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勁秀
胡孟晉,原名永榮,字以行。1912年出生于安徽舒城縣,他8歲就讀于舒城縣私立鐘家畈白衣庵初級小學,后考入舒城縣立桃溪高級小學,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先入舒城中學,后考入安徽省立池州師范學校(高級師范班)。1936年,胡孟晉畢業(yè)回舒城,在干汊河、百神廟等地辦學,推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倡導白話文,對農家子弟開展文化啟蒙教育。
胡孟晉在池州師范讀書時,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張惠,兩人一見如故,情投意合,不久成婚。胡孟晉性格沉穩(wěn),溫文爾雅,為人坦誠;張惠性格外向、豁達大度,為人直率。二人性格剛柔互補,感情甚篤。
1938年5月,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江淮大地的危難關頭,26歲的胡孟晉毅然決定投筆從戎,他與范達夫、孔祥云、鐘建平等人結伴前往六安參加新四軍四支隊政治部戰(zhàn)地服務團,從事民運工作,宣傳抗日。10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接著又到全椒縣,協助汪道涵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組織群眾救亡團體,成績卓著。1939年7月,新四軍第五支隊成立,胡孟晉任支隊司令部秘書,跟隨司令員羅炳輝、政委郭述申轉戰(zhàn)于淮南津浦鐵路一帶。1940年4月,胡孟晉任中共嘉山縣委秘書,1943年任中共(無為)五區(qū)工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后任中共白湖中心縣委宣傳部長。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胡孟晉深知,抗日救國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責任,每個人都要貢獻力量。所以,他不僅自己投筆從戎,而且動員、鼓勵親友和廣大民眾勇敢地投身到抗戰(zhàn)的斗爭中去。1939年秋,胡孟晉在回家探親的假期中,不僅在家鄉(xiāng)積極宣傳抗日,而且鼓勵妻子走出家門,參加抗日工作。在即將離家重返前線時,胡孟晉在家里精心為妻子張惠草擬了一份《婦女抗敵協會講演詞》。
為了讓妻子的講演成功,取得最佳效果,胡孟晉還根據自己從事群眾宣傳工作積累的經驗,細致地在講演詞后附了“講演注意事項”:
(一)首先要知道會場上各種人或團體,如有工作團或鄉(xiāng)長、保長,其他參加的人等,開口稱呼:各位工作團同志,方鄉(xiāng)長,各位保長,各位來賓,各位婦女同胞……
注:各位、諸位,是指二個以上多數人之稱,只有一個鄉(xiāng)長或一個保長,只能稱某鄉(xiāng)長,某保長。
(二)說話要明白清楚,要慢點,不要太快。聲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小,重要處聲音宜高點。一句句地說,不要太急。
(三)目光要注意全場,不要對某一處望。
(四)態(tài)度宜和藹,說到樂的地方要表示快樂,悲的地方要悲,才能感動(聽眾)。
(五)不要怕丑,不要慌,膽子要放大。常說話就好了。
(六)要一句句的,說話式的,不要像背書式的。
(七)說話不要太長,重要的、要緊的說。
(八)聽人說的事,可以發(fā)揮自己意見。
(九)說話時可舉例子比譬,可引古語或俗語,或文句故事來說。如說到日本奸擄燒殺事,可說出真事實來。又如說:“八十歲老媽砍黃稿……”送丈夫從軍,又如“木蘭從軍”故事等,凡事與講演時有關系的事或文句或古語均可引出。
(十)未講演之前要先預備材料,先預備一個題目,然后再預備第一段說什么,第二段說什么,末尾說什么。例如講:日本為什么侵略中國,然后就預備材料:第一段說:日本是帝國主義,必須向外侵略……第二段:中國是物產豐富,又是個弱國……末尾段:中國四萬萬人團結起來,武裝起來打日本……
(十一)自己練習:初講時私下多練習,在自己的屋內作會場,屋內東西當作許多人,站立著講,就如開會時講一樣,多多練習,到正式開會時就能說了。
以上十一點是說個講演大概,如能將以上都做到,再看人講演學人家的長處,去自己的短處,多多練習,多多聽,大膽地講,將來可成為演說家了。
努力吧,婦女解放的先鋒!
練習吧,未來的演說家!
奮斗吧,革命的女英雄!
天下無難事,只要專心耳。不怕困難,不怕失敗,不怕苦,升天下地皆可以!
胡孟晉的思維如此縝密,慮事如此精細,對妻子演講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考慮得如此周全,真不愧是一個難得的好丈夫、好老師、好引路人!
1939年11月28日,胡孟晉結束假期重返前線,臨別時給妻子留下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信:
最親愛的惠呵:
我們又要離別了!當你聽了離別的聲音,或者不高興吧!
親愛的,誰不愿骨肉的團聚,誰不留念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國家民族重要,個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別離親人,而遠赴他鄉(xiāng)了。
為了你的寂寞,為了你的思念,千里外的我,暫時停了救國的工作,越津浦跨淮南,到達別離一載的故鄉(xiāng)來。二月來的團聚歡談,暢言國事,解釋問題,你的政治水準提高了,民族意識加強了,革命的陣營中,增加一位健將了。
畸形發(fā)展的中國,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識簡單,而婦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顧國。大難當頭,應踴躍赴前線殺敵,而婦女們阻礙其夫或其子之偉志。希望你將無知識的婦女組織起來,宣傳和教育她們,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何附焉”?“國之不存家何在”?使她們不致含淚終日,倚門遙望前線上的夫、子早日歸來呢!(望勝利歸來)
惠,最親愛的人,你是婦女中先進者,對于我這次的外出,請不要依戀,要知道你愛人的走,不是故意地拋棄你,而是為著革命,為著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的??!
家庭經濟之困難,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須經過困難艱苦的階段,當此環(huán)境中是要立定腳跟,具堅強之意志,任何之外誘不可動搖的,“國危見忠臣”,在困難中鍛煉成真正的革命者啊!
富貴反多憂,錢是要人用,不要給錢用了人,在此抗戰(zhàn)時,多少富翁成寒士,由此看來金錢不足恃也。對于窮人要客氣,要同情他。對富人也要與對普通人一樣,對于守財奴,少與之來往,因為他只認錢,不認人,這些人不要看起他,但與之面子往來而已。
惠呵,我們要認清時代,當此革命時期,家庭衣食可維持就夠了,不要有其他念頭,要知道整千整萬的難民,千百萬的勞苦大眾,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人生是要做偉大事業(yè),而不是做了金錢的奴隸呵!太看金錢重的人是最污臟的,不要與之往來。
愛人呵,你在無事的時候,多多閱讀書報,可使你知識進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掛念在外的我,勞神傷身,于事無益。好好教養(yǎng)兩個小孩,切忌打罵。處家事,對外人,言語態(tài)度等等,可參考我的日記和通信,要切實地做,不然我的心思枉費了。請你真正地做吧。否則,太對不起在外的人呢!
最親愛的人,你不要太念我,你的厚情我是知道的,我不是個薄情的人,請你放心,決不辜負你的熱情呵!
在外的我,身體自知珍重,一切當知留心,請你安心在鄉(xiāng)努力婦女解放的事業(yè),成為女英雄,我在外對革命之偉業(yè)必更加努力呵!別了,別了!
張惠沒有辜負丈夫的期待。據張惠的弟弟、新四軍老戰(zhàn)士、胡孟晉烈士的生前戰(zhàn)友張軾介紹,張惠按照丈夫的囑托,積極投身于家鄉(xiāng)“婦女抗敵協會”的組織工作。在胡孟晉逝世后又將幾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使他們繼承父親的遺志,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胡孟晉雖毅然離家投身于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之中,但仍日夜思念著家鄉(xiāng)的親友、愛妻和幼子,當時唯一的辦法只有經常寫信,表達自己的牽掛。
張惠的生日是農歷正月初一,在一封家書中,胡孟晉寫道:
“談起過年,我又想起正月初一是新年,而又是我的愛人的生日,千里之外的我,沒有什么禮物送給你,更不能親來拜年,實在是對不起我的愛妹。但是沒有辦法,只好寫這封信寄來?!?/p>
在另一封信中,胡孟晉飽含深情地安慰妻子,表達自己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你的玉音收到,快樂異常,飯也多吃些,做起事來也有精神了,你真是我的精神上唯一的安慰者了。我最親愛的人,什么時候都記得你,你的一切令人愛之不忘呵!……雖然身在兩地,別有一番相(想)念,但會面良辰并不遠,光明已現曙光,快樂即在前面,親愛的,待我倆握手言歡吧!最親愛的,請你不要等得發(fā)急了呵,路是越走越近了,事是越做越好的,快樂幸福的日子,很快地到臨了,看吧,太陽在東山像(向)人們喜洋洋地招手了,我們快樂享受陶醉它的懷抱吧!”
當時,張惠在家既要撫養(yǎng)兩個孩子(第三個孩子尚未出生),又要侍奉婆婆,生活的艱難困苦是可想而知的。胡孟晉在一封家信中,囑咐妻子:“鄉(xiāng)里捐費重,可與保甲長談,不能以田地來出費,常年費不能太重,可與之好好說。……明春吃糧不夠,可向道衡先生借點……”
在這封信中,胡孟晉鼓勵妻子不要被困難嚇倒,“當你接到這封信時,也許是忙著過舊年了,你不要因為你的愛人不在家,而你不忙著過年,親愛的人,請你振起精神來忙年吧!過年時,多辦點菜物、糖果等,不然,小孩子們是真苦了!……你同小孩們也應穿花花的,很快樂地過年吧!不要因我不在家而你們也不過年了。親愛的,來日方長,將來過年的時候多著呢!何況不在家過年的人很多呢,誰沒有家室,誰沒有愛妻呢!”
1941年1月6日,國民黨反動派突然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局勢驟然緊張起來。
據張軾回憶,胡孟晉所在的新四軍江北部隊立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又要和日本人打,又要和漢奸打,又要和國民黨打,隨時隨地都要準備戰(zhàn)斗”。不僅如此,胡孟晉在國統(tǒng)區(qū)家鄉(xiāng)的親屬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皣顸h保甲長三天兩頭找張惠,要她把胡孟晉叫回來,參加國軍。張惠只能東躲西藏,與那些人周旋。見到保甲長從前門來了,就從后門逃走”。這期間,胡孟晉與張惠及其他親友之間通信只好采用化名。他在一封詢問家中情況的信中寫道:
桃園先生(化名)鑒:
前次上二信不知收到否。至今未見回信,我家亦沒有回信,不知是何原因,是郵路之誤,還是有不測之事呢?請先生通知我家速寫信來,即有不測之事,亦請先生告知我為盼!
回信地點:無為縣嚴家橋。
諸親友請代問安。
1944年,張軾的大哥病故,張軾的母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想將張軾找回家。由于她無法與張軾聯系,于是她托張惠給胡孟晉寫信,要胡孟晉轉告張軾,見信后立即回家。
胡孟晉接信后,并沒有告訴張軾,而是直接以張軾的名義給張母回了一封信,告訴老人:若兒回家“要等待國運好轉,民解倒懸的年頭”。并安慰她,這個愿望的實現已為期不遠了,因為“近閱報載,意(大利)國已無條件投降,日本末日想亦可見。勝利時間迫近,不獨國家幸運,惟請大人等不可過急”。
胡孟晉也一直沒有將此事告知張軾,張軾是2004年才從張惠口中得知此事的。張軾說:“這信寫得好,我知道也會這么寫的。”
抗戰(zhàn)勝利后,胡孟晉隨新四軍北撤。此后,他又帶病投身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解放戰(zhàn)爭。由于戰(zhàn)地條件艱苦,缺醫(yī)少藥,不久他的病情惡化,1947年7月22日,胡孟晉逝世于河北,年僅35歲。
1949年夏,張惠將丈夫的遺骨運回舒城百神廟舒平村安葬。1985年,舒城縣政府為胡孟晉墓立碑,該墓現為百神廟鎮(zhè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當地的青少年學生都到胡孟晉烈士的墓前悼念,表達對先烈的崇敬和緬懷之情。
胡孟晉烈士生前與愛妻張惠的家書飽含著對國家、人民的滿腔忠誠和對愛妻、幼子的無限深情,讀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2011年,在迎接建黨90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75周年時,半月談網特別推出“紅色家書敘黨史”系列策劃,胡孟晉與愛妻張惠的辭別書被選入其中。人們從烈士生前家書的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烈士那如火的丹心和似水的柔情,思想境界和感情也隨之得到了凈化和升華。(題圖為胡孟晉烈士像)
(責任編輯:徐 嘉)