戶教育和學科館員能力升級;針對現狀提出對策,包括完善學科服務管理機制、優(yōu)化學科服務人才隊伍、不斷更新學科資源庫、活躍學科服務平臺功能等。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學科服務 學科館員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教學科研人員和準專業(yè)人員,他們的信息需求具有明顯的學科性,需要高效地選擇、組織、過濾及分析學科信息資源,滿足此類需求也就成為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內容,由此,學科服務應運而生。

    概念

    1.1 學科服務的概念

    學科服務是以學科為基礎,以學科館員為核心,采用先進的信息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科信息存取和學科情報分析的服務活動,是具有開拓性、個性化的主動參與式創(chuàng)新服務[1-2],其本身具有研究性、學術性和知識性三方面的特點以滿足用戶在學科活動(尤其是學科建設活動)中的信息需求。學術服務團隊是實現學科服務的主體,團隊成員包括學科館員、咨詢館員、普通館員、學生隊伍、學術顧問[3],而學科館員在其中處于中樞地位。

    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和網絡設備等方面具有很大優(yōu)勢,能為學科建設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資源數字化的發(fā)展及相互滲透,學科服務理念已成為圖書館深化服務功能的重要指導思想。

    1.2 學科館員的概念

    學科館員是以學科為對象,依托具有某一學科專業(yè)背景、熟悉圖書館館藏和資源利用手段、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組織加工及文獻獲取能力,且與某一學科建立專門聯系的圖書館高級專門服務人員,也是擁有某一學科專業(yè)領域扎實知識和較高信息素養(yǎng)的圖書館員[4]。以學科為對象而建立的高級專門人員對口服務模式即為學科館員制度,它是主動為對口院系開展全方位信息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主要包括 “學科館員-圖情教授”協(xié)作模式、“學科分館-學科館員組合”模式、專職學科館員直接負責模式及高素質館員兼職模式[5]。各高校圖書館設置學科館員的方法大致類似,即針對不同學科或不同院系安排有對口學科背景的圖書館員擔任學科館員,每位學科館員專門聯系一個學院或幾個系部,并與資深圖書情報教授研討和交流信息。

    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的新舉措,同時也給圖書館帶來了良好的發(fā)展契機,是高校圖書館建設和發(fā)展的首要驅動力。

    開展現狀

    2.1 學科服務開展情況

    國外學科服務項目開展較早,相對來說也比較成熟,1950年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大學圖書館設立分館并配備學科館員,這是學科館員制度最公開、最正式的建立標志[6],2007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協(xié)會對63個研究圖書館的調查發(fā)現, 94%的圖書館開展了學科服務[7],并建立起完善的管理、認證制度和評估指標體系,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國自1998年清華大學首先實行學科館員制度以來,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30多所重點大學的圖書館也相繼設立了學科館員,實施學科服務,修薇薇[8]在2008年調查發(fā)現,108所“211工程”高校圖書館中已有83所開展學科服務,所占比例為76.85%,現在幾乎所有的“211工程”高校和許多非“211工程”高校都已開展了學科服務,國內對學科館員制度理論的研究已進入成長期,在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方法、實施模式、實施手段、服務目標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國外學科服務主要以二級學科為對象,幾乎覆蓋校內所有學科,學科館員的數量也較多,馮東調查發(fā)現美國2007年排名前20位的大學圖書館有18所開展了學科館員服務,其學科劃分平均數為84,配備的學科館員平均數為89,其中最多的是耶魯大學,有155名學科館員,而國內2007年排名前20位的大學圖書館有11所開展了學科館員服務,其學科劃分平均數為17,配備的學科館員平均數為13,其中最多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有22名學科館員[9];高利華調查發(fā)現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最多的是武漢大學,有38名,最少的是新疆財經大學,有2名,美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最多的是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有173名,最少的是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有9名[10]。可見國內高校的學科劃分與學科館員數基本吻合,但數量明顯少于美國,且各圖書館設立的學科館員數量差別較大,這可能與學科劃分、學科發(fā)展情況及重視程度不同等有關。

    2.2 學科服務模式

    學科服務是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創(chuàng)新模式,是用戶和館藏資源之間交流的渠道,而構建合理的學科服務模式是開展學科服務的關鍵,許多學者對學科服務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實踐。

    顏世偉[3]認為學科服務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學科館員制度,二是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服務,以1998年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LIS)開始建設“重點學科導航庫”為代表,隨后許多高校圖書館也構建了自己的學科導航數據庫,三是學科建設平臺,以2006年10月“學科建設服務門戶”的正式啟動為標志。

    王群[11]總結了幾所大學圖書館有特色的學科服務模式:清華大學模式是構建館員、教師顧問、學生顧問三位一體多元性的服務團隊;同濟大學模式是構建重點學科導航和特色學科服務平臺;上海交通大學模式是在理論層面對學科服務體系進行較為全面的架構,在實踐上通過設立學科服務規(guī)劃分步驟實施服務。

    2.2.1 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

    嵌入式學科服務是以用戶為中心,以有機融入用戶物理空間或虛擬空間、為用戶構建一個適應其個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環(huán)境為目標,以學科為單元提供集約化的深層信息服務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機構重組、資源組織、服務設計和系統(tǒng)構架等形成的全新運行機制[12]。

    嵌入式學科服務方式有三種:物理嵌入是指從圖書館建筑轉移至用戶的物理空間并提供服務;組織嵌入是指服務經費由用戶方提供,甚至由用戶方直接進行管理的嵌入式服務方式;虛擬嵌入是指在用戶的虛擬空間中提供針對性服務[13]。其服務內容包含文獻處理的整個流程,從讀者信息需求分析到嵌入教學與學習、嵌入學術交流與科學研究和嵌入臨床工作[12]。

    國內許多高校圖書館開展了嵌入式學科服務,如廈門大學的具體做法是嵌入教學過程,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嵌入科研過程,開展知識服務;嵌入學習過程,指導用戶學習;嵌入館藏資源建設,構建資源保障體系[14]。

    2.2.2 基于IC的學科服務模式

    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IC)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動態(tài)的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模式,它是將硬件、信息資源、服務體系融于統(tǒng)一空間,用戶在該空間不僅可享有信息資源和信息服務,而且可以以相互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和研究[15]。毛軍認為最小的IC可以是一個網絡教室或電子閱覽室,配置了WIFI無線上網的圖書館也可稱之為IC,多個圖書館加網絡以及“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網吧)網絡”也可被稱為廣義上的IC[16]。

    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于2006年5月構建了國內首家IC,圖書館在圖文中心二樓選取了一個500平方米的空間作為IC試點,劃分出信息咨詢臺、小組討論區(qū)、個人學習區(qū)、多媒體視聽區(qū)、打印掃描區(qū)、休閑區(qū)等多個區(qū)域[17]。隨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IC項目建設也相繼展開。

    學科信息共享空間(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SIC)是IC與深層次的學科服務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是高校圖書館面向學科的一個持續(xù)的信息資源服務體系,運用IC服務理念將圖書館文獻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研究服務及媒體服務等功能進行整合以開展學科服務。為保證與IC的成功建設,一般建議首選本校重點學科進行IC建設。服務內容包括館藏信息服務、信息搜索服務、信息交流服務和媒體制作服務等[18]。

    國內一些高校圖書館開展了基于IC的學科服務,如東南大學圖書館構建了“工學”IC,從物理層、虛擬層和支持層三方面探索了SIC的規(guī)劃設計[19]。王麗麗等從臨床醫(yī)療情報支持服務、重點學科信息導讀服務、科研情報支持服務、管理決策情報支持服務、信息素養(yǎng)培訓5個方面探討了醫(yī)院圖書館基于用戶需求開展學科IC服務的模式[20],且認為學科IC是科研創(chuàng)新和學科建設的有力支撐[21]。

    有許多學者對學科服務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曹學艷提出了基于結構洞視角的學科服務模式[22],呂娜提出了基于科技監(jiān)測理論的階梯式學科服務模式[23],谷峰提出了結合信息素養(yǎng)理論的學科服務方法[24]。

    2.3 學科服務運行機制

    2.3.1 圖書館與學術機構的協(xié)作

    圖書館應加強與學科機構,如學院、研究所、科研處等之間的協(xié)作,共同進行資源建設。學科館員更要將自己嵌入到學科機構的教學、科研等工作中去,建立起緊密的科研伙伴關系,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依賴,完善學科服務體系的功能。

    2.3.2 圖書館內部業(yè)務協(xié)作

    學科服務不是靠個別學科館員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需要建立以學科館員為核心并引導、整合圖書館其他部門相關人員的動態(tài)學科服務團隊,相互之間密切合作,以特定任務為導向,以知識創(chuàng)新為目的,努力營造一種學科服務的整體氛圍,強調協(xié)同服務[25],從而真正發(fā)揮作用,取得實效。

    2.3.3 館際協(xié)作

    館際協(xié)作可使各圖書館集中各自優(yōu)勢去滿足用戶的各種信息需求,更有利于提高學科服務質量和效益。在一定地區(qū)范圍內按照學科專業(yè)或特色館藏體系建立分布合理、保障有效的學科服務體系,可以使各館的技術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人員優(yōu)勢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和調配。

    2.4 學科服務內容

    2.4.1 為重點學科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教學科研人員及時了解國內外學科研究和發(fā)展動態(tài)對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開展學科服務要求為重點學科建設提供資源保障。重點學科文獻保障是指在某一重點學科或專業(yè)范圍內應用、研究和參考所用文獻的收藏相當完備,完全可以支持該學科教師、科研人員進行一定深度的科學研究、教學輔導,完全可以滿足他們對學科專題文獻的需求[26]。圖書館在確定資源收藏范圍時,要做到重點學科全面系統(tǒng)收藏,相關學科選擇收藏,形成較完整的學科體系,達到研究級收藏水準。

    圖書館必須掌握重點學科對信息資源的基本要求,文獻采訪工作應體現出面向重點學科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還應加大電子出版物、網絡電子期刊的增訂,并將這些數字資源分門別類地加以組織,建立搜索引擎,逐步建立重點學科的信息導航系統(tǒng),增強館際協(xié)作,以便學科用戶迅速查找到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就,還可向用戶提供競爭對手/合作伙伴的研究動態(tài),也可與學??萍脊芾聿块T聯合建立重點學科建設的專題數據庫,促進成果的轉化,擴大學科的影響,彌補館藏的不足[27]。

    2.4.2 搭建學科服務平臺

    學科服務平臺將學科館員、學科用戶和學科資源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是學科服務系統(tǒng)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個需求驅動的服務平臺,學科服務提供的相關學科的工具、信息資源和服務都在平臺上發(fā)布、利用、交互及增值。上海大學圖書館率先構建了基于 Web 2.0 技術的學科知識服務平臺,建立了博客系統(tǒng)、新聞聚合系統(tǒng)、學術百科以及個性化主頁等[28];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構建了學科服務博客系統(tǒng),實現了學科服務平臺的部分功能;也有學者提出學科知識服務智能化平臺的構建模式,集成學科知識門戶、學科導航、RSS 定制與推送、網絡資源揭示、知識挖掘、定題知識服務等資源和工具[4]。

    2.4.3 圍繞重點學科建設開展信息服務

    圖書館應根據需要在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開發(fā)和利用,除了提供文獻信息資源線索的管理、檢索服務,還要提供全文數據傳遞、網上信息檢索、組織、分析、加工、重組、導航服務,以便及時有效地提供綜合的濃縮的創(chuàng)新的情報信息,直接支持用戶知識應用和知識創(chuàng)新,實現信息資源利用的最佳價值[29]。

    根據重點學科用戶的信息要求,圖書館應隨時更新服務內容,利用中外文科技檢索刊物及網上信息,為重大課題承擔者提供定題服務。定題服務是指圖書館情報人員根據承擔特定課題科研人員的實際需要,主動開展文獻資料提供、情報信息搜集、情報數據篩選、發(fā)展方向評述等綜合服務[30]。學科館員應及時搜索國內外相關最新信息資料和動態(tài),進行加工整理,在課題立項到成果鑒定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動態(tài)性的跟蹤服務,如有條件也可直接參與課題研究。

    2.4.4 學科用戶教育和學科館員能力升級

    學科用戶不能坐等學科館員提供信息,而應與其共同進行信息的檢索分析等,因此圖書館應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如公開講座、在線咨詢、個別輔導等進行用戶教育,以提高其信息素養(yǎng),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推進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又能夠使圖書資源價值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學科服務的實踐過程中,學科館員也能夠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自主地更新知識和技術,圖書館應提供機會和渠道幫助其提升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開展學科服務。

    困難與對策

    國內在學科服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嘗試,但距離促進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目標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3.1 完善學科服務管理機制

    許多圖書館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并開展學科服務,但學科館員更多地是扮演著聯絡員的角色,并沒有充分融入學科的各方面,也沒能及時向學科用戶提供前沿學科信息,而且圖書館也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措施,如學科館員培訓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使得學科服務流于形式。

    圖書館應盡快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機制,控制學科服務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使館內各相關部門樹立起為學科服務的觀念,積極配合學科館員的工作;經費使用應向學科服務傾斜,在購置資源時以重點學科建設為目標;應給予學科館員培訓的機會和經費,并建立良好的培訓制度、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有效的激勵制度等,提升學科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力;應定期檢查學科資源庫的使用、學科館員的工作狀況和困難、學科平臺的活躍程度等,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為學科服務建立起綠色通道。

    3.2 優(yōu)化學科服務人才隊伍

    國內圖書館界還沒有學科館員資格認證制度,入行門檻不高,使得學科館員的數量、文化水平和業(yè)務素質參差不齊,高素質人才鳳毛麟角,尤其缺乏具有學科背景的人才,且館員缺乏學習和深造機會,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引入與流動機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科服務隊伍的發(fā)展。學科館員要負責圖書館與院系間的聯絡并開展學科信息資源服務、學科信息素養(yǎng)教育、館藏資源建設及參考咨詢服務[31],內容繁雜,且一人要對口聯系多個院系,精力有限,難于兼顧,影響了學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學科館員應該由具有一定專業(yè)水平的資深館員擔任,因此,學科館員自身要不斷進取,了解甚至掌握一些學科專業(yè)知識,掌握相關學科數據庫的使用,并分析提煉有價值的數據。圖書館也應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力度,提高學科服務隊伍的學歷層次,豐富隊伍學科背景,積極鼓勵和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科館員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將學科服務人員逐步優(yōu)化為功能專家,即與圖書館知識結構有較大差異的專業(yè)人員[32]。

    3.3 不斷更新學科資源庫

    學科館員和圖書館采訪館員不可能通曉各個專業(yè)的知識,在選擇專業(yè)資源時有時不夠準確,使得采購回來的圖書期刊難有用武之地,而且圖書館與院系資源室、圖書館之間缺乏資源共享機制,造成重復購置,這些都造成了資源浪費。另外,由于不熟悉學科發(fā)展勢態(tài)及內容,圖書館在購買電子資源庫時也難免有些盲目,使得有的電子資源庫使用率較低,這可能與資源庫不適用于本校教研人員的使用有關。

    圖書館應根據學校學科建設的構成,掌握重點學科的級別、特色與發(fā)展,分析學科研究前沿和資源需求狀況,加強館際協(xié)作,建立符合本校學科設置及發(fā)展實際情況的資源庫。要建立一個學科資源數據庫需要內容專家、標引專家、技術專家的配合,但圖書館缺的就是內容專家,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許多圖書館采取了紙質或網上圖書薦購機制,讓院系學科專家推薦自己需要的資源,再由圖書館購買,提高了資源庫的學科化質量。學科館員還應注意收藏本校出版物和本校師生及與本校教學科研有關的出版物和學術成果,加強引進重點學科的中外文全文數據庫,適量增加新興學科和一般學科的中外文數據庫及試用數據庫數量,進一步加強專業(yè)特色數據庫和網絡免費資源導航數據庫的建設[33]。學科館員應熟悉自己對口學科的相關資源庫,及時檢索、分析最新學科信息,盡可能地比學科用戶先一步掌握前沿信息。

    3.4 活躍學科服務平臺功能

    目前學科服務平臺功能大都停留在面對面信息咨詢、E-mail文獻傳遞等簡單咨詢方式,有些圖書館主頁設有QQ實時咨詢但大部分處于虛設狀態(tài),實時的在線虛擬咨詢還未真正實施,相對實用的博客等形式也未廣泛應用,學科信息的公布、宣傳和學科數據庫資源的推廣都很難全面到位,有的信息通過發(fā)送郵件、圖書館主頁公布以及海報等多種形式宣傳后,仍然有很多師生讀者反映并不知悉此消息,可見收效并不理想[33]。

    學科服務團隊應充分活躍學科服務平臺功能,加強與二級院系學科專家和教授的全方位溝通與交流,確保學科服務落到實處。學科館員可利用 MSN、QQ 等,通過文字、語音、視頻等方式及時發(fā)布資源庫購買、培訓等信息,并與學科用戶進行實時溝通和信息數據交換;可建立學科博客(Blog),為具有相同學科背景的學科用戶提供一個交流思想、討論研究的平臺;可利用RSS 的主動信息推送特性,將學科專題薦購書目和薦購圖書的采集、入藏情況等信息及時推送至學科用戶的桌面,方便其借閱使用[34]。

    [參考文獻]

    [1] 范玉紅.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2(11):50-53.

    [2] 陳曉林,鐘繼潤.高校建立學科服務體系的路徑選擇[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5):827-829.

    [3] 顏世偉.學術服務團隊: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探索[J].現代情報,2010(2):62-67.

    [4] 徐愷英,劉佳,班孝林.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3):53-55.

    [5] 徐愷英,徐曉園.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優(yōu)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12):92-94.

    [6] 郭瑞芳.新信息環(huán)境下學科館員與高校重點學科服務[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9(7):236-239.

    [7] 劉素清,郭晶.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突破瓶頸的理論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0(4):35-37.

    [8] 修薇薇,馬愛芳,趙建梅.基于網絡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調查[J].圖書館雜志,2008(8):41-44.

    [9] 馮東.中美一流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比較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8(2):113-116.

    [10] 高利華.中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5):97-101,96.

    [11] 王群.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8):70-75.

    [12] 劉穎,黃傳惠.嵌入用戶環(huán)境:圖書館學科服務新方向[J].圖書情報知識,2010(1):52-59.

    [13] Shumaker D, Tyler L A. Embedded library services: An initial inquiry into practices for their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delivery[C].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Colorado: Denver,2007:1-2.

    [14] 陳全松.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廈門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2(7):83-87.

    [15] 吳建中.開放存取環(huán)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間[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5(3):7-10.

    [16] 毛軍.以Information Commons的名義: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與實踐[J].圖書情報工作,2005(8):107-109,148.

    [17] 孫瑾,秦邦聯.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與使用一一上海視覺藝術資料中心信息共享空間使用情況問卷調查[C]//《圖書情報工作》雜志社第20次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圖書情報工作》雜志社, 2008:146-152.

    [18] 胡振華.基于IC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探討[J].圖書館論壇,2007(5):64-66.

    [19] 馮慧瑛,袁曦臨.構建學科信息共享空間——以東南大學圖書館為例[J].情報探索,2009(7):57-60.

    [20] 王麗麗,叢玉梅,崔春玲,等.醫(yī)院圖書館學科IC服務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yī)院,2011(6):77-79.

    [21] 崔春玲,王麗麗,劉培波.圖書館學科IC實踐對醫(yī)院科研產出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2012(11):78-80.

    [22] 曹學艷.基于結構洞視角的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15):37-41.

    [23] 呂娜,楊微微. 基于科技監(jiān)測理論的階梯式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2(12):50-54.

    [24] 谷峰,李印結,鐘永恒,等.結合信息素養(yǎng)理論的學科服務方法模型[J].圖書情報工作,2008(8):73-76.

    [25] 張潤梅.協(xié)同合作服務——普通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思路探析[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11 (6):49-53.

    猜你喜歡
    重點學科館員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黃山學院校級重點學科簡介
    ——生態(tài)學
    廣東省重點學科:獸醫(yī)學科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廣東省重點學科:畜牧學學科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轉聘謝承華、斗尕館員為榮譽館員的決定
    青海政報(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轉聘謝佐等3位館員為榮譽館員的決定 青政〔2017〕32號
    青海政報(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超學科”來啦
    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論新形勢下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學科在統(tǒng)戰(zhàn)工作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
    博罗县| 德阳市| 广宗县| 曲阳县| 樟树市| 安义县| 烟台市| 祁阳县| 红原县| 景洪市| 高陵县| 个旧市| 马龙县| 淳安县| 赣榆县| 孝义市| 宁蒗| 驻马店市| 崇义县| 泌阳县| 民县| 台安县| 财经| 中卫市| 从化市| 安达市| 建德市| 沙坪坝区| 商河县| 游戏| 宜都市| 翁牛特旗| 毕节市| 盱眙县| 小金县| 金平| 兴国县| 神农架林区| 万全县| 余干县|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