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銳
摘要:通過分析三維造型與動畫制作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做法:構建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模塊化課程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積極應用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建立多樣化動態(tài)式的教學評價方法。
關鍵詞:三維造型與動畫技術;教學改革;模塊化;任務驅動教學法
傳統(tǒng)教學手段應用多年,高校應對市場需求進行教改的呼聲從未停止。設計產業(yè)當中,技術亦是生產力。伴隨計算機三維動畫技術的發(fā)展,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確立就成為高校課程教改的探討重點。
本課程是中原工學院動畫藝術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利用MAYA軟件進行三維造型與動畫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多媒體動畫制作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然而目前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動受到限制。
一、傳統(tǒng)高校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三維造型與動畫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課程的教學需求,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一)模塊化的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大多將模型的創(chuàng)建、較簡單的材質貼圖以及燈光與攝像機的設置作為教學的全部內容,很少涉及難度較大的角色動畫的創(chuàng)作等內容。而且,教師只是按照教材順序依次講解各個知識點,教學內容之間缺乏內在聯系,過于分散。學完課程后,學生只是學會靜態(tài)的三維場景與角色創(chuàng)建,距離真正的職業(yè)需求相差甚遠。此外,學生頭腦中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宏觀整體認識,也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
(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缺失
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基本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先介紹單純的理論知識,再講解具體的使用。這種以知識點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著眼點是把知識介紹給學生,而不是把知識的應用方法教給學生。過多的理論介紹,既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又不能突出教學重點,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互動式教學評價手段的限制
傳統(tǒng)教學偏重于總結性評價,重視結果,忽視過程。而且所使用的評價手段比較單一,要么采用筆試方式,要么要求學生完成作品。但是,這種最終的一次性評價方法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所學知識的情況。而且,因為忽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導致評價的準確性和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二、三維造型與動畫技術教學改革的主要做法
針對以上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改革,以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授人以魚”,更應該是“授人以漁”。因此,三維造型與動畫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應只是單一的軟件操作學習,更應該詳細講解如何應用計算機軟件工具表現動畫創(chuàng)意,突出動畫設計這一核心內容。
課程體系的確立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研究構建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模塊化理論課程體系。根據培養(yǎng)目標,分析職業(yè)崗位所需要的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繪制職業(yè)能力結構表,從而確定本課程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并以此為基礎,合理構建理論課程模塊和實踐課程模塊。教學內容要滿足崗位需要和能力要求,并進行適當綜合。此外,教學內容要特別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
按照三維造型與動畫技術課程的特點,以三維動畫師的職業(yè)標準為依據,將教學內容分為建模、材質燈光、角色綁定、動畫四大模塊,在教學中特別重視三維空間能力的鍛煉、基本的建模操作命令的運用、二維圖案的編輯等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做一體化”的方法,將四大模塊從整體上進行內容的精心整合。在為教學提供高效、交互、實時的操作環(huán)境的同時,更好地將知識全面、直觀、互動地傳授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改革
在以上構建的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模塊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嘗試在教學中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分模塊進行教學時,根據不同模塊設置教學案例和學習任務,把對軟件的應用學習融入案例的講解中,強調學以致用,然后結合案例布置與之相關的學習任務,力求以任務作為驅動,讓學生在完成具體的任務中掌握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案例教學法打破以教材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按照教材授課,而是精選成功的案例進行教學,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具體實例的制作上。命令的使用盡量不單獨講解和單獨練習,而是把要學習的命令融入具體實例中來講解。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學習。例如,選擇當下比較流行的一款網絡游戲,為學生分析其場景、角色以及情節(jié)等內容,而后講解用MAYA軟件制作這款游戲的預告片的制作過程。在制作時,針對某一個場景中的模型,從建模、分UV、貼材質、設置燈光到制作動畫,將制作流程一步一步地教給學生。學生在接受完建模的自行練習后,有何問題,就可以及時提出、及時解決,解決了再學習下一步驟的制作、再練習。在這個循環(huán)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會技能和制作思路,并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的問題。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很好地應用于實驗性、實踐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它以富有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與好奇心的情景為基礎,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為載體,具體表現為應對設計市場的“真題真做”,即以賽帶訓,或者以題帶訓的方式。使學生能動、主動地完成任務,獲得技能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結合前面所講解的案例,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興趣,確定學習任務,然后根據場地設備和任務輕重等條件分組,之后各小組再根據任務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長,團結協作,共同實施計劃,完成任務,最后進行成果展示并評價總結。這樣通過多個任務的積累,學生可更好地把握整個知識體系結構和項目制作流程。
3.教學評價改革。教學評價機制是教學質量保證
與監(jiān)控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遵循共性與個性、定性與定量、激勵與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采用面向教學過程的多樣化動態(tài)式的教學評價辦法。
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考試成績與實踐的綜合表現對每個學生的考核成績做出科學的、合理的評價。著重于對學生認知過程和各種能力的評價,并把平時的上機操作與考試要求的試題合并一起作為實踐成績。具體做法:課程總成績采取百分制,平時成績占40%,實踐成績占20%,考試成績占40%。通過評價方法的改革,可以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tài)向主動學習狀態(tài)轉變,改善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更客觀的評價。
三、教學效果評估
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注重與學生的雙向溝通、交流,采用項目引導法的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好。這個學期學生評價,3DMAX、AfterEffects操作以及SoundForge操作是本課程的核心。課后選用大量的實例分析以及綜合實例題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學生對實際操作的理解和綜合問題的能力分析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三維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中,提出了職業(yè)標準為依據,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結構的重構方案,以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為目的的建構主義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項目驅動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實踐,總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期望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建宏.高校動漫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探討研究[J].藝術與設計,2010(07)
[2]孟紅霞,段蕾.淺談MAYA三維動畫教學改革與實施對策[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3]蔣潔.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模塊化課程體系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04)
[4]饒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5][美]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6]孫慧.任務驅動教學法在“MAYA動畫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