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賢
我國是大豆的主要產(chǎn)區(qū)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然而近年來,大豆病蟲害有明顯的加重趨勢,大豆病蟲害的發(fā)生與危害嚴重影響著大豆的產(chǎn)量與品質(zhì),如果不進行綜合防治,就會影響我國大豆的穩(wěn)產(chǎn)穩(wěn)收。因此,本文主要從大豆病蟲害的為害癥狀、防治方法著手,對我國常見的大豆病蟲害進行分析。
一、我國常見的大豆蟲害
我國常見的大豆蟲害有30余種,如:大豆?jié)摳?、大豆蚜蟲、薊馬、大豆二條葉甲、大豆四星葉甲、圓跳蟲、苜蓿夜蛾、煙夜蛾、尺蠖蛾類、燈蛾類、毒蛾類、草地螟、卷葉螟、大豆食心蟲、豆天蛾、大豆造橋蟲、象鼻蟲等。
二、我國常見的大豆病害
我國常見的大豆病害有20余種,如: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線蟲病、大豆灰斑病、褐紋病、大豆霜霉病、細菌斑點病、大豆菟絲子、大豆菌核病、灰斑病、灰星病、褐斑病、輪紋病、細菌性日燒病等。
三、常見的大豆蟲害類型
1.大豆蚜蟲的為害癥狀
大豆蚜蟲自苗期起就開始為害,取食對象為植株的生長點、嫩葉、嫩莖、 嫩莢,蚜蟲不但會傳播病毒,還會造成葉片卷縮,生長減慢,結(jié)莢數(shù)減少,如果蚜蟲量大,病毒嚴重,很有可能造成整株死亡。
2.大豆食心蟲的為害癥狀
大豆食心蟲又稱大豆蛀莢螟。大豆食心蟲,以幼蟲蛀食豆莢,幼蟲在蛀入豆莢前,會作一白絲網(wǎng)罩住幼蟲,幼蟲一般會從豆莢合縫處蛀入,將被害豆粒咬成溝道或殘破狀。
3. 豆天蛾的為害癥狀
豆天蛾又稱豆蟲或丈母蟲。成蟲產(chǎn)卵的盛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并且幼蟲發(fā)生的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初孵化的幼蟲具有背光性,白天潛伏葉背。
豆天蛾以幼蟲為害大豆葉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被吃的葉片形成網(wǎng)孔,嚴重時會將豆株吃成光桿,致使豆秧不能結(jié)莢,從而影響產(chǎn)量。豆天蛾對大豆的危害不是一觸即發(fā)就結(jié)束了,而是有一個過程。如:1齡-2齡的豆天蛾為害頂部,咬食葉緣成缺刻,一般不遷移。隨著時間的變化,豆天蛾會慢慢增長,到3齡-4齡時,食量就會增大,開始轉(zhuǎn)變整株為害。5齡時,是豆天蛾的暴食階段,約占幼蟲期食量的90%。
4. 大豆造橋蟲的為害癥狀
大豆造橋蟲種類較多,以銀紋夜蛾為多。其成蟲趨光性強,晝伏夜出,一般在生長茂密的豆田內(nèi)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在豆株上部葉背面,并且多在夜間為害。
大豆造橋蟲以幼蟲為害豆葉,嫩尖、花器和幼莢也都會遭到食害,嚴重時會吃光葉片,從而造成落花落莢,子粒不飽滿。大豆造橋蟲不同的成長階段吞噬的植物輕重也不同,如:幼蟲幼齡時僅食葉肉,留下表皮呈窗孔狀,3齡的幼蟲就會食害上部的嫩葉,所食的嫩葉成孔洞。
5. 象鼻蟲的為害癥狀
象鼻蟲咬食植株莖葉。
四、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1.選擇抗病蟲品種
結(jié)合當?shù)氐姆N植條件,選擇高產(chǎn)抗病蟲品種。
2.輪作換茬,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
適當?shù)?、合理的進行輪作換茬,可以減輕病蟲發(fā)生的作用以及危害,因為多次的重茬和迎茬就會增加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如:對食心蟲發(fā)生重的地塊,就可以采取輪作換茬的方法減少食心蟲的危害。但在使用此方法時,需要注意的是當年種植的大豆地塊要遠離上年豆茬地至少1000m,尤其要注意的是要與臨進的豆茬保持1000m以上。
3.使用除病藥劑
正確的使用除病藥劑,可以做到前期保苗、中期保葉(莖花)、后期保葉或莢、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病蟲害要使用不同的藥劑,而且藥劑所需量、使用的時間都需要注意。如:田間發(fā)生蚜蟲、薊馬等害蟲時,每畝可用40%樂果或40%氧化樂果乳油50-100ml兌水噴霧;對于二條葉甲、圓跳蟲、黑絨金龜殼甲等害蟲,每畝要使用菊酯類藥劑30-50ml兌水噴霧。
4.化學除草
化學滅草具有清除病蟲源、減少田間寄主、降低田間溫度、通風透光、減輕病情的作用。
有計劃地安排播前和播后的雜草處理,使用除草劑對土壤進行整合、處理,但是在處理時,需要注意的是以播后苗前土壤處理為主、從而將雜草消滅在出土前后。對于苗后莖葉處理只能作為補救措施。
5.加強栽培管理
加強栽培管理,就要在播種、施肥、中耕等方面分別進行管理。如:在播種時,要考慮播深與播種時間,因為播種期過早或播種過深均會加重根腐病發(fā)生。一般情況下,當土表0-5cm土溫基本穩(wěn)定在6-8℃時就可進行播種。如果土壤濕度過大,要稍晚一些播種,不能頂漿強播,而且不要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種大豆。
結(jié)束語:
大豆病蟲害嚴重影響著大豆產(chǎn)量的提高,因此大豆種植者要對大豆病蟲害種類及其發(fā)生、消長、危害規(guī)律進行全面的、準確的掌握,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合理運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以達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